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一六五章 征兆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法器,是觉醒者的武器,这意味着只有觉醒者、或接近觉醒者的能力,才能达到最低使用要求。

  这个要求还是很高的。

  楚飞初次吸收了50克纳米颗粒时就试验过,只能延伸1厘米距离,再增加长度就会崩溃;覆盖手指也只能覆盖两个指节。

  用肯定是能用的,但鸡肋也是真的鸡肋。

  低于最低要求,并不是说完全不能用,有时候勉强可用,就是效果会很差很差。

  这种现象在科学环境中屡见不鲜。

  而今,楚飞已经吸收了超过500克纳米颗粒,思维模型的算力更超过三万分之多,这個数据是超乎想象的,甚至是疯狂的。很多觉醒者都没有这样这样的数据。

  又因为思维模型足够强大,楚飞构建的法器控制程序,已经达到17%的程度。

  法器控制程序和感知之风一样,分成了六个层次。

  六个层次分别是整体代码比例的10%、35%、60%、80%、95%、100%。

  法器程序的代码数量和程序等级,并不能直接画等号。

  而先前刘婷云将木马程序放在12%的位置,也是一个很巧妙的位置——处于第二层初期。

  按照刘婷云的估计,以楚飞半觉醒者的能力,撑死也只能解析、并构建法器控制程序的10%、极限爆发一下,也难以达到11%。短时间内,12%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数据。

  因为到了第二层,法器控制程序里有一些逻辑架构,是觉醒者才有的,比如其中就有分形几何。

  但刘婷云千算万算也没算到,楚飞是如此特殊。

  如今,楚飞构建的法器控制程序不仅早已经超过刘婷云的12%、甚至达到17%!

  不过到这里也算是极限了。因为接下来有几个逻辑,已经涉及到更高级的数学,而那是楚飞暂时没有学习的。

  与感知之风相比,法器有本质的不同。

  第一:感知之风的根基其实是我们自身的听觉,不仅仅是耳朵,也包括身体对震动的感知、神经系统等,这是人体本身就具备的能力,无需外界导入;

  但是法器不同,人体本身并不具备这种能力,需要外界输入基本的物理根基——法器、也就是纳米颗粒。

  而外界输入的纳米颗粒,因为技术不同又有不同的“序列”,如楚飞的第11代架构、刘婷云的第12代架构等。

  第二:感知之风更成熟、更简单。

  感知之风是在冬至日的次元空间发现的,而这个次元空间却有限制,骨龄18周岁之内、修为半觉醒者及以下。很显然,这是为学生准备的。

  既然是为学生准备的,入门也相对简单,后期发展也相对容易;甚至感知之风的传承还有“演练”,提前让人亲身感受。

  但法器和控制程序就不同了,这是从研究基地发现的,而且似乎还在继续研究中,无论法器(纳米颗粒)本身、还是控制程序,都不够完美,还在继续迭代中。

  却因为末世降临等等原因,研究中断,导致信息和技术细节严重不足。

  所以法器的吸收、以及控制程序的构建,难度很大。

  但是,两者又有相似之处:无论感知之风还法器控制程序,都很像一种操作系统。所以刘婷云和楚飞的法器本身虽然不同,但控制程序却是一样的。

  正因为如此,刘婷云可以给楚飞单独设置一个木马;

  同样,楚飞在发现木马后,也可以通过这个来推断刘婷云对法器的控制情况:12%!

  就算现在有所增加,应该也不会超过15%!

  就法器驱动程序的构建上,楚飞百分百确定,自己走在刘婷云前面。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楚飞还是疯狂的将法器控制程序,完善到17%,达到自己暂时的界限。

  若非这个原因,楚飞昨天就出关了。

  脑海中闪过这些念头,楚飞深吸一口气,准备测试法器的能力。

  500克法器,已经拥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首先,在楚飞的控制下,一层银灰色的“液体”从脖颈、面颊、头发下方等渗出。这些就是法器本体、纳米颗粒。

  而后这些纳米颗粒在楚飞头脑和脖颈上凝聚一层防护、又渐渐出现细密的加强梁等结构。

  但变化并没有停止,在结构梁出现之后,表面又出现一层细密的鳞片。

  至此,一个“双层防护的头盔”形成。

  而后从头上往下蔓延,等到脖颈位置就不够了,只能形成一层防护。

  楚飞摸了摸头盔,很满意的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