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剑堂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正月初一,又称春节,在这一天里,但凡是有人烟的地方,总不会缺少热闹。

  栖霞镇同样如此。

  清晨,镇民们相继从睡梦中醒来,他们各自裹上新衣,涂抹新妆,匆匆忙忙用过早点,终于将一切收拾妥帖,但按照旧俗,出门迎春前,还有另一件事在等着他们去做。

  推开门,男女老幼拥簇在各自门前,分别替自家门户贴上一对崭新春联,然后纷纷闭目,企盼镇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一家老小无灾无险,万事顺遂,平平安安。

  有心人不难发现,门户上这些春联一律是采用简单从容的隶书,骨体清奇,形迹如一,也能轻易猜出它们皆是出自一人之手。

  方屿年岁不大,从今日算起,满打满算也就十六岁,因自幼体弱多病,所以早早选择了弃武从文,如今看来也颇为明智,自学成才不说,十二岁那年还考中一个秀才官身,只不过这在抑文崇武的栖霞镇不怎么受用罢了。

  时至晌午,栖霞镇锣鼓喧天,镇民们追随游龙舞狮沿街行走,热闹得一塌糊涂。方屿同样在走街串巷,却是与拥挤人潮背道而驰。

  他逐一回应着镇民们的热切招呼,时不时还会回望一眼,目色柔和至极。

  走出闹市前,方屿在一个小吃摊停下了脚步。

  “于婶,新年好,给我来十张春饼。”

  于婶家的春饼名气很大,几乎能与全镇女性公敌张寡妇的美艳程度相提并论,味道自是老少咸宜,人人说好,就连最能挑三拣四的老黄也要夸上一句妙极。

  “是小方啊,你也新年好。”

  见方屿一身臃肿装束,还背了个沉重行囊,于婶笑着用油纸裹好春饼,不禁打趣道:“按照惯例,剑堂可要明儿才开课。”

  方屿一本正经道:“剑堂之事,不敢耽搁。”

  “是是是,晓得你这孩子迫不及待,能被剑堂聘去,婶也替你高兴。”

  于婶愈发眉开眼笑。

  方屿收好春饼递去银钱后,抬起头看了看天色,念及还有不少东西需要采买,慌忙告辞道:“于婶,我还得去张伯那儿买些笔墨纸砚,下次回来再陪你叨叨。”

  栖霞镇位于蜀州境内,坐落在一片深山老林中,和寻常小镇村落不同,在距栖霞镇不远的琅翠峰上有着一座修行学堂,这也是近百年栖霞镇百姓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这座学堂的名号叫青莲剑堂,其内设有启蒙堂和剑堂,前者用于收纳稚童,教导他们淬体习武,一旦满足条件,便会按部就班被剑堂接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修士。

  前段日子,栖霞镇那名老酸儒与世长辞,奈何这老头身上还兼着青莲剑堂教习之职,这空出来的位置总要有人顶上。几日下来,不少人为了这份差事绞尽脑汁,后来是青莲剑堂着人送来一纸聘书,众人才肯偃息旗鼓,可这聘书里的内容却大大出乎了众人所料。

  镇民们百思不得其解,几位娇俏小娘更是当即找上方屿,要他务必说说缘何会被青莲剑堂钦点为教习。

  方屿故作沉思,然后给出了一个早有预谋的答案。

  “多读书。”

  一时间,这个回答在栖霞镇被引为热议,使得镇内恪守数百年的尚武之风终于有了一丝动摇。

  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就不得不提到老黄。

  方屿和老黄住在一个屋檐下,是老黄养了方屿整整十六年,尽管两人并无父子之实,但父子之名说什么也没得跑。

  当初谋划时,方屿曾小心翼翼问过老黄,贸然行贿是否会适得其反,毕竟青莲剑堂属于避世修行之地,总要顾及点颜面,但老黄向来没脸没皮习惯了,自号假道学,真小人,只肯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拘守半点礼义廉耻,歪理邪说从他嘴里说出来,也都成了词严理正。

  听得方屿询问,老黄不屑笑道:“区区一个破落学堂,若是不食人间烟火,如何传递香火?又如何光耀门楣?”

  方屿皱眉道:“就算不会弄巧成拙,这法子我仍是觉得不妥。”

  那时老黄不以为意地呷了一口清甜春酒,反倒施以谆谆教诲道:“欲求之事,过程再如何不堪入目,结果对了,那就是对。”

  事后确如老黄所料,结果很对。

  正月初一,方屿如约赶往青莲剑堂。了一丝动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