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1章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了解了村里人的大致反应,乐韵也确定让姑姑进村基本不是问题,直接回了二楼书房,取了一匹白布和红布,栽了几套孝衣和二十公分宽的红布条。



    乐家没什么亲友,能算上家属的也就周满爷爷家,周满爷爷和扒婶奶奶、周奶奶家的孙辈论起来也可以视为姑姑的侄子,他们自己愿意的话披红挂白也在情理中,若他们不愿意,也没人说他们的不是。



    乐韵给自己家一家四口各栽了一套孝衣,再多预备了几套,若周满爷爷家的孙子们愿意为她姑姑披孝顶白,到时也不会手忙脚乱。



    栽好了衣服,再取了一把麻线下楼,去后院家畜楼的二楼找出稻草来搓绳子。



    孝子孝孙之系的稻草绳子也是有出处的,草绳即意代“结草衔环”,就是说死者如果这辈子有恩未报完,他的后代们不知道有可能没替前人报恩,或者无力报恩,那么就让他们来世结草衔环以报。



    农村的结草衔环之说,并非是指文人墨客们口中的“衔环结草”的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或者嘴里衔玉环还恩,农村人说的结草衔环是指“来世做牛做马”以报。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古时候的牛马皆用利器在鼻孔上穿一个孔,以棕树皮搓成的绳子穿鼻而过做笼头,要牵牛马时就将长绳子系在笼头上;



    又或者在牛马的鼻子穿孔戴一个圆环,需要牵牛马干活或行动时就将长绳子系在圆环上。



    之所以在牛马的鼻子穿孔系笼头或圆环,也是为了驯化牛马,当用绳子牵着牛马时牛马不听话,用力扯绳子,笼头或圆环勒着肉自然会疼,牛马吃痛,当然就老实了。



    古代的农人没啥文化,说不出大道理,受了人恩情无力还报,许诺来世做马做马报恩,所以才演变成了后来家中长辈去世,孝子孝孙腰间绑根草绳来表示愿替代长辈来世给恩人做马做马。



    农村人的家中老人过世孝子孝孙绑的草绳也有讲究,必须反搓,即反手搓,不能顺方向搓。



    乐韵找了一把稻草,抱回堂屋坐着搓,蚁老岩老活了那么大的岁数,见多识广,自然也知道风俗,他们也帮忙搓草稻。



    每根草绳的一头都系有一小撮白麻丝。



    蓝三将直升送去村办楼后回到乐家,也听了乐父与小萝莉说的关于给乐家姑姑办丧事的对话,他全程当听众。



    直到小萝莉搓麻绳时,他才有用武之地,对于反搓顺搓,他也懂,毕竟他们团里的兄弟大部分出自农村,没事就凑在一起说各地的风俗习惯,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但在办丧事一事上几乎大同小异。



    四人搓了几十条草绳,到快吃饭的时间也完工。



    乐善上完课才下楼,几乎是飞跑着冲回北楼,扑进姐姐怀里,搂着姐姐的脖子再也不撒手。



    哪怕吃饭的时候,他也坚定不移的紧粘着姐姐坐着,说啥都不肯跟爸爸,还告状说爸爸像个小孩子似的总粘着他。



    乐爸:“……”果然还是小棉袄好,小夹克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