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飞箭银枪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过了几日,侯夫人这才悠悠转醒,芸儿给侯夫人和小少爷本别喂了些粥水后,慌忙去请道人。

  侯夫人此时的脸色渐渐红润,充满了生气,见到道人想要挣扎着坐起来。

  道人慌忙示意她不要动,伸手为侯夫人把了把脉,说道:“夫人的脉象已经平稳了许多,但还是要多加静养才是。”

  侯夫人点了点头,说道:“多谢仙长搭救之恩。”

  道人摆了摆手,笑道:“夫人不必客气,你们的事情我已经听芸儿姑娘说了。”

  侯夫人低下头,伸手抱起了一旁的婴儿,说道:“这孩子刚出生不久,便没了父亲,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起……”

  她说到此处,提及伤心事,不由得落下泪来。

  侯夫人忽然向道人说道:“仙长既然救了小子,必定和这孩子有缘,还请仙长赐名。”

  道人手捋银髯,说道:“既然如此,此子生于正午,阳气正盛之际,就叫天阳吧。”

  侯夫人在通玄观上住了小半月,身子也已经恢复地差不多了,这才辞别了道人,同芸儿下山前往了梧州。

  此去梧州路途遥远,相隔数千里,又是要翻山越岭,若无旁事还算好的,倘若再遇到像上次那些劫道的土匪响马,又当如何。

  侯夫人抱着孩子带着丫鬟到了梧州,于周边的村里安了家,母子终日凄苦,有时更是饔飧不继,勉强能过日子。

  时隔六年,这一年梧州突降天灾,霍乱肆虐,州中百姓已死大半,朝廷也下拨了赈灾款,勉强止住了疫情发展。

  通玄观依旧还是伫立在终南山。

  这一日清早,小道童正在院内清扫,忽听有人敲门。

  小道童打开山门,只见门外站立两人,一个青年妇人和一个约六岁的孩童,看上去衣衫褴褛,容貌甚是憔悴。

  妇人有气无力地问道:“不知仙长可在观中?”

  小道童点了点头,问道:“施主找我家师父有何事?”

  妇人说道:“我们急事要找仙长。”

  小道童向二人说道:“请稍后。”说罢转身跑进了道观,过了片刻,小道童跑了出来,说道:“师父请二位进去。”

  妇人拉着小孩儿跟着小道童走进了通玄观。

  道人早已猜出来人,已在蒲团上打坐,这时候门外走进了那个妇人和孩子,见了道人纳头便拜。

  妇人说道:“拜见仙长,仙长可曾还记得我?”

  道人依旧闭着眼,笑道:“芸儿姑娘不必多礼,起来说活。”

  芸儿这才坐了起来,在一旁坐了下来。道人见了两人模样,早已猜出一二,命小道士煮了些粥来,分给二人吃了。

  芸儿和那孩子几日都未进食,见了米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用罢饭后,道人问道:“不知芸儿姑娘因何事前来?侯夫人可曾安好?”

  说起侯夫人,芸儿的眼眶却是红了,说道:“仙长有所不知,夫人已于一年前病逝了,阳儿尚幼,如今又闹了霍乱,留下我们娘儿俩相依为命,夫人临终前叫我们来找仙长,从梧州来到终南山,途中又花光了身上的盘缠,只好一路行乞至此。”

  道人闻听侯夫人已经故去,不由得叹息到:“世事无常,芸儿姑娘今后有何打算?”

  芸儿向道人说道:“我想求仙长收下阳儿为徒,也是夫人临终前的遗愿。”

  道人看了看侯天阳,只见眼前这个小孩儿生的眉清目秀,这六年来早已大变模样。

  “收他为徒不难,只不过……”道人有些犹豫说道,“只不过我观中不便长留女客,芸儿姑娘……”

  芸儿似乎早已想好了打算,说道:“这点不必担心,我把阳儿交于仙长后,便下山寻一人家嫁了,过太平日子。”当年芸儿随侯夫人出来的时候,刚十五六岁,如今尚未婚配。

  道长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贫道便答应了。”

  芸儿慌忙谢过道长,先侯天阳说道:“阳儿,你今后和道长好好修行,照顾好自己。”

  侯天阳看着芸儿,似乎明白了一切,问道:“芸姑姑,你要走了吗?”

  侯天阳向来和芸儿惯了,听说芸儿要走,不由得失声哭了起来。芸儿安慰了侯天阳几句,向道长辞别之后,便离开了通玄观。

  道人从此便收侯天阳为徒,并传授其箭法。起初侯天阳并不晓得师父的箭法多厉害,但时日久了,却发现道人的箭法已然是到了登峰造极之境。

  除了箭法,道人居然还懂得枪法,传授侯天阳一套金乌枪法,金乌枪虽名为“金乌”,却是一杆银枪。

  侯天阳天资聪颖,不仅学会了箭法和枪法,还熟读了许多兵法和医术,在观中一住便是十年。

  时为贞观之治正盛,漠北突厥和辽东高句丽国频繁骚p; 芸儿似乎早已想好了打算,说道:“这点不必担心,我把阳儿交于仙长后,便下山寻一人家嫁了,过太平日子。”当年芸儿随侯夫人出来的时候,刚十五六岁,如今尚未婚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