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南征北战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就在吴魏交兵,张辽身亡的这段时间里,汉丞相诸葛亮则乘机大力发展两川,经过几年的与民休息,与诸葛亮事必躬亲的办事态度,自夷陵之战后,两川总算是恢复了不少的元气,而由于丞相治国极严并常常以身作则,成都很快便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况,又幸得这些年两川多地连年大熟,如今不但府库中堆满了粮食,连军需器械等应用之物,也补充的十分完备。到了建兴三年,建宁太守雍闿,他本是汉朝什方侯雍齿之后,见刘备已死,便越发的肆无忌惮起来,他先是鼓动蛮王孟获起兵十万,又勾结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一同反叛朝廷。于是,南中四郡只剩下永昌郡太守王伉,与其功曹吕凯带领着百姓在死守城池。

  汉丞相诸葛亮在接到王伉的求援信后,便上书朝廷,欲带领新军南征,后主刘禅随即便于朝堂上向孔明询问道“我国东有孙权,北有曹丕,如今相父又要起兵南征,倘若这时吴、魏来攻,如之奈何啊?”诸葛亮奏道“东吴前日已与我国讲和,吾料其一时也不会有什么异动;再说李严将军正守在白帝城,先帝既然让其镇守永安,想来李严必能抵挡住东吴之兵。而魏主曹丕近日在东吴大败而归,连大将张辽都死于其中,吾料魏军锐气已丧;况且臣已派了马超坚守汉中各处关口,所以陛下也不必担忧。再者,臣还留下关兴、张苞两军为救应,定可保两川万无一失也。”诸葛亮说完,谏议大夫王连出班谏言道“南中四郡乃是不毛之地,又极多瘴疫。丞相万金之体,又身负均衡百官的重任,若是亲往远征,这实在有些不合适啊。再说雍闿等人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朝廷只需派一大将便可平定叛乱,又何必去劳师远征呢?”诸葛亮忙解释道“南中之地正因为山高皇帝远,所以那里的人大多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若要降服他们可以说十分困难。而我之所以要领兵亲去,就是要前往那里看看,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为好,我想经过反复斟酌之后,或能让这些蛮人永远臣服于陛下,所以此事不是像你说的那么容易的。”

  到了第二天,朝廷便下令命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关索为先锋,赵云、魏延为大将,共起兵五十万向着南中四郡进发。叛军首领雍闿听闻诸葛亮正亲统大军前来,便找来高定、朱褒商议,三人觉得投降也难逃一死,便聚集起人马准备拼死一搏,孔明不想多浪费兵力,便在三人之间暗施二桃杀三士之计,不久,越嶲郡太守高定先杀了贼首雍闿,又杀了牂牁郡太守朱褒,然后便带着二人首级前来投降,诸葛亮略施小计,一下便平定了南中三郡叛乱。没过几日,有马谡随着天子使者前来营中报丧,诸葛亮叹惜马良才能,便问马良的弟弟马谡“如何才能平定南蛮的蛮族?”马谡脱口而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孔明见马谡乃可造之材,便顺势让其做了参军。如今三郡已定,为了让蛮王孟获心服口服,诸葛亮对孟获是七擒七纵,孟获被擒获七次,又被放了七次,他虽是南蛮蛮人,怎不知孔明大德,于是,孟获便承诺南人永不再反,孔明见孟获诚服,也允诺让其永为洞主,至此,南中和南蛮皆被孔明平定,既然南方安定,东吴和睦,孔明便有了北伐之心。

  建兴四年五月,魏帝曹丕南征归国途中,经过雍丘看过曹植后,便莫名染了重病,等他回到洛阳后,情况却越来越糟,曹丕看了好几个神医、神棍,他们却皆是束手无策,曹丕自知时日无多,便于寝宫中召来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镇军大将军陈群与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曹丕临终之前将太子曹睿托付于这四人后,不久便驾崩于洛阳。曹丕死后,曹睿顺势继位,随即又封钟繇为太傅,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此时,诸葛亮在成都听闻曹丕驾崩,大喜道“我想要伐魏久矣,只是没有什么机会,如今曹丕新死,正是我收服中原的好时机啊!”于是,第二日天子早朝,诸葛亮立刻出班呈上《出师表》,刘禅看过出师表后,担忧的说道“相父前日南征方回,为何今日却又呈表要起兵北伐?”诸葛亮回道“臣受先帝托孤重任,所以一直不敢有所懈怠。今南方已定,东吴已和,国家现在已经没有内患之忧。若不乘此良机恢复中原,又更待何时呢!”此时,太史谯周出班奏道“臣近日夜观天象,是七擒七纵,孟获被擒获七次,又被放了七次,他虽是南蛮蛮人,怎不知孔明大德,于是,孟获便承诺南人永不再反,孔明见孟获诚服,也允诺让其永为洞主,至此,南中和南蛮皆被孔明平定,既然南方安定,东吴和睦,孔明便有了北伐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