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集 乐毅伐齐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西周之初,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为兴灭继绝,封商纣王兄长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并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宗祀,与周为客。故此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

  宋襄公曾代齐作为诸侯盟主,泓水之战后国力受创。宋景公时期灭曹,国力渐盛。至宋康王欲兴王政霸业,便被齐、楚、韩联合灭国。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八年。

  闪回结束。齐、楚、魏三家既分宋国之地,齐湣王复又后悔,因而再聚众将。

  齐湣王:伐宋之役,齐国出力最多,楚、魏安得受地,坐享其成!

  齐众将:愿闻王命?

  齐湣王:不如乘此得胜之师,趁两国不备,袭夺其地,皆归我齐国所有。

  众将:喏!

  齐湣王大喜,遂亲引大军,先尾随楚师之后,采取偷袭,大败楚师于重丘;乘胜逐北,尽取淮北之地。又回师西侵三晋之地,屡败魏军。

  楚、魏两家痛恨齐湣王负约,果然皆都遣使附秦。秦昭王坐享其成,不由大喜,以为皆是苏代献策之功。遂遣使赴燕,重赏苏代。

  齐湣王虽然兼有宋国之地,却不知已经失信于天下诸侯,大祸将至。反而益加骄恣,便如宋康王一般,自以为天下无敌,使人往合卫、鲁、邹三侯,命其称臣入朝。

  三国不敢不从,只得入齐,请为附庸。齐湣王于是更有兼并二周,迁鼎临淄之意。

  孟尝君见此,入朝谏道:宋王偃因骄而亡,愿大王以其为戒。周虽微弱,号为共主。七国攻战百年,皆不敢及周,畏其名也。大王前去帝号,天下以此誉齐,故有伐宋灭国之胜。今王忽萌代周之志,恐非齐国之福也。

  湣王此时利令智昏,自以为孟尝君可有可无,于是怫然不悦道:汤放桀,武王伐纣,桀、纣非其主乎?寡人何不如汤、武?只可惜子非伊尹、太公耳!

  于是更趁此机,复收孟尝君相印,将其赶出朝堂。

  孟尝君无奈,与门下宾客逃走大梁,往依魏信陵君公子无忌以居。魏无忌乃是魏昭王少子,谦恭好士,早闻孟尝君大名,今见其率众来投,不由大喜,热情相待,分地使居。

  镜头转换,按下东齐称霸,复说北燕复仇。

  周赧王二十二年。赵将乐毅闻说燕王筑台招贤,自赵至燕,求官入仕。

  乐毅子姓乐氏,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氏,魏将乐羊子后裔。少年聪颖,喜好兵法,师从于叔父乐池,尽得鬼谷门兵法之妙,并有创新。

  因被赵人举荐,参加赵武灵王骑兵团,任为列将。至沙丘事变,武灵王饿死行宫,乐毅时在原阳大营,以为赵惠文王狠毒不孝,于是挂印弃军而去,投奔魏国。

  魏昭王闻说是乐羊子之后,当即收留,亦命为列将,并不重用。

  乐毅见魏王胸无大志,不重贤才,复又后悔择主不慎,以至于此。后闻燕昭王千金市骨,招贤纳士,遂萌奔燕之念。

  时有凑巧,忽这一日,魏昭王欲选聘燕之使,因闻乐毅与燕国上卿苏代乃是通家之好,皆都出于鬼谷门下,遂命其出使。乐毅至燕,昭王果然看在苏代面上,待以上宾之礼。

  乐毅以为燕王知己,遂敬献礼物已毕,以言挑之,表示愿为燕臣。

  燕昭王知其乃是名将乐羊之后,且是鬼谷门再传弟子,必有奇能;兼之自己正在千里市骨,招贤纳士,闻言如何不喜?于是欣然接纳,拜为亚卿,命与邹衍共同主持改革变法。

  邹衍者,齐国桑丘(今山东济南章丘郝庄村)人氏。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学说创始人,稷下学宫著名学者。邹衍初到燕国,游说纵横之士皆都敬畏,远迎至郊,如众星拥彗。燕昭王闻而大喜,亲为扫洒庭除,惟恐尘埃落至其身。又拥彗先驱,请自列弟子之座受业。

  时值齐湣王灭宋,又连胜楚、魏,扩土千里,正是火里烹油,如日中天。但因其自大骄横,驱逐孟尝君至魏,故此百姓不忍,众卿离心。

  消息报至燕国,燕昭王以为报仇机会已至,遂向乐毅问计。

  乐毅答道:齐自桓公以来,又经威、宣二世,仍有霸主基业,土广民众,不可轻敌。依臣之计,今天下皆恶齐君,王必攻伐,臣请为王联合赵、楚、魏三国,一起攻之。

  燕昭王:皆依将军所奏,寡人委卿以全任,但为寡人谋之。

  于是授以重金,便派乐毅为使,使其游说诸侯,以谋伐齐。

  乐毅奉命而出,先往邯郸,与旧主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同时请派他人,联合楚、魏。

  燕使到魏,当时孟尝君正被魏昭王拜为国相,闻说伐齐,勾起旧恨,自然一说便肯。

  乐毅说服赵惠文王与燕国结盟,又请赵王遣使至秦,诱劝秦国相助。

  诸侯皆谓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不利,是为天下祸害,于是皆从燕国伐齐。

  乐毅以此还报,燕昭王大喜,于是动员全国兵力,拜乐毅为上将军。

  赵惠文王亦将相国大印授给乐毅,命其统率赵国兵马。

  乐毅遂为联军总帅,统一指挥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军伐齐,秦王亦派军随征。

  齐湣王闻报燕军来伐,尚不知诸侯皆从,毫不为意,亲率齐军迎于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以触子为将,达子副之。

  齐湣王因骄傲自恃,及至发现联军势众,这才着慌,急渡济水,西进拒敌。

  两军相遇,乐毅亲率五国联军,立即发起猛攻。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见此,为迫使将士死战,便以挖祖坟、行杀戮相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

  于是甫遇联军进攻,齐军便即一触即溃;再经三战,主力尽灭,遭到惨败。触子弃军逃亡,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都城临淄。

  诸侯联军获胜,秦、韩两军撤走。乐毅派魏军南攻宋地,赵军北取河间,自率燕军攻向临淄,继续聚歼齐国残部。楚顷襄王闻之,便以救助为名,派大将淖齿率兵入齐。

  乐毅分遣诸侯军队,亲率燕军直捣临淄,兵不留行。

  谋士剧辛谏道:燕军势孤,不能独立灭齐,将军不可长驱直入齐境。一旦后援不继,则我军不返矣。

  乐毅不以为然,答道:济西一战,齐军精锐尽失。又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逆。不就此乘胜追击,复其当年伐燕之仇,更待何时?

  于是不听剧辛,率军追击。

  所谓兵败如同山倒,齐国果然大乱失度,不能组织有效抵抗。

  齐湣王再弃临淄,败逃莒邑据守。此时楚将淖齿带兵来援,齐王大喜,遂任淖齿为国相,命其率兵抵抗燕军。

  齐湣王万万不曾料到,淖齿却并非真心前来相助,而是来报夺地之恨。于是忽然纵兵叛乱,诛杀齐湣王于莒城,据而有之,并复夺淮北土地归楚。

  当此之时,齐王虽弃都城,临淄尚未失陷;齐国各城亦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

  乐毅兵少,又孤军深入,于是不顾其余诸邑,只集中兵力,攻击齐都临淄。旬月之后,终克临淄,尽搜库中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之器,全部装载,运到燕国。

  燕昭王闻报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边,慰劳诸将,以酒肉犒劳三军。更封乐毅以昌国之地,号为昌国君。封赏已毕,遂载战利品归国,而命乐毅继续带兵,进攻齐国各城。

  乐毅于是留在齐国,布施德政、申明军纪,严禁掳掠,废除残暴法令,以及齐湣王时所设各种苛捐杂税。然后分兵五路,以图彻底消灭齐军,占领齐国全境。

  此后仅在半梁,往依魏信陵君公子无忌以居。魏无忌乃是魏昭王少子,谦恭好士,早闻孟尝君大名,今见其率众来投,不由大喜,热情相待,分地使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