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集 赵括拜将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国牧民依计急驰,将匈奴骑兵诱入埋伏圈中。

  赵军十万弓手,三面列阵,将进入伏击圈内匈奴骑兵连人带马,皆都射成刺猬。弓手射毕,精锐骑兵复从两翼包抄过来,追歼残敌,便如集体屠杀,匈奴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匈奴自崛起以来,遭遇首次大败,由是远遁阴山,自李牧有生之年,不敢再犯赵境。

  李牧又乘大胜之威,先后平灭襜褴、大破东胡,收降林胡。

  此后胡人但闻李牧之名,或望其旗号,转身便逃。

  廉颇赞道:鬼谷兵法,被师弟运用出神入化,愚兄愧不如也。

  李牧逊谢:未知若遇师兄白起,你我兄弟如何?

  廉颇闻言,沉默不语。

  此言便如魔咒谶语,出口未久,果然便引来鬼谷战神白起。

  周赧王五十年春,白起率秦军大举进攻韩国,夺韩九城,攻陉城,取五邑,斩首五万。韩军难以抵挡,开始谋求防守,但为时已晚。

  秦王以为平灭六国时机已至,于是乘胜追击,复以白起部下王龁为将,率大军二十万伐赵,拔其三城。王龁者,便是当年败于赵奢手下,王翦弟子胡伤。

  赵大夫触讋说服赵威太后,以爱子长安君为质,换得齐国十万援军。同时以名将廉颇为帅,与平原君赵胜互为声援,协力据守国都邯郸。

  秦军见已无利可图,且王龁深为忌惮师伯廉颇,于是奏请撤军,全师而退。

  因见此战不分胜败,秦国便与赵国定约和好,互换王室子弟,以为人质。

  秦安国君之子名唤嬴异人,以王孙身份到赵国邯郸为质,因此便被称为秦质子。

  两国表面言和,背里各自扩军练兵,准备决一死战。因而嬴异人身在赵都邯郸,处境非常窘困。便在此际,卫国富商吕不韦出现,与嬴异人偶然结识。

  吕不韦仔细分析当时天下大势,以为秦质子奇货可居,遂与其倾心交纳。一面全力供应生活起居,又提供足够钱财,使与赵国卿士大夫交游;一面又将宠妾赵姬以献,使与嬴异人同居。当赵姬被秦质子笑纳之时,却已身怀有孕,乃是吕不韦亲身所授。

  时间既久,吕不韦之父发觉儿子在赵都邯郸不务正业,而且花钱如同流水一般,十分愤怒,便责问之。吕不韦不慌不忙,遂将自己心中打算和盘说出。

  吕不韦:请问父亲,耕田能获利几倍?

  吕父答:能获十倍利。

  吕不韦:经营珠玉,能赢利几倍?

  吕父答:能嬴利百倍。

  吕不韦:助立一国之主,能赢利几倍?

  其父闻此,瞪目不答。

  吕不韦:努力耕田,免于饥寒;助立国君,利传后世。大利可图之事,颇值经营!

  吕父仔细品味其子言语,因此不再责问,任其弃商从政,开始政治生涯。

  便在此时,楚顷襄王熊横动用举国财力,欲从巴蜀修筑栈道,以进攻夜郎。

  但因工程险恶、民工逃跑严重,两年不能成功。

  后遣庄豪为将,自沅水泛舟西伐夜郎;又从沅水转濞水,兵入且兰国。

  夜郎未下,楚国国力已衰。楚顷襄王遂含恨而卒,在位三十六年。

  太子熊完当时为质于秦,闻说父死,便在太傅黄歇周密筹划之下,逃回楚国就位,是为楚考烈王。因感激太傅拥立大功,拜为令尹,并赐封地于申,号为春申君。

  黄歇自为楚国令尹,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亦以礼贤下士、养客辅国闻名于世,并与赵国平原、魏国信陵二君往来交好。

  春申君向北兼并邹、鲁,用荀卿为兰陵令,修举政法,练习兵士,楚国渐有起色。

  秦王闻说楚考烈王即位,便即发兵攻楚,以观其态度。令尹黄歇为息兵养战,卑辞求和,割让州陵(今湖北咸宁)给秦。秦国由此不复有南顾之忧,兵锋又指三晋。

  因命白起为帅,发兵大举攻韩,攻取野王,断绝上党通往韩都之路。白起继伐上党,围而不攻,以待伏击韩国援军。

  韩王闻报,知道上党难守,遂传令将其军民撤还国内,将上党弃于秦国。

  上党郡守冯亭不肯奉命,聚其僚佐计议对策。

  冯亭:秦据野王,则上党非韩所有,已成定局。若依公等之计,若其奈何?

  众僚:战之必败,不如举城降秦。

  冯亭:我谓不然。与其降秦,不如降赵。

  众僚:却是为何?

  冯亭:若是降秦,此后便为秦民,是叛晋国之祖也。赵虽属异国,但亦出于三晋,与韩国本是一家。且我举城降赵,秦王必将移兵向赵;赵受秦兵,是必亲韩。韩、赵同患,可以联手御秦,不亦可乎?

  众僚:郡守英明,我等智不及此也。

  计议已定,冯亭乃遣使赍持降书,并上党地图,前至邯郸,向赵孝成王求降。

  赵王:上党既然不能抗秦,降我赵国为何?

  上党使:韩王不能守上党,将欲弃之于秦。吏民皆愿降赵,不欲为秦奴。且本郡有城邑十七,愿皆入于赵国,于赵岂非大大有利?

  赵王:依卿所云,此话倒也不错。

  上党使:既是如此,便请大王发兵往救。若再延挨,事不及矣。

  赵王贪其十七城,以为巨利,遂遣老将廉颇为统帅,发兵往取上党。

  平阳君赵豹谏道:无故之利,谓之祸殃。秦蚕食韩地,拔野王,绝上党之道,自以为掌握中物。一旦为赵所有,秦王岂能甘心?且冯亭不入地于秦,而入之于赵者,是为嫁祸之计,以舒韩国之困也。王其察之!

  赵王不以为然,立命廉颇出兵。

  廉颇奉命,点起大军二十万,乃是赵国全部精锐主力,出离邯郸,前往上党。老将熟谙兵法,不敢深入险地,故不先去接收上党诸城,而是察勘地形,命军筑高垒挖深壕,固守于长平,以拒秦兵。并思就此决战一场,亦建李牧大败匈奴之功,甚至永绝秦患。

  便在此时,探马来报:秦将王龁进围上党,冯亭坚守不住,请将军遽发大军前往救援。

  廉颇闻报,乃命擂鼓聚将,当众说道:自今日起,敢有言往救上党者,杀无赦!

  诸将面面相觑道:老将军与那赵奢,不愧是一师之徒,所发军令,毫无二致。

  因皆深信主将之能,故都齐声应诺,敬奉不违。

  两月之后,上党守冯亭见赵援兵不至,乃弃城而走,率其吏民,逃奔赵国。

  冯亭逃至长平,来见廉颇,诉说上党已失,深有恨怨之意。

  廉颇反倒安心,安慰道:太守休忧,待老将杀退秦兵,再与你夺回十七城便是。

  冯亭口中不言,心中暗道:这老汉便如吃了灯心草一般,说得 吕不韦仔细分析当时天下大势,以为秦质子奇货可居,遂与其倾心交纳。一面全力供应生活起居,又提供足够钱财,使与赵国卿士大夫交游;一面又将宠妾赵姬以献,使与嬴异人同居。当赵姬被秦质子笑纳之时,却已身怀有孕,乃是吕不韦亲身所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