第一卷 筑城 第三十四章 称上的感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们发现经过汤锅煮过的野菜,口感都是那么的顺滑和鲜美。与生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口感。

  王天收集两种不同重量的鱼,是为了确认重量的标准单位。对于这种不可量化的单位,需要由人的感官做出标准,而每个人的差异都会比较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进行民主投票。选出一种或两种众人认可的重量作为标准衡器。

  而烧煮食物现在连盐都没有,清水煮白菜谁煮都是一个味。王天可没什么兴趣参与进来。

  秤砣已经做好就要有了。衡器标准等待众人决定,现在可以开始做出秤杆。

  一架杆秤是否标准与秤杆的材质和加工密切相关。

  材料需选用缩水率小,笔直而不易产生形变的木料,通体密度均匀材质细密的胡桃木为佳品,桦木的比较普遍。

  在现阶段王天没得挑,那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他这一堆杂木里面选出了两根三公分粗细的木料,长度大概在一米左右。通体笔直无结无疤,重量也比较压手。

  从断口和剥皮的难易程度可以判断,应该干燥过很长一段时间了。

  材料选定问题又来了,如何进行切削?

  没有工具,只能用笨办法。

  王天拿出小刀上的锯子,在选取好的秤杆材料上锯出一米长度,然后把整根平均分成四段,画出三个圆圈作为标记。

  先在1/4处用锯子轻轻的锯出半圈浅浅的痕迹,然后是2/4和3/4处同样操作,但锯入的深度依次增加。

  最后在尾部剖面上,在与前面锯出的三个半圈同在的一个圆面上量出六毫米长度并进行标记,用炭笔在截面上画出一个与秤杆顶面半圆相切的椭圆图案。

  根据后世的记忆,秤杆的形状就像一条鱼形。头大尾小,秤杆顶部如鱼背笔直,秤杆的侧面如鱼腹成椭圆状,底部逐渐收缩自称杆尾部。

  王天的设计是秤杆的头部直径为三公分,然后从1/4处开始逐渐收缩至尾部两公分。

  他从1/4处开始,在半圆的三个相限点锯入的深度都逐渐加深。以底部的变化最大。

  做出标记后,只能用小刀一点一点逐渐的切削掉多余的木材。

  在称杆的底部截面,之所以只选取了6毫米的深度,就是担心一下用力过猛造成材料的报废。

  切削的不到位没有关系,多来几次就好了。而一旦报废之前所做的就全部白费了。

  王天想着自己这一天所干的活,就觉得难受。以他这个急脾气的性子,是真不适合做这些细致的工作。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没有办法,只能赶鸭子上架。王天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一路坚持了下来。而且做的也还不错。

  人呐,有时候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

  人生有时候如称一般,讲究的是一个均衡,均衡的才能是长久的。

  而移动秤砣的过程,亦如人生路上前行的步伐。

  移动的过快,有可能是称砣失去平衡,哐当一声着地,不是被秤砣砸到脚,就是反而被突然挑起称杆伤到了自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