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集 吕母报仇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三员副将闻命,均觉心头一寒,但立刻施礼称喏,不敢支吾。于是四人分兵,各自飞驰而去,便如四股狂风,刮入焉耆王城四门。

  顷刻之间,只听夜幕之下杀声四起,继而城中到处火发,惨叫之声不绝。

  郭部新军大逞淫威,狂杀一夜,直将焉耆屠城,然后焚毁。

  黎明时分,焉耆王穿行地道,自城西北角破土而出。环顾身后,只有十数个心腹侍卫相随。众人簇拥国王,狼狈万状,步行至郊外隐蔽牧场,上马奔逃。

  焉耆王在马上扭身回顾,见故国王城一派火光,与清晨初升朝霞上下相映,不由悲从中来,泪落如雨,哽咽道:是寡人不智,得罪新朝,累我国人遭此涂炭。

  众侍卫:时到如今,伤心无益。陛下何不径往姑墨,借兵前来复仇?

  焉耆王:卿等所言有理。我今前往姑墨,托拔尼与胡末陵可持寡人信符,分往封犁、危须二国,请其各发精骑,截断新军归路,替我报仇。

  托拔尼、胡末陵领命,索取信符,分道策马而去。

  焉耆城大火焚烧三日,终成灰烬。

  郭钦至此一口恶气方舒,于是下令,将所夺国中珍宝皆都装载车上,奏凯还师。

  军队返程未久,探马来报:焉耆王自姑墨搬来救兵,在我来路列阵以待。

  郭钦:我今人困马乏,且携带辎重太多,不能再战。可取道车师,入塞回国。

  部将:将军英明!

  郭钦:传我将令,尽将马项鸾铃以棉布包裹,刀枪不可露刃,部众不可喧哗。改向北行,绕道车师,复向东还。

  部将:诺!

  于是众军调头向北,渐渐隐入漫漫黄沙,终至不见。

  镜头转换,新朝第三路军行走在途,正往西进发。

  主将李崇领先而进,不见前面两路军有探马来报,心中狐疑,因此不敢长驱直入,约束部众缓行。沿路之上又不断派出哨探,遇事立即还报。

  不料封犁、危须骑兵早就候在路上,见到新军哨探,尽都斩杀,一个不曾漏网。

  当夜三更,封犁、危须胡骑四集,摸到新军宿营之地,齐声呐喊,吹起号角,似狂风般卷入,四面剿杀。新军自睡梦中惊醒,急上马还击,但已损伤近半。

  双方激战一夜,将至天明,李崇方得冲出重围。环顾部众,个个挂彩,人人带伤。于是长叹一声,收集残部,仓惶东撤。自此退保龟兹,直到王莽败亡,李崇不敢还国。

  画外音:此役之后,西域乃与中国完全隔绝,不通使节。王莽无故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及周边诸国,大都劳而无功。南征句町之战,前后征发吏民二十余万,军粮前后不济,士卒饥疫,又死数万人众。其后又连年天灾,多郡百姓人相为食,惨状史不绝书。

  镜头转换。中原之地迭经人祸,又遭天灾,百姓因此流离失所,离乡背井,拥向山东及江淮一带,求乞为生。时称流民之祸,官府禁不能止。

  流民一路向东,涌入琅琊郡海曲县境。爷呼娘唤,幼儿啼哭,沿路不绝。

  县城郊区某乡,有一大户姓吕,在乡里以酿酒为业,累积数代,因致巨富。吕翁已死数年,遗下独生儿子名唤吕育,因自幼读书,便不肯子承父业,现为县中小吏。

  吕氏家中偌大产业,因此便皆落在吕母肩上,独自操持。

  忽这一日,天色近午,一个小厮自县城方向狂奔而来,直入吕家酒坊,放声大哭。

  吕母听得院中哭声惨绝,心中不快,急出厅堂看时,见是随侍儿子厮仆,名唤吕三。

  吕母:吕三噤声!晴天白日,因何嚎丧?

  吕三:奶奶,果是嚎丧,果是嚎丧。

  吕母:放你娘的屁!你不在县衙伺候你家相公,回来作甚?

  吕三:奶奶,没的伺候了,相公被那县宰杀死哉。

  吕母闻声此言,颜色更变,上前一把拎起吕三,怒道:狗才,怎敢扯这弥天大谎!

  吕三:奶奶,小人何曾扯谎?相公果被县宰老爷命人打杀了。

  吕母:为了甚事?

  吕三:只因中原天灾,这几日县中到处都是河南流民,充塞城中,鬼哭狼嚎。县宰视而不见,小相公却不忍心,因进言劝说县宰,当开仓放粮,搭棚舍粥,救这万余人性命。不料这一下却惹恼了县宰老爷,竟说我相公收买人心,意图不轨。相公不服,顶撞几句,那县宰不由分说,便命将相公当堂拖倒,加力狠打。相公护痛挣扎,不料将脑壳凑到板子上,打得脑浆迸流,万朵花开。小人不来报丧,还待怎地?

  吕母听罢,哎唷一声,往后便倒,昏死过去。

  吕三见状,立时止哭,急唤坊中众仆,七手八脚,将主母救起,以姜汤灌醒。

  吕母醒来,怔忡半晌,立时恢复平静,浑若无事。便命备下棺材,载以牛车,命吕三引路进城,直入县衙,要求将儿子收尸,拉回家中安葬。

  县宰闻说吕母前来领尸,不敢与其相见,立即允许抬尸出衙,并派书吏赐银十两,以作抚恤丧葬之资。

  吕母不受其金,舆尸还家,操办丧事。口虽隐忍不言,但下决心,必要报此大仇。乃散尽百万家财,铸造铁器,购买刀剑,并救济贫苦百姓,安置流民。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已至天凤三年。

  在此三年之间,吕母时刻精心筹备,酝酿报仇。乃于流民之中精选一班贫苦少年,养在家中,一面酿酒;一面延请名师,教以武艺。又借延师之机,结交江湖好汉无数。

  这日九月重阳,新酒酿成。吕母借口欢庆佳节,便在庄上大设酒宴,聚集乡中父老,以及四方来投豪杰,习武子弟,与众人赏菊欢饮。

  众人闻此,哪个不来凑趣?于是皆都奉召而至,济济一堂,坐满庭中廊下。

  酒过三巡,吕母起身致谢,刚要开口,忽然悲不能禁,放声大哭。

  众人见状,无不大惊,停杯不饮;更有上席父老豪杰皆起,争问其故。

  吕母见问,收泪言道:公等不知内情,且听我一诉衷曲。想我一介村妇,无知无识,更无德能;之所以散尽百万家财,救助流民,结交诸位江湖英雄,非为别者。只因县宰不公,兼且阴狠,前年间枉杀我儿。今值万家团圆佳节,念及我儿,怎不痛断心肠!

  众豪:令郎之事,我等皆知。只因其为我流民求情,反被冤杀,委实可惜。

  吕母:我夫早丧,只有此子,却又死于非命,致我孤老无依。今日设酒,吐露心声,是请诸位帮我杀进县城,除此贪官,报仇雪恨,更无他求。

  众人听后,大为激愤感动,纷纷喧嚷,个个豪气冲天。

  座中便有一位江湖游侠,名唤郭义,乃是西汉侠盗郭解后裔。闻言奋然起身离座,向席间众人朗声道:今日之事,非仅只为吕母令郎报仇。自王莽篡汉以来,残暴无道,外兴征伐,内纵官吏欺压细民,哪个不知?不如就此造反,随吕母干出一番惊天大事!

  众人闻听,哄然称李崇领先而进,不见前面两路军有探马来报,心中狐疑,因此不敢长驱直入,约束部众缓行。沿路之上又不断派出哨探,遇事立即还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