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影视工业化之工业导演和虚拟人物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相比于传统的选演员,简直方便太多了。

  都是成熟的技术,只要稍加升级,运用起来,简直不要太方便。

  而且到时候,主角全是虚拟生成的人物,也是个不错的宣传亮点。

  得益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还有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虚拟人物,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成本高昂的新技术了。

  只不过,选择虚拟人物来做主角,还是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的理由五花八门,核心观点只有一条,那就是虚拟人物展现出来的感情,没有真人的层次感。

  对此,张有道问道:“我们拍摄这些影视剧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宣传工业思想,并顺带着赚钱?

  这是标准答案,也是他们的目的。

  可是当张有道问出来的时候,并没有一个人这样回答。

  随后,张有道对众人解释道:“我们这部剧的卖点是文明之间的对比,而不是演员的演技,只要能将故事讲清楚,就算合格了。

  通过这些剧集,最主要的是展现不同时代的文化现象和文明程度,而不是人类之间的感情世界。

  还有你们要记住一点,现代观众看剧是不带脑子的。尤其是经过这十多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还有海量垃圾信息的洗礼,大众的审美等级,已经下降了很多个层次了。

  愿意细细品味一部作品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有时候稍微含蓄一点他们都看不懂,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就可以了。

  你们不要将观众想的多聪明,根据我们以前的调查,进入信息社会之后能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总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人云亦云之辈,占据了网民中的绝大多数。”

  此番言论一出,大家的士气遭受了一些打击,他们辛辛苦苦、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为他们呈现完美的故事,却被告知,稍微有点复杂的东西观众就看不懂了?

  这不是和那个十几年前,某某某说的观众都是垃圾,是一个道理吗?

  其实后来发现,他说的并没错,大众审美的水平确实不够,只是当时被人挑破了大众并不算高的审美上线,大众不愿意接受罢了。

  毕竟大家都以为自己和别人不同,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呢。

  虚拟人物那种直观简单的情绪宣泄,可以预见,一定会引来许多自以为高明的人士的批评和讽刺。

  不过,网络时代,恶评都能当做正面材料来宣传,也就不算什么了。

  只有人类再次觉醒之后,才会发现,曾经无知的那段泥泞的岁月。

  就好像百家争鸣之后,中华民族的人性占据了发展的主导地位一样,绝大多数的人类终于摆脱了和牲口一样的命运。

  那可是一次了不得的觉醒,称得上是,民族进步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懵懂无知的野蛮人走向文明人的时代,之后就有了真正的农业文明。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