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集 苏武牧羊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单于果然不敢轻杀苏武,但越发欲使其降,就囚禁苏武,置于大地窖内,不给吃喝。

  苏武嚼雪吞毡,几日不死。

  单于就将苏武迁至北海,命其放羊,说等公羊生崽才可归汉,将常惠等人安置别地。

  苏武到至北海,爬冰卧雪,寒风凛冽,凿穴以居。因为没有粮食,只能挖掘野鼠所藏果实充饥。乃持汉节牧羊,昼夜不弃,五六年后,节上兽毛全部脱落,形销骨立。

  草长草枯,转眼六年过去。

  第七年上,单于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见到苏武大惊,敬重其气节不屈,便命人供其衣物,又时常接济粮食。又三年后,于靬王大病,临终前想起苏武,复赐其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以度艰难。于靬王死后,其部下也都迁离。

  是年冬天,丁零人盗走苏武羊群,使苏武又再度陷入穷困。

  闪回结束,复叙苏武及李陵交集。

  苏武在汉朝时,便与李陵交厚。武帝天汉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其后单于派李陵去北海,为苏武设酒宴歌舞,劝其归降。

  李陵乃对苏武说道:单于听说我与兄交情深厚,故命我来劝说,望兄能成为匈奴臣子。我兄到死不能归汉,白白在此不毛之地受苦,即使坚守信义,又有谁能看见?

  苏武:我之忠义,存乎于心,感于天地,何必非要人见?

  李陵:我兄不忘汉帝,汉帝何曾挂念贤兄?况汉帝无情寡义,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苏武:汉帝有何薄情寡义之行?

  李陵:昔苏嘉长君为奉车都尉,随从圣驾至雍棫阳宫,皇帝扶辇下除,撞柱断辕,长君被控为大不敬,伏剑自刎,皇帝只赐钱二百万,作为丧葬之费而已。又有苏贤孺卿,随从圣驾祠于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驸马入水而溺。宦骑逃亡,皇帝诏命孺卿追捕,未获凶手,孺卿惶恐服毒自杀。弟陷入重围,诈降匈奴,汉帝便杀我全家,有何情义?

  苏武:兄降匈奴,有情可原。弟之家小,却未曾被杀,因何叛汉?

  李陵:贤兄原来不知。弟来匈奴之时,兄之老母已不幸去世,是小弟亲自送葬至阳陵。兄妻年少,闻说候兄不归,亦已改嫁。兄有两妹,兼二女一子,自兄离家至今,已十数年矣,生死不知。人生譬如朝露,我兄何必自苦如此!

  苏武:我被困匈奴不归,妻离子散,宜也,并非汉帝之过。

  李陵:弟初降时,亦痛苦如狂,自恨叛汉。兄不愿降,岂胜过小弟当初?陛下年老,法令无常,大臣无罪而被灭族者数十家,自身尚不可保,况家人乎?兄听我劝,休再执拗。

  苏武:我苏家父子,对朝廷无甚功劳,因陛下恩遇,才能位列将帅,获爵封侯。兄弟忝为近臣,肝脑涂地,以报君恩。今能杀身报恩,即使刀山油锅,亦甘之如饴。臣奉其君,便如子事其父。子为父死,有何憾焉?我兄休要再言。

  李陵:贤兄务必听从愚弟良言,免致后悔。

  苏武:我料必死矣!定要迫我投降,则请结束今日欢饮,死于我兄面前可也!

  李陵慨然长叹:噫,我兄真义士也!李陵与卫律罪恶,上能达天!

  于是眼泪双流,告别苏武而去。乃命妻子送给苏武牛羊数十头,以维持生计。三年之后,汉武帝驾崩,昭帝继位。李陵闻听此信,于是又到北海,来见苏武。

  李陵:近有边界兵士,擒获云中郡俘虏,谓汉朝吏民皆都服丧,说陛下驾崩矣。

  苏武听罢,面向南方放声大哭,吐血满襟,每日早晚哭吊,达数月之久不止。

  又数年之后,匈奴与汉朝达成和议,互相遣还此前所扣留对方使节。汉昭帝遣使前至匈奴,寻求苏武等人。匈奴单于心中含愧,便向汉使谎称苏武已死。

  苏武使团副使常惠,在监禁中闻说汉朝新君派使前来,便请求看守人员押同自己前往,夜见汉使。因述说十几年来在匈奴情况,并说苏中郎尚且健在,仍在北海牧羊受苦。

  汉使闻知,大为感动,泪流不止,但恨无计可施。

  常惠:大人来日可以辞行为由,再往见匈奴单于,如此如此,便可救得苏武回国。

  说罢告辞,与看守复归禁所。

  汉使闻知又惊又喜,便依常惠所教,来见单于,说要还朝南归。单于以为汉使已被自己谎言哄过,于是便命排摆酒宴,为汉使饯行。酒过三巡,汉使忽然目视单于,面含哂笑。

  单于:贵使不饮,笑者为何?

  汉使:臣将去矣,再问大王,苏武果已死乎?

  单于:贵使醉矣,何出此戏言?

  汉使:正因汉天子知道苏武尚在,方命下臣前来迎还。臣若以此回复,非但犯有欺君之罪,必然全家遭受刑罚;便是汉匈之盟,也将危乎殆哉!

  单于:汉天子据何而作此论?

  汉使:去岁秋季,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头大雁,见其脚上系有帛书,乃是汉使中郎将苏武所写,说其在北海牧羊。大王却说苏武已死,得无谬乎?

  匈奴诸部大人当时在坐相陪,闻听此说,俱都非常惊讶。

  单于故作大惊,乃向汉使道歉:苏武等人的确尚存,前言是相戏耳。

  于是派人前往北海,请苏武还归汗庭,并释其旧部,命与汉使还朝。

  李陵闻之,喜悦万分,乃于自己帐幕中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作别。席间心生无限感慨,赞叹说道:今日我兄还归长安,非但在匈奴国中扬名万里,亦必在汉室皇族中显赫尊贵。

  苏武:弟得生还,已是万幸,何论异域扬名,返乡显贵!

  李陵:不然。即穷尽古代史书所载,图画所绘人物,怎能超过我兄忠义参天!

  苏武:某只凭一片丹心,不曾失节而已,我兄不必如此谬赞。

  李陵:小弟无能,且兼胆怯,胸中亦怀忠君报国之志!只一念之差,以至于此。

  苏武:昔闻霍光曾派人来请我兄还朝,则因何当面拒之?

  李陵:当初假如汉廷姑且宽恕小弟兵败罪过,不杀我老母,使弟能忍奇耻大辱,完我所蓄已久志愿,则便如曹沫在柯邑订盟一般,必能永垂青史。此乃十数年来,小弟一直耿耿于怀,所不能忘记者也!然汉帝戮我全家,是为奇耻大辱,弟尚有甚顾念?罢也,今日言之,仅使贤兄解我心事而已!弟已成异国之人,此日一别,当人鬼永隔!

  叙说已毕,乃拔剑起舞,口中唱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边歌边舞,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此生再不相见。

  翌日汉使告辞,单于召集苏武旧日部下,俱令使归。当初苏武出使之时,随行斥侯、士卒百余人。今除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者,跟随回归长安者,只剩寥寥九人而已。

  汉昭帝始元六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见到苏武,大为感动,命其携带祭品,前往拜谒武帝园庙,以为复旨。祭罢先帝还宫,遂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等随行部下三人,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除徭役。

  画外音:当此之后,苏武只与李陵书信往来而已,平生再未见面。李陵于元平元年病死,终老于异国他乡,寿止六十一岁。自其投降直至病故,共在匈奴生活二十余年。

  镜头转换,复家,有何情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