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身陷敌营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轮淡黄的太阳斜挂在天上,雪停了。

  这是一个寒冷的早晨。从登州通往莱州的官道上,空无人迹。

  北风呼啸而过,卷起一阵阵的雪雾。路两边的树枝上,一夜间坠满了厚厚的积雪,随风扑簌簌地落将下来。

  太阳慢慢地升高了。阳光落在身上,毫无暖意。

  风小了,阳光亮起来。路上渐渐有了三两个行人,推车的,担担的,空手的,在没过脚面的雪地里艰难行进。

  两人两骑出现在官道上。马上一个青年人,一个中年汉子。他们走的并不着急,一边看着雪景,一边徐徐而行。

  这两个人正是赵榛和阮小七。

  赵榛思念灵儿,日夜难以成眠,到后来竟片刻也放不下。而小七惦念着老母,加上又近年关,更是一天天焦躁起来。

  两人商议过后,一拍即合。索性不待春暖花开,就启程前往东平府,去到灵儿和阮母寄身的那个小渔村。

  算算时日,倘若路上太平无事,来得及赶回去一起过个新年。想到此,两人更是离心似箭,一刻也不想耽搁。

  马扩还想拦阻,可两人心意已决,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众人又计议一番,留下马扩几个人守在芦花村,赵榛和阮小七自去收拾了行李,准备上路。

  田牛本来打算和两人同去,赵榛觉得兵荒马乱的,路上不太平,人多也有些不便,就没让田牛跟着。

  雪霁天晴,路上行人稀少。

  赵榛和阮小七离了芦花村,穿过一片白雪覆盖的原野,沿着乡间村路,拐上了官道。

  正值隆冬时节,本应是百姓农人的清闲日子;可兵灾加上饥荒,市井萧条,衣食无着,离乡逃难或是为生计不得不奔忙的人,在这天寒地冻时候,仍在路上颠簸个不停。有时候,人像耕地的牛,像拉磨的驴,只要不倒下,只要不死,就仍要将这活计做下去,让这日子继续。

  清冷的风夹杂着些雪粒迎面扑来,脸上一阵阵发痛。雪后的空气甘冽新鲜,似乎带着一点点的甜味儿。

  赵榛慢慢放松下来。想着不久就能见到灵儿,心里更是有十分的欢喜。胯下的马儿似乎知晓主人心意,亮开四蹄,踏着雪地,跑得很是欢快。

  此时,大宋的京东东路已尽被金人和大齐刘豫占据。一路上,所经村庄市镇极为萧条,时见有乞丐和灾民的尸首丢弃在道边的野地里,无人掩埋。惹得野狗群集而至,狂吠争抢之声响彻原野。

  赵榛和阮小七看罢,心中都觉不忍。忙催动了马,疾奔而去,再也不敢回头。

  路上行了四五日,这天到了益都府。

  已是黄昏时候,城外的野树林里,归鸦阵阵。城门口,军兵走来走去,盘查着过往的行人和商客。

  益都本是大宋的青州,被金人和刘豫占据后,改名益都。同路上经过的其他市镇不同,益都人来人往,车马行人不绝,显出一番热闹景象。

  赵榛望着城楼上飘扬的旗帜,一时间,心头有些些的心酸。故国河山,如今沦为夷地。

  走了一天路,到这时两人都已饥肠辘辘。阮小七更是饿得头晕眼花,不停地催促赵榛。只想着赶紧进了城,找个酒家,好好吃上一顿。

  两人牵着马,随着人流来到了城门口。远远的,就瞧见四五名军兵朝着他们走过来,嘴里还喊着什么。

  看军兵的装束和长相,分明都是中原人。不用说,这必定是大齐的兵士。

  两人都吃了一惊,低头看看行装和马匹,瞧不出什么可疑之处,很是不解。

  那些军兵很快就到了跟前。头前一名军兵瘦的像只猴子,三角眼歪斜着,用手指着赵榛和阮小七:“你们两个,过来!”

  阮小七饿得要命,脑子里只想着进城打火,被这个军兵一拦,不觉很是恼火。他松开马缰绳,双手叉腰,目光挑衅般盯着那军兵,口中叫道:“叫你爷爷作甚?”

  那军兵似未听清,一手捂着耳朵,问道:“你说的哈?再说一遍!”

  赵榛急忙上前,将阮小七拉到身后,随即拱拱手,脸上带着笑,说道:“这位军爷,让你受累了!我们弟兄两个路经贵宝地,住一夜就走!”

  那军兵冷笑一声:“想走,没那么容易吧?”

  赵榛一愣,却听那军兵气势汹汹地喊道:“来人,给我将这两个奸细拿下!”

 &ems,嘴里还喊着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