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集 老将征西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先零羌长久驻扎,思想松懈,突见汉军大至,不及应战,抛弃车辆辎重便逃。

  赵充国此时疾病已痊,因见道路险隘,下令众军休要贪功,在后缓慢驱逐。结果反是羌人自相践踏,赴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斩首五百多人。

  汉军毫不费力,获得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多辆。

  赵充国率汉军深入羌地,传令三军:不得烧毁牧民住所,损害农牧。

  羌人闻知,喜悦传告:汉军果然不杀我。

  头领靡忘派人前来汉营,请求汉帅:我等皆愿降汉,尚请将军还我失地。

  赵充国深加抚慰:回禀你家首领,只要自此不与大汉为敌,我当奏报朝廷,还你故土。

  羌使以此回报首领,靡忘感激无限,遂亲自前来汉军大营,表示投诚。赵充国设宴招待,与靡忘击掌约誓,不以兵戈相加。宴会已罢,使其回去,告谕部众。

  靡忘将要告辞,汉军营中诸将皆持争议:反虏首领,不可放其回去!

  赵充国:不可如此。公等皆欲杀敌建功,非为国家大计也。

  言犹未完,朝廷答复玺书到达,命令靡忘将功赎罪,招抚部众来降,不予杀伐。

  靡忘闻而大喜,向东三拜九叩,感谢天恩。由此竟不用出兵,诸羌就此平定。

  神爵二年五月,赵充国上书汉帝:臣据羌众伤亡及投降者人数,谓其力量已大为削弱,不足与汉朝相抗,请罢屯兵,以休养生息。

  皇帝下诏:准卿所奏。诏命设置金城屈国,令辛武贤之子辛临众担任护羌校尉。

  黄沙飞扬,征尘满衣,赵充国率军振旅还朝。

  画外音:甘露元年秋,羌人合谋,杀先零羌首领犹非、杨玉,联同诸部首领弟泽、阳雕、良皃、靡忘,率煎巩、黄羝部落四千多人降汉。汉朝皆命安置于金城屈国,西羌遂定。甘露二年,赵充国去世,终年八十六岁,赐谥号为壮,葬于圭卜山之阳。赵充国七十三岁时请命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如此老当益壮,在中外战争史上极其罕见。

  甘露三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对汉宣帝大加歌功颂德。

  汉宣帝因思戎狄宾服,四海一统,天下太平,遂命在未央宫麒麟阁内,图画本朝十一位功臣。麒麟阁坐落在未央宫中,因武帝猎获麒麟而命名。

  传旨官:汉天子诏旨,海晏河清,八方来朝,诸卿之功。兹敕封本朝十一功臣,图绘影像,供奉于未央宫中麒麟阁上,以为人臣荣耀之最,万世旌表。十一功臣,依序是曰:博陆侯霍光、富平侯张安世、按道侯韩增、营平侯赵充国、高平侯魏相、博阳侯邴吉、建平侯杜延年、阳城侯刘德、少府梁丘贺、关内侯萧望之、关内侯苏武。

  图绘麒麟阁十一功臣已毕,众臣欣悦,百姓欢腾。

  汉宣帝刘询乃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于是天下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

  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汉代最低价,民间大足,时称“孝宣中兴”之世。

  当此天下丰足,宣帝便又致力于推广经学,普及国中士人教育。这一日,因聚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和侍中乐陵侯史高,向三人求问前朝经学之事。

  汉宣帝:朕闻先祖孝武帝时,诏令太子刘据习学《公羊春秋》,从此《公羊》兴盛。而刘据通晓《公羊》之后,又喜《谷梁传》而私下习之。我欲兴《春秋》,其事如何?

  韦贤:既蒙陛下垂询,臣等自当如实上奏。下臣以为,谷梁子本是鲁学,公羊氏乃是齐学,而儒家根基在鲁,故应兴学《谷梁》。

  宣帝:少府、侍中二卿,以为如何?

  夏侯胜、史高:丞相之言是也,我等附骥。

  汉宣帝闻而大喜:既如此,便拟诏旨,立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在石渠阁召开盛大儒家经学会议,平均《公羊》、《谷梁》异同,各自用经论处是非。

  圣旨既下,立即施行。萧望之等十一人各用经义核对,也多赞同推广《谷梁》。宣帝亲自进行审定,于是设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

  从此之后,举国《谷梁》经学大为兴盛。

  镜头闪回,叙述萧望之来历。

  萧望之字长倩,开国丞相萧何七世孙,东海兰陵人。自幼好学,研究齐诗,师事后仓。后到太常受业,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儒生皆称赞其才。

  大将军霍光执政,长史邴吉推举儒生王仲翁、萧望之数人,都被召见。此前因有左将军上官桀谋杀霍光之事,之后进见大将军者都要露体搜身,摘去兵器,由两个侍卫挟持。

  萧望之不肯听其摆布:如此有辱斯文,我羞于见之。

  一边说着,早已转身,自动出阁。侍卫闻听此言大怒,齐都上前,嚷扯不休。

  霍光听闻府门喧嚷,出厅问明情况,喝止侍卫:命来人进前答话。

  萧望之挣脱侍卫拉扯,上前整冠拜见,起身说道:将军以功德辅佐幼主,使教化流传天下,天下士人皆引颈跷踵,争相效力辅佐。今如此相待士子,恐非周公握发吐哺之礼。

  霍光闻而不喜,对邴吉所荐诸生,惟独不授萧望之官职,王仲翁等都补为大将军史。此后三年之间,王仲翁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萧望之仅以射策甲科为郎,看守小苑东门。

  王仲翁每次出入大将军府,皆都前呼后拥,威势赫赫。有次经过小苑东门,远远看到萧望之,立即上前,趾高气扬道:公不肯循常作为,何宁为看门人耶!

  萧望之坦然答道:人各有志,非公能知之。

  又过数年,萧望之因弟犯法受到牵累,不得宿卫,免归而为郡吏。魏相经过考察,命其在大行令部下做司礼官。

  地节三年夏,京师下雹,萧望之因此上疏,要求天子接见,当面申说灾异

  汉宣帝早在民间时已闻萧望之大名,乃遣少府宋畸致问,要求不必隐讳。

  萧望之奏道:《春秋》载昭公三年,鲁国下大冰雹,彼时季氏专权,驱逐昭公。使昭公明其灾害,则可避之。今陛下圣德为君,寻求贤人,尧舜用心。但吉兆未临,阴阳失调,是大臣一姓独揽权力之故也。强枝折干,强私害公,故而上天降雹示警。臣望明主亲自理政,选拔同宗,任贤以为腹心,使参政谋划,命公卿朝见奏事,明述其责,考其功绩。如此则诸事备理,至公至正之道则树,邪恶被堵,私权可废也。

  汉宣帝当时正为霍氏专权烦忧,闻奏大喜,遂任萧望之为谒者,得以近侍。又将官民上书交给萧望之处理,举止皆合天子之意,继而拔为谏大夫、丞相司直,一年中提拔三次,直做到二千石级大官。其后霍禹以谋反罪受诛,萧望之则日益受到信用,命为左冯翊。

  萧望之知道皇帝试用意图,即振衣而起,积极处理政事。尽职尽责三年,京师内外交口称赞,于神爵元年乃被升迁为大鸿胪。神爵三年,萧望之迁为御史大夫,终登三公之位。

  当时丞相邴吉渐渐年老体衰,但汉宣帝对其极为倚重,以为众官楷模,礼敬有加。

  御史大夫萧望之上奏:今百姓贫困,盗贼不停,二千石官员多数才能低下,不能胜任其职。三公不当其位,故三光不明。今岁始日月少光,罪在臣等。

  汉宣帝览奏不悦:萧望之言外之意,是在轻视金城屈国,西羌遂定。甘露二年,赵充国去世,终年八十六岁,赐谥号为壮,葬于圭卜山之阳。赵充国七十三岁时请命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如此老当益壮,在中外战争史上极其罕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