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集 傅后乱政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子太傅师丹由此大怒,当即上书弹劾: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太后在朝,岂有更立太后之理!董宏心术不正,危害朝廷,实属大逆不道。宜付廷尉,案其罪状。

  汉哀帝不悦,将太傅之奏留中不发。其后趁便之时,就禀告太皇太后,请下诏尊奉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帝。

  王政君大惊,问其缘由。汉哀帝奏道:《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今蒙太皇太后恩典,先帝遗命,儿臣幸执九五。推恩溯源,无父母焉得此身?故应尊奉儿臣祖母傅太后为恭皇太后,生母丁姬为恭皇后,伏乞允准。

  太皇太后闻奏不喜,但无由反驳,只得从之。由是下达诏命,依皇帝之意,封赠定陶太后及王后,各设置左右詹事,封赏食邑按照皇太后、皇后制度。

  一年之后,汉哀帝复又下诏:依汉家制度,当亲其所亲,尊其所尊,定陶恭皇尊号不应再加定陶二字。应称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

  因见太皇太后并未出言阻止,汉哀帝又下诏命:将帝太太后尊号改为皇太太后,所居宫殿称永信宫,帝太后所居宫殿称中安宫,各设少府、太仆,秩禄都是中二千石。

  傅太后父亲有同母弟四人:子孟、中叔、子元、幼君。傅子孟子傅喜官至大司马,封高武侯。傅中叔子傅晏也为大司马,封孔乡侯。傅幼君子傅商封为汝昌侯,奉傅太后父崇祖侯之后。傅太后异父弟郑恽早已去世,追尊为阳信节侯,子郑业为阳信侯。

  由是傅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门六侯,家族大兴。

  傅太后由此地位尊贵,便增骄横,与王政君说话时,甚至以老太婆呼之。傅太后当初曾与中山孝王刘兴母亲冯媛一同侍奉汉元帝,此时追想往日怨恨,就欲诬陷冯媛。

  镜头闪回,补叙冯媛来历。

  冯媛,上党潞县人,贤德惠淑,右将军冯奉世长女。初元二年选入后宫,始为长使,数月升为美人。永光二年,生子刘兴,被封为婕妤。

  此时其父冯奉世升为光禄勋,长兄冯野王为左冯翊,父子并居朝廷,皆以才器而官居要职。而冯媛又母凭子贵,便由此受宠,与傅昭仪待遇等同,并无二致。

  建昭元年,汉元帝前往虎圈,观赏野兽搏斗,妃嫔都在座奉陪。忽有一只熊跳出圈外,攀阑欲上殿堂。汉元帝左右侍从、贵族、包括傅昭仪在内妃嫔,皆都惊慌逃命。

  只有冯媛向前,挡住那熊来路。左右侍从急上前杀熊,救下冯婕妤。

  汉元帝问道:人人恐惧,卿何上前挡熊?

  冯媛:妾闻猛兽凶性发作,只要抓着一人,就会停止攻击。妾恐伤陛下,故以身挡之。

  汉元帝感激惊叹,对冯媛倍加敬重。傅昭仪深为惭愧,反恨冯媛以此邀宠。建昭二年,汉元帝封刘兴为信都王,并封冯媛为昭仪。元帝去世后,冯媛被尊为信都太后,与其子信都王刘兴共居于储元宫。河平年间,冯媛随子刘兴前往封国。

  阳朔二年,刘兴被改封为中山王,冯媛随其前往中山,称为中山太后。汉成帝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时,同时封中山王刘兴母舅、冯媛弟冯参为宜乡侯。

  刘兴去世,子刘衎继中山王位,当时未满周岁,又患有惊风病,便由冯媛亲自照顾。

  闪回结束。汉哀帝继位之后,思及宗室亲情,派中郎谒者张由带御医,去为中山王刘衎治病。未料张由素有狂病,发病时私自离开中山,回到长安。

  尚书斥责张由擅自离开中山之罪,张由恐惧,为脱己罪,就诬陷中山太后冯媛,说其咒诅汉哀帝与傅太后,自己回京,是为防其迫害。

  傅太后闻报,以为终于得到报复冯媛机会,立派御史丁玄审理此事,逮捕中山王官吏及冯媛兄弟等一百多人,分别监禁在洛阳、魏郡、巨鹿,逐一刑讯,但数十日未得供词。

  傅太后不满,又另派中谒者令史立与丞相长史、大鸿胪丞一同审理。

  史立迎合傅太后旨意,就以刑讯逼供冯媛妹冯习,及守寡弟媳君之,拷打致死数十人。巫师刘吾熬刑不过,自诬承认做过咒诅之事;医生徐遂成亦诬告冯习、君之曾说大逆之言。

  史立:其曾说何言?

  徐遂成:冯习及君之曾说,昔日修氏治好武帝之病,曾得赏钱二千万;今治好皇上,却不能封侯。不如咒杀昏君,立中山王为帝。

  史立等人得供大喜,便上奏傅太后:中山太后冯媛等行诅咒之术,欲要谋反,实属大逆不道。如今人证及供状俱在,不容抵赖。

  傅太后见奏,便请皇帝下诏,究治中山太后之罪。

  哀帝并不糊涂,陪笑道:仅任此下人刑下攀诬之辞,怎可定皇亲之罪?

  傅太后见说,又唆使史立讯问中山太后,必得其亲自供状回奏。史立仗恃太后撑腰,由是直入中山王府,逼勒中山太后口词。

  冯媛怒斥:狗吏悖奴,怎敢罗织罪名,陷害皇亲?我未曾行巫蛊之事,难道无中生有!

  史立不敢对其用刑,直被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无可奈何之际,便出口讥讽:太后当年以身挡熊之勇,何其英勇;今只区区细过,便值如此抵赖,不敢承认耶!

  说罢转身便走,也不拜辞。

  冯媛恨怒交加,顾谓左右侍者:前朝旧事,此官吏何能知道?此必是宫中有人秘嘱,必欲陷害于我。我乃先帝婕妤,焉能受辱于此辈污吏!

  于是愤然入于内室,服毒自杀。

  家人见主母怀愤自杀,俱都哭作一团,乃扬幡挂孝,报与当官。

  史立闻之大喜,暗道:此姥不愧当年敢于以身挡虎,果然性烈,受不得半点委屈。如此,倒省却我好大麻烦。

  于是指令有司,按“畏罪自杀”上奏,自另修密书,报予傅太后。

  汉哀帝闻而大惊,知道必是傅太后上下其手,诏以诸侯王太后礼仪下葬冯媛。

  中山太后既死,傅太后却不肯士休,又暗派史立指令宗正,将冯参、君之、冯习等凡被牵连之人,或令自杀,或被处死。冯参女冯弁是中山王刘兴王后,废为庶人,遣送原籍。

  这一边傅太后全力报复旧日情敌,汉哀帝便对王氏家族下手,欲削其势。

  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早于汉成帝阳朔三年八月病逝,其长子王襄袭爵为阳平侯,并担任卫尉。接替王凤其为大司马而辅政者,为其从弟车骑将军王音。

  王音在职七年,碌碌无为;王凤之弟王商接为大司马卫将军,三年而卒。再由王凤之弟王根为大司马、骁骑将军辅政,在职四年病免。

  当哀帝即位之时,是由王莽为大司马辅政,权压当朝。

  镜头闪回,回说王莽来历。

  王莽生于汉初元四年,父王曼,兄王永。孝元皇后王政君,乃是其嫡亲姑母。在王莽少年时,父兄先后去世,便跟随诸叔父一起生活,由此在王氏家族中最显另类,尤为落魄。

  当时王氏家族权倾朝野,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最为显贵,更无二家可比。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

  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仪礼》,宛然一介博学儒生。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检点,作风严谨。侍奉诸位叔伯亦十分周到,又肯虚心结纳天下贤士。

  王莽由此卓然别于其族同类,成为世人眼中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二十四岁,始入中枢,开始做官。王莽办事认真,对人恭敬,更对伯父大司马王凤极为恭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