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士子归心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地还是这片地,人还是那些人,只是换了个治理方式,却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象和生命力。

  若是如此发展三五年……梅之焕不敢想象,大明的县城府城都如同京师一般繁华,大明的国力还不碾压一切魑魅魍魉?

  梅之焕对朱顺明以及朱顺明治下的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带着几个随从,从黄冈县城开始,逐一游玩考察。

  黄冈是朱顺明正在新建的行政经济中心,整个黄冈县城内外成为一个大工地。

  到处是忙碌的人群,到处是来往的车辆。

  码头早已扩建,依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大量货船在江面上等待靠岸卸货。

  距如今的码头三四里远的宝塔码头正在紧张兴建,建成后可以同时停泊一百艘货船装卸。

  沿长江坐船而上,梅之焕当然要去武昌。

  武昌府的繁华程度不是黄冈县城可以比拟的。但梅之焕发现,相对黄冈而言,武昌城中缺少一股朝气,缺少那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忙碌和希翼。

  离开武昌府,一路船行,进入洞庭湖。

  正是九月晚稻收获季节,放眼望去,两岸滩涂上的良田黄澄澄一片,都是累得笑弯了腰的水稻。

  几个孩子在农田边嬉闹,一条大黄狗不时窜入农田中追逐蚱蜢田鼠,大姑娘小媳妇素颜薄衫依然掩饰不住成熟的风韵,大老爷们被丰收的喜悦笼罩,不是来几段地方花鼓戏……农家的欢声笑语隔得老远都能感受得到。

  好一片丰收景象!

  相比较黄州被流寇破坏元气大伤而言,太平安全的湖广南部祥和富庶得令梅之焕动容。

  长沙府的繁荣出乎梅之焕的意料。

  朱顺明在长沙府经营两年,长沙府已经初具农工商并举城市的雏形。

  除开经济方面,令梅之焕感触最深的是长沙府在政治上的宽松和宽容。

  《华云娱乐报》的成功,吸引了了很多人的目光和注意力。朱顺明居然放开对舆论的管制,任何人都可以办报。

  一时间长沙府市面上同时出现了几十份报纸,各种言辞激烈辩论,大论国朝政策是是非非,甚至出现直接攻击朱顺明“愚昧嗜杀残忍好色”的批判言论。

  朱顺明好雅量!梅之焕感叹着。换做朱家皇帝,谁敢说半个不字?

  长沙府码头堆积如山的粮食也引起了梅之焕的注意。

  什么?漕粮海运?朱顺明为何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难道他一心为朝廷着想?梅之焕摇头。朱顺明虽然不是什么坏人,但也不能将他想象得太好。

  梅之焕考察的最后一站是朱顺明发家的地方——宝庆府城步县。

  武冈、城步等湖广西南边陲之地早不是当初的模样。

  作为朱顺明的大本营和承接云南等地人员货物来往的中转站,这片土地已经变得繁华异常,甚至比武昌府更有活力。

  玖安镇成为朱顺明核心中的核心。如今的玖安镇已经没有闲杂人等进出居住,成为朱顺明研发新技术、开发武器、存放财富和秘密的堡垒。

  梅之焕有些遗憾,没能进入朱顺明的发家之地。这块不大的高地上,掩藏着怎样的秘密?

  梅之焕觉得,要亲自找朱顺明问个明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