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改编出版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搞定这些投资方面的事情,心满意足的曲黎满怀希望的返回羊城,背后的经纪人看着他像是在看一个傻叉。

  到2005年七月份,曲黎已经完成了《你的名字》,和他的杀马特造型在博客,天涯广泛传播,倒不是写得有多好,主要是这种小清新纯爱很有意思,这个时候《和空姐同居的日子》还没有出现,你的名字算是纯爱的开篇之作。

  吹牛是需要成本的,还好这时候的投入产出比很高,从香江回来曲黎就见到了成果:“他是来找你的,想要出版《你的名字》”

  听了陈丹琳的话,曲黎并没有多少兴奋,网络热度这么高,没有人找他出版这本反而不现实。

  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站起来朝着曲黎伸手说到:“你好,我是贝榕文化的陆金波。”

  陆金波?真不错,曲黎知道这个名字,他不知道的是这家伙以前是个作家,笔名李寻欢,在网络上很有名气,今年转行做了文化商人,一出手就签约了韩憨,安妮宝贝,后来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出版人之一。

  曲黎客气:“你好,好像在哪里听过你的名字。”

  “韩憨知道吧?我是……”陆金波介绍起了自己

  几分钟的寒暄后说起了出版的事情:“如果你将出版权交给我运作,保证第一版10万册,版税有8%,已经很不错了。”

  曲黎对这样的条件也比较满意,他之前在网上查了不少,新人有5%就很不错了,他的热度高,但第一次出版书,销量不好预测,韩憨后来据说有20%的版税,真假不知道,就算是真的也是他多年努力经过市场验证后的成果。

  虽然已经满意了,但习惯性的还价,想要10%的版税,至于10%~15%以上,都是成名已久的畅销书作家。

  两人你来我往,交流了一番,作为“杀马特”创始人,这个后现代主义的定位非常准确,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来自上层的鄙视,要知道后来全网都在申讨“杀马特”,却没有人谩骂东瀛的视觉系,自家社会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文化现象就这么不堪吗?

  两人讨论了一番杀马特的起因:工厂流水线将人物化成为一种可以活动没有思想的工具,而曲黎只不过是不想被同化的异类,他不想认命,于是为了生存开淘宝店,为了成长就自学参加自考,写是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陆金波越说越惊讶:“很抱歉,但我还是想问一下,你真的是孤儿,高一就辍学了?”他显然难以相信,曲黎的思想太成熟了,根本不像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

  “当然是真的,这没有造假的必要。”曲黎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说起了自己在星沙的孤儿院,这是有据可查的,自考才参加了两次,变不成中山大学的本科生。

  “你介意记者采访你吗?嗯,如果出版你的,有报纸的报道能够吸引更多的注意力,销量会更好。”陆金波直说

  “不介意,但希望他们不要胡编乱造,现在是信息时代,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留存在网络上,成为未来的黑点。”

  “真的太成熟了!”陆金波暗叹一句,但是对《你的名字》出版更有信心了,他考虑的是要不要加印,第一版就30万册?

  两人的聊天持续了好几个小时,一起吃了个晚饭,曲黎将他第二本《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初恋那件小事》的一些构思说了出来。

  两本都是校园背景,前一本是讲男孩的成长,一个落后男生因为喜欢某个学习好的女生,为了他改变考上好大学;一本是说女孩的成长,一个相貌普通成绩平平的小太妹,因为喜欢某个优秀男生,努力学习的过程,参考东瀛电影《垫底辣妹》。

  饭后,陆金波很快将分成比例定在了10%,首映不低于10万册,具体的印数还要讨论,售价在20元左右。而且陆金波想要将曲黎和他绑定,签订优先出版权。这些当然要给签约金的,商量好了不低于10万。

  陆金波离开后,关上房门,陈丹琳跳到了曲黎身上:“你太棒了,真的要出版了。”

  曲黎一把抱住,狠狠的亲了上去,他也有些兴奋,没想到将电影改编成,居然真的可行。因为背景不同,这几部他都要做大幅修改,杂糅进两部电影的一些情节,但那只要留住其中的青春记忆,应该就不会失败,比如02年世界杯,大姚加入NBA,03年非典成为志愿者等等。至于文笔这东西,九把刀的有文笔吗?

&ems讨“杀马特”,却没有人谩骂东瀛的视觉系,自家社会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文化现象就这么不堪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