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阴差阳错 (三)请收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原来,他是臭名昭著的阴阳谷主,他的原名,叫“袁平凹”。

  他取名之意:“平凹”寓有阴阳之意,符合他一味追求寻花问柳的个性,须从他发祥地说起。

  在四川盐源县城,西南十里处,有一个叫“公母山”。

  四周的山峦,若非林木森森,便是芳草萋萋,四季葱郁,鸟语花香,朝浮白云,夕飘彩霞。

  唯独“公、母”二座石峰,赤条条裸露着红褐色的岩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两座奇特的山峰,相距数百米,遥遥相对的,盎然成趣,中间是开阔的谷地。

  在南边一片松林和草丛之间,有一个石山峰,高四十多米,呈圆柱状,通体光洁,如破土春笋,刚阳挺拔,昂然兀立,直冲霄汉,人称:“公石峰”。

  在北边另一个石山峰,高六十余米,石峰底部较强,中部肥硕,顶部略呈圆形,中部形成下分上合,一条天然浑成的裂缝到底部,形成峡洞,可容一人悠然穿过,似一片巨大的莲瓣,阴柔含媚,惟妙惟肖,人称:“母石峰”。

  母石峰顶部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四季常青,生长着些藤蔓类的植物,向下伸枝引蔓,峰底部的浓荫中,有泉水一眼,潺潺溪流,终年不枯,清沏异常,人称“产子泉”。

  这两座奇峰完全是天然生成的大自然奇观,相传为鬼斧和神工为女娲在莲花山的雕像。

  五十年前,袁平凹无意间来到公母山,被两峰的独特形象迷着了,引起浮想联翩,大喜过望。

  这里的石奇、泉清、林密、谷幽,鬼斧神工的阴阳形象,袁平凹流连忘返,忘乎所以。

  袁平凹心想:若非天公有意,便是造化无私,这里的山名,峰的形象,竟然符合了他的名,阴阳之意,古人怕名字犯地界,但我觉得这是天命所归,此间是我归身之所。

  袁平凹来到母石峰前,正欣赏得如痴如醉,突然,天色晦暗,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无处避雨,袁平凹只好跑进母石峰峡洞里,袁平凹无意中发现石缝里,有一柄锋利无比的乾坤双剑,一本上古时的武学秘笈,叫《九阴九阳功》,记载作者与年代的页面散失了,已无从稽考。

  此秘笈精微奥妙,总论:我国古代圣者,精研物性之变,悟出至理,阴阳之道,不动为无极,一动生太极,天地交泰,电闪雷鸣,有声有色,衍生万物,如:道术、玄学、理学、医学、历数、堪舆、武学……

  故初修练者必须:提契天地,独立守神,把握阴阳,抱元守一,八面牵挂,虚实互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