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国家项目(求推荐票、月票)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峨嵋’发动机,也就是WS-15涡扇发动机,这是一款为第五代战斗机而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主要用于第五代双发隐身战斗机歼-20。其在2006年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推重比9.7,推力161.9KN。

  但是毫无疑问,哪怕是到现在,WS-15涡扇发动机依旧不是一款成熟的合格产品,依旧是问题多多。

  徐征还记得,大概是到了2022年珠海航展,WS-15涡扇发动机才算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相比起其他同类型的航空发动机,它依旧多有不足。

  比如F-135型涡扇发动机,是美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制的新型发动机,2006年飞行测试成功,最大推重比11.7,最大推力将近19吨,将装备在F35战斗机上,并且具备垂降能力。

  再比如,F-119涡扇发动机,是F22战机的指配航发,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就可以轻松实现超音速巡航,其最大推力达191.3kN,正是强大的推力,它让F-22具备短距起飞的能力。也正是如此,它也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战斗机发动机。

  当然,说起航空发动机,肯定绕不开俄国,其AL-41涡扇发动机,从1985年研制,不管是加力还是推力都要优于F-119型,当然它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寿命仅仅只有F-119的40%左右。

  徐征了解越多,越是能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与美俄英法相比,华夏的航空发动机,不管在哪个领域,都相差一大截。

  哪怕现在立项设计的航空发动机,甚至还不如人家20年前研制的航空发动机。

  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战斗机方面,在运输机、战略轰炸机、直升机等方面,都是同样存在的。

  商用客机所需要的航空发动机,简直是和汽车发动机一样,都是属于华夏的短板,一说起就让人不由得直摇头。

  而航空发动机不解决,那么华夏空军的心脏病问题,就始终无法得到根治。

  “张教授,我想我们一定能够解决空军的心脏病问题!”徐征看着张教授,说道。

  “我们都老了,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张教授笑了笑:“也许再过10年、20年时间,我们有可能研制出一款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发动机。”

  “不过那时候,我早就退休了,甚至说不定已经进土了。”张教授拍了拍徐征的肩膀:“你的天赋很好,学习速度很快,如果你能全心研究航空发动机,我想以后你会超越我的水平。”

  张教授很看好徐征,徐征这段时间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进步,他看在眼里。

  “我想用不了那么久,只要有个三五年时间,你就可以看到。”徐征说道。

  张教授笑了笑,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不年轻了,曾几何时,他也曾经像徐征这般充满着锐气,以为凭借一己之力,研制出一款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可是后来不断碰壁,他也就明白了。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航空发动机发展到现在,其复杂性和精密性已经达到了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一款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不仅仅是要设计好,还需要制造得出来,不然的话设计得再好,都没有用。

  虽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不过徐征并没有胆怯,后退,相反他愈加地充满了战意。

  有困难,不可怕,他只会激发徐征的好胜心。

  只有解决困难,克服困难,才能用巨大的成就感。

  徐征就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着各种航空发动机相关专业的知识,看着各种书籍、论文。

  而让徐征有些无奈的是,这些书籍、论文,总是这里、那里存在着问题。

  这让他有时候,都得带着一些心眼提防着,免得掉进坑里,怎么爬也爬不出来。

  很多时候,他还得去寻找外文原文,去重新理解、翻译,甚至他有时候还得一一分析、计算,然后去互相比较。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