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集 制谶献符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闪回结束,王莽为篡权大作准备,胁持上下,设计诛灭政敌,拔擢党羽。遂先任命刘歆为右曹太中大夫,很快迁为中垒校尉;随即任为京兆尹,封红休侯,命典儒林史卜之官。

  刘歆为王莽所用,遂禀承其意,大力鼓吹古文经学,尤其《左传》《周礼》,颇有一些利于其篡汉夺权内容,为其托古改制制造舆论,提供谋略。

  光阴荏苒,元始三年。

  刘歆领会王莽心意,以为时机已到,遂至大司马府,献上一卷竹简。王莽打开,见上面写着四句话道:兆遇金水工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

  王莽:此乃何意?

  刘歆:此乃下官昨日见天象有异,于是占星卜卦,得此爻辞。

  王莽:是谓天意属我,正当此时乎?

  刘歆:主公圣明。

  王莽:金水工相,隐指应期,自不必说。然则“父母得位”,其意如何?

  刘歆:以在下详之,是说主公当先为天子父母,然后可得其禅位。

  王莽闻言大喜,信之不疑,于是次日上朝,奏请进献己女给平帝,并请册立为皇后。

  平帝长期处于大司马掌握之中,怎敢不从?自然照例准奏。

  由此王莽之女被迎入宫,行大婚之礼,当即册立为皇后。国丈王莽亦由此加赐封号为宰衡,其二子王安、王临皆都封侯。

  王莽于是复又奏请设立明堂辟雍,以刘歆典掌其事,制度之盛,无与伦比。

  明堂既立,天下儒生学士大悦,皆都上书称赞宰衡巍巍大德,谓此举可比唐虞发举,成周造业,要求给王莽赐以束帛加璧,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骊马二驷。

  平帝顺从众议,乃为岳父王莽加九锡,只去天子半阶,成为无冕帝王。

  元始五年,刘歆作《钟历书》,恢复古代乐律。又创《三统历谱》,考其夏商周三代历日,探索历史变化与天命关系。

  画外音:《三统历谱》是一部完整天文著作,有编制历法理论,节气、朔望、月食以及五星常数及其位置推算方法,还有基本恒星位置数据,包含现代天文年历基本内容,因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天文年历雏形。其后《钟历书》及《三统历谱》皆为王莽所用,成为其篡权理论基础。刘歆卓越学识震古烁今,确为古今学者同声赞誉,然而又因助王莽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出力最巨,故而又受到后世史家学者唾弃,因此颇具争议。

  刘歆因受王莽重用,很快成为当时天下儒士之首。因自己名字与汉哀帝刘欣同音,为避其讳,遂改名为刘秀。

  彼时在南阳郡中,光武帝刘秀刚刚出生,不过一两岁而已。

  元始四年,安汉公王莽上书汉平帝,奏请诏命设置西海郡,迁移天下犯人到此居住。又分出京师部分之地,建立前辉光、后丞烈二郡,更改十二州名称,划分郡国所属界限。

  此后王莽政治野心逐渐暴露,开始排斥异己,驱逐政敌。

  先逼迫太皇太后赶走叔父王立,继而上奏弹劾何武与公孙禄,将其免官;后又以各种罪名,陆续罢免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毋将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内太守赵昌等二千石以上高官,剥夺高昌侯董武、关内侯张由等爵位。

  与此同时,大批拔擢依附党徒,巩固自己在朝中权势。乃以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用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要事务。

  王莽平时一本正经,当欲获取利益,只须略微示意,党羽就会依其意思上奏。然后王莽却又磕头坚辞,对上迷惑太皇太后,对下欺哄百官及京师平民,以掩盖自己野心。

  为取得朝中百官拥护,王莽屡次上书,先建言封赏诸侯王和功臣后裔,然后封赏在职官员,增加宗庙礼乐,使鳏寡孤独都有所养,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再次博得朝野好感。

  又上书建言,声称太皇太后王政君为人表率,带头大兴俭朴之风,自己身为百官之首,理应趋赴效法,于是自请献钱百万、田三十顷,用以救济民众。百官见此,群起效仿。

  又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率其全家老少,只吃素食,不用酒肉。

  大司徒司直陈崇上表,赞颂王莽功德,说其德比先贤,行超古圣。百官皆都附奏,阿奉之声布满朝野。

  王莽准备代汉篡位,恐平帝外戚卫氏家族为碍,遂上书奏请将卫氏及其族封到中山国,并禁止其家人留居京师。长子王宇恐平帝日后怨恨报复,因此极力劝阻,王莽不听。

  王宇遂与其师吴章商议:我父反意渐明,是取灭族之祸也,如其奈何?

  吴章:安汉公重用刘秀,极信天命。你可阴命妻舅吕宽,于夜间偷持血酒,撒于你父安汉公住宅大门,以此为天象示警,劝其将权力交给卫氏,则大祸自然消解矣。

  王宇:此计大妙。

  计议已定,便找来妻舅吕宽,使行其事。

  吕宽奉命而为,未料在实行程中行动不慎,被人发觉,告知安汉公。

  王莽闻而大怒,命将王宇逮捕入狱,然后将其毒杀。复又借此机会,诬陷诛杀外戚卫氏一族,牵连治罪地方豪强,逼杀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朝中政敌。

  经过此案,朝中权贵及宗室外戚被杀者数以百计,由此海内震动。

  王莽为消除负面影响,又令人将此事大肆宣传,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甚至写成颂文,作八篇诫书分发各地,命官吏百姓背诵,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又命将此颂文与孝经同列,作为朝廷选拔人才书目,使天下儒生皆都习颂。

  为制造盛世景象,王莽又派风俗使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赞颂天下太平,彰显宣扬教化之功。其次通过重金引诱,使匈奴等族遣使归顺朝贺。

  由此以来,王莽遂成治国能臣,平定天下贤圣。

  岁月更迭,光阴似箭,转眼已是元始五年。

  这一日汉平帝升殿设朝,殿头官唱喝:百官有事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大司马王莽出班上奏:臣启陛下,前有共王之母及丁姬埋葬渭陵,不遵臣妾之道,坟冢与先帝同高,又各抱帝太后、皇太太后玺绶下葬,不合礼法。请掘坟取玺,改葬定陶。

  汉平帝此时已然十五岁,略懂人事,知其不可。但在王莽积威之下,凡事不敢作主。闻听此奏,一时怯懦不言,只以眼光斜视身侧太皇太后,望其发言制止。

  太皇太后:丁姬虽然越制,但安葬既久,岂有发墓掘坟之理?我谓不可,卿等再议。

  王莽:皇家体制,岂可违背?臣谓此事含糊不得,无需再议。

  太皇太后目视众臣,百官皆都低头,不敢应声。太皇太后无奈,只得勉强准奏。

  王莽谢恩出殿,乃命有司立刻组织人马工役,发掘丁姬坟墓。

  当日乌云密布,雷声隐隐,众人皆都感觉不祥。

  王莽所派监督官吏不为所动,喝令开挖。一声令下,锹锄齐施。正当动工之际,忽然一声巨响,丁姬墓崩,砖石齐飞,当场压死数百人。

  众人大惧,呼喊连声,扔掉锹锄,四散而逃。

  监工厉喝:雷破其墓,正是天意,有何惊慌?土工撤后,木工上前开棺!

  众木工不敢不听,只得上前。叮叮当当,斧凿齐施,掀开椁木顶盖。只听天下一声巨雷响亮,棺椁里面突然冒起熊熊烈火,椁中器物尽都焚毁,一件不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