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集 贯高行刺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单于惊道:竟有此事?

  阏氏:汉、匈两主,不宜逼迫太甚。今汉帝被困在此,汉人怎肯就此罢休?自会拼命相救。大王即便擒其皇帝,夺其城地,我游牧民族,亦水土不服,无法长住。万一不胜,待其救兵到来,内外夹攻,则我夫妻尚能共享安乐否?

  冒顿:如此奈何?

  阏氏:汉帝被围七天,军中不乱,必有神灵相助,虽危无险,终会平安。大王何必违背天意?不如趁此言和,不致彻底反目。

  冒顿思索半日,信以为然,便有言和之意。又过三日,因见王黄及韩王赵利失期不至,怀疑其同汉军必有勾结,便即下令,密开包围一角,让汉军撤出。

  阏氏大喜,乃密令心腹上山,说与汉使:速令汉帝潜出重围,休使匈奴诸部大人得知。

  冒顿下令撤围当日,正值大雾弥天,对面五步以内不能见物。

  刘邦以手加额,自言自语道:虽是陈平奇计了得,亦是老天助我!

  遂命汉军引弓上马,从包围缺口衔枚以出,由是得以脱险。

  冒顿闻说汉军已经逃遁,便命将包围重新合拢,若无其事,入帐安眠。次日辰时,大雾散尽,匈奴诸部大人齐来叩见单于,纷纷扰攘,失惊打怪。

  诸部大人:大汗不好!怎地一夜大雾过后,山上再无一人一骑?

  单于故作大惊:胡说!世间焉有此事?

  便即顶盔贯甲,与诸部大人出营上马,来至山上察看。只见遍山满坡,皆是汉军所弃营帐,却并无一人一骑,就连一面旗帜也不遗留,只有马粪满坡,人屎遍地。

  冒顿思索良久,便对众将道:我闻中原多有异人,汉营亦多才俊。彼有三军大帅名叫韩信者,惯会撒豆成兵,移山倒海。此必是其人施行道法,将汉帝遁去,如其奈何!

  诸部大人听了,便似云里雾里,半信半疑,只得作罢,各自回营,引兵散去。

  汉帝潜出重围,于是下令:众军倍道疾驰,还归平城。

  太仆滕公夏侯婴闻此,急忙谏阻:陛下绝计不可!

  刘邦:却是何故?

  夏侯婴:我若放马奔驰,则必扬起尘土,十里之外便可望见。若引匈奴大军就此追来,何能远逃?则必前功尽弃,且又惹恼冒顿单于,更陷瘀氏至入困境。

  汉帝大悟,乃命大军缓步,徐行而还,于是安全退入平城。与此同时,城外人欢马嘶,樊哙等诸将引领大军亦到。匈奴胡骑见汉军主力大至,知道再无胜算,只得全部解围而去。汉帝罢兵还归长安,令樊哙引其本部军马,屯守巡防代郡诸地。

  大军还至广武县,刘邦命赦刘敬出监,当面谢罪:孤不用公言,困于平城白登山中,几乎不能与公相见。此前所派探马十余批,误我视听,皆已斩之矣。今加封贤卿二千户,晋为建信侯。所受委屈,休得放在心上!

  刘敬:风暴雨露,皆是天恩。小小误会,为臣者焉敢怀怨?

  刘邦大喜,于是携其南归。

  大军经过曲逆,汉帝见其地形胜非凡,赞道:壮哉此县!吾行遍天下,独见洛阳与此地,风水绝佳,藏龙卧虎,非同凡响。

  陈平:陛下之意,莫非将于此更建陪都乎?

  刘邦:非也。贤卿此番又献奇计,建立解围脱困大功,非重奖不可。既然此地风水绝佳,朕便封贤卿为曲逆侯,尽以此县,作为食邑。你道如何?

  陈平:臣安敢望此?

  刘邦:卿不必过谦,自随寡人征伐,六出奇计,当得此封。

  刘敬:臣尝闻丞相智计过人,天下无双,但未知其详。敢问陛下,丞相六计为何?

  刘邦:卿即不知,听朕言之。捐金行间,离间项羽君臣,此谓一奇;以粗食进献楚使,离间亚父范增,此谓二奇;夜出子女二千人,以纪信假扮寡人,得脱荥阳之围,此谓三奇;蹑我足跟,请封韩信为齐王,稳定军心,使共伐项王,此谓四奇;劝我伪游云梦,兵不血刃,生擒楚王韩信,降为淮阴侯,此谓五奇;献珍宝重贿匈奴阏氏,以解白登之围,此谓六奇。不愧鬼谷掌门,智计百出也。

  刘敬:丞相智计,为臣拜服。然更钦敬者,是陛下不忘臣下之功,如数家珍也。

  刘邦、陈平及群臣闻此,皆都大笑。

  十二月初,汉帝回兵长安,经过赵地。

  此时赵王张耳已死,其子张敖继承父爵,更娶鲁元公主为妻,乃是帝婿驸马,皇亲贵戚。闻说皇丈岳父到来,乃亲出城外三十里,至马前跪迎,执子婿之礼甚卑。

  高祖因此番败于匈奴,心情不佳,迁怒赵军未来救驾,遂于殿上箕倨而坐,侮慢诟骂。张敖胆战心惊,不敢还口,只是叩头求饶而已。

  赵相贯高、赵午等人见此皆怒,退出殿外,私下说道:我家大王不知天子受困白登山,又有何罪?受此凌辱而不发作,真乃孱王也!

  正私议间,汉帝退殿,张敖灰头土脸而出。

  贯高遂上前进言:今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大王事帝甚恭,而汉帝殊为无礼,当众辱诟殿下;我等殊不可忍,请为大王杀之!

  张敖闻言大惊,乃啮指出血,向众人发誓道:我先人亡国于秦,全赖汉帝,方得复国。今虽受小辱,又有何妨?我誓不相背,卿等无复狂言!

  贯高、赵午闻此,喏喏而退。还至府中,又相互密议。

  赵午:我王不肯背德,奈何?

  贯高: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我等可行刺驾之举,事成大功归王,事败独坐可也!

  高祖刘邦在赵国大发一顿威风,亦自觉不妥,诏命驾还长安,使人抚慰女婿张敖。

  还都之后,高祖下诏:代王喜弃国自归,降为郃阳侯;更立皇子如意,封为代王。

  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以为汉帝好欺,屡次违背盟约,对北地边界侵扰劫掠。刘邦知道匈奴不可尽灭,为休养生息,乃采纳建信侯刘敬和亲建议,要嫁长公主与匈奴单于。

  吕后不舍亲女远嫁漠北,日夜哭泣。刘邦无奈,改以宗室女冒充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为使,陪同前往。此后,汉匈各以长城为界,两国关系得到暂时缓和。

  风和日丽,艳阳在天。

  滕公夏侯婴乘车外出,走到长安东门,驾车辕马嘶鸣,不肯前进,不停用蹄刨地。夏侯婴感到奇怪,便即下车,命令士卒掘马所刨之地。

  挖出一尊石椁,见椁中有铭,字体古怪,人皆不识。

  夏侯婴:用水洗净,将铭文抄录下来。

  仆从应诺,录铭以归。夏侯婴持其录铭,到至朝房,求教博士叔孙通。

  夏侯婴:叔孙先生,请观此文何谓?

  叔孙通:此是古代蝌蚪文也。

  乃取毛笔,用今文写出:佳城郁郁,三千年后,乃见白日。吁嗟滕公,居于此室!

  夏侯婴观罢大骇:天也!此谓我死后,当葬在此处乎?

 &emsp罢,各自回营,引兵散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