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 智擒韩信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卢绾与刘邦兄弟刘交,一同受到汉王极度信任,传递各种隐秘旨意。

  刘邦平定天下后,欲封卢绾为王,又恐群臣不服。

  闪回结束。及至燕王臧荼被平,遂趁机以卢绾代之,并为诸侯王中最受宠信者。

  汉高祖六年春,楚地官员上书密告朝廷,说楚王韩信谋反。

  刘邦大惊,问于群臣。

  诸将嫉妒韩信功高,皆道:急速发兵擒之,坑杀此竖子可也!

  因皆嫉其功高盖世,故此言之。

  高祖良久不语,由是宣布散朝,只留下丞相陈平,向其问计。

  镜头闪回,叙述陈平来历。

  陈平乃魏地阳武户牖乡人,少时喜读书,素有大志,不习家中营业。其兄长见陈平喜欢交游,便承担家中全部劳动,使弟出外游学。陈平周游各地,因此大长见识。

  适逢社祭,村人举陈平为社宰,主持祭社神,并为众人分肉,异常均匀。

  父老赞道:陈平分祭,甚称其职。

  陈平却感慨说道:假使我陈平有日治理天下,当如今日分肉,亦称其职也。

  众人闻此,无不惊异。

  陈平长大成人,富者不嫁,贫者羞娶,高门不成,低户不就。户牖有富户张负,其孙女五次嫁人,夫都早死,于是皆谓其克夫,无人敢娶。陈平欲娶,但未得其便。

  时逢乡人有丧,陈平助其家治理丧事,与张负在丧家偶尔遇见。张负善于相人,见到陈平大喜。丧事完毕之后,乃尾随陈平,一直跟到其家门口。

  张负站在陈平家门口,见其虽然远居外城僻巷,破席当门,但门外颇多车轮印迹。

  张负见而甚喜,于是回家,便唤过儿子张仲:我欲将孙女嫁给陈平,可乎?

  张仲:陈平家贫,又不事生产。全县皆笑其无行,父亲何将我女嫁给此人?

  张负:岂有如此仪表堂堂,长久贫贱之理?且其门前多贵人车过,不久必有奇遇。

  张仲知道父亲善相,于是不再反对。张负乃托媒人,愿赔嫁妆,将孙女嫁给陈平。

  陈平得称心愿,满口应承。兄长虽然不喜,倒也不阻。两家互换庚帖,择定喜期。

  张负告诫孙女:勿以陈平家贫,而侍兄嫂不慎。宜奉其兄陈伯如父,侍其嫂如母。

  孙女甚贤,一一应之。嫁到陈家之后,果然小心侍奉伯嫂,并不托大。说也奇怪,陈平自娶张家之女之后,家中资财日益宽裕;自己对外交游,亦越来越广。

  陈胜起事之后,立魏咎为魏王。

  陈平闻知,以为时机已到,遂辞别兄长陈伯,前往临济投奔魏王。此后未久,又转入项羽帐下,为其谋士。因随项羽入关破秦,叙论战功,获赐为卿。

  因在鸿门宴上见到刘邦,陈平观其举止,便认为沛公将来必成大器。

  戏亭分封诸王已罢,刘邦被项羽困在咸阳,进退维谷,于是问计张良。

  张良:臣观项王帐下,除亚父范增之外,惟陈平乃是奇士,可向其求策。

  于是便暗中往拜陈平,示以鬼谷门伏龙令牌,求问相助沛公脱身之计。

  陈平本来便与张良一见如故,又见伏龙令牌,更是拜倒在地,诚心结纳。闻其来意,思考片刻,然后说道:沛公若脱此困,先要调虎离山,使亚父范增暂离此间,然后方可。

  张良:贤弟高论,正合某意。支开范增之事,便即拜托贤弟。

  陈平满口答应,张良再嘱而去。

  次日项王升帐,理事已毕,众人皆散。陈平待众人皆出,遂又转回,给项王献计:

  陈平:今诸侯皆奉怀王之命,而不愿听从将军。主公若依臣计,不如请给楚怀王上义帝尊号,南迁郴县,使其远离诸侯。则主公代行义帝诏旨,即可号令天下矣。

  项羽大喜:贤卿此计,正中孤王下怀。

  陈平逊谢,告辞而出。项王立即命人请来亚父范增,向其征询意见。

  项王: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欲南徙怀王,自居彭城,可得行未?

  范增:此亦我之所愿。宜早行之,且必是我亲自前去,方可说服怀王。

  项羽:既是如此,有劳亚父尊步。

  范增欲行,忽又想起一事:万事皆由得大王,但沛公刘邦绝不可纵,是为要紧。

  项王不耐,也只可满口应允。范增由是离开咸阳,率领部众南下。

  范增前脚才走,陈平便入帐中,来向项王进言:今暴秦已灭,天下始安。诸侯聚集咸阳,军粮负担极重,若不各令归国,秦民不堪重负,又将起而为乱矣。

  项羽一听,以来有理,马上传令:今暴秦已诛,天下诸侯,俱都返归封国。路远者限十日为期,路近者则以五日为限。惟汉中王留在咸阳,与雍、塞、翟三秦王留待后行。

  范增嘱令项羽扣住刘邦,早在陈平意料之中。于是授意张良:可趁各路诸侯返国机会,使用声东击西之计,以使汉王脱身。

  张良便依其计,劝说刘邦上表,向项羽上书请假:蒙霸王恩典,今封在下为汉中之王。因老父尚在,请趁此滞留咸阳之机,求回故乡沛县省亲。

  项羽览书,犹疑不决,便向张良问计。

  张良故意谏阻道:此番灭秦,沛公功大,远封汉中,其心不服。大王不可使其回乡迎取家眷,不然其必在沛县称王矣。不如命其急去汉中,方无后患。恐其不行,复拨三万兵马与他,明为增其势力,其实就近监视,不使其反。再派人去沛县取其家眷为质,不亦可乎?

  陈平在侧,乘机奏道:张公之言甚是。陛下既封刘邦为汉王,天下共知,若不令上任,恐不足取信天下。不如留沛公眷属在咸阳为质,遣其还归汉中,两全其美之计也。

  项王被他两个一唱一和,主意不定,便即听从,刘邦由是得脱。

  其后不久,刘邦采纳韩信之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复还关中,底定三秦,拉开楚汉相争序幕。只因殷王司马卬背楚降汉,项羽迁怒陈平监管不力,将欲斩之。

  陈平恐惧,趁夜弃军西逃,将欲往投汉王。狂奔半夜,忽听水声震耳,纵马上堤,又见浊浪滔天,原来已至黄河渡口,被大河拦住去路。

  正慌悚之间,忽见堤下灯火点点,仔细看时,却有一艘渔船,夜泊河岸。陈平不由大喜,暗道侥天之幸,便即纵马下岸,召唤船夫,欲求摆渡。

  呼声未落,一条大汉自舱中钻出身来,立定甲板,往声唤之处凝神观瞧。星光之下,只见一人一马,并无别人,于是大喜,便将跳板搭在船头。

  船家:客官因何单骑独行,深夜求渡?

  陈平:家有急事,因行走慌急,错过宿头。天幸得遇尊驾,望行方便则个。

  船家: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即是如此,客人便请上船。

  陈平上船,将马匹拴在船尾,躬身钻入船舱。忽抬头时,只见舱中又有一人,身材彪悍,脸上又有一条深长刀疤,目光如电,正在盯视自己。

  陈平脑中如同电光急闪,便见其虽然远居外城僻巷,破席当门,但门外颇多车轮印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