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集 乐羊子妻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征伐中山之战,自魏文子三十八年发兵,至四十一年还国,前后三年有余。虽然战争时间甚长,但一举灭国,却又惊其甚速。

  魏文子闻报中山已灭,不由大喜,亲率群臣到城外劳军。

  乐羊下车上前,参拜国君,面有傲骄之色。

  魏文子故作不知,还于城中,升殿视朝,先命人抱出一箱奏疏,赐予乐羊。

  乐羊子启书视之,见每封书中,尽是诋毁自己与儿子通谋,欲降中山君之辞。于是大惊,汗流浃背,拜倒谢罪,再无骄色。

  魏文子大笑:孤若疑卿,岂有今日大功?

  于是叙论平灭中山之功,大赏随征将士;更以灵寿赐封乐羊,号为灵寿君。

  魏文子既灭中山,就此威势大盛,随即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

  镜头闪回,补叙李悝。

  李悝又名李克,法家代表人物,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曾为中山相与上地守将。

  上地位于河西,因与秦国交界,故此李悝常与秦人交锋作战。

  时闻晋国正卿魏斯招贤纳士,李悝因此放弃上地,通过翟璜推荐,投于魏文子门下。

  魏斯得到李悝大喜,立刻引为心腹,并向其当面问计:孤尝闻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贤相。我欲拜相,魏成子与翟璜,卿谓孰可?

  李悝:臣闻贱者不与贵人谋,疏者不替亲者划。臣职在宫门之外,不敢参议。

  魏斯:孤不以先生为疏,先生休辞。

  李悝:主公择相,只看五事则可,不必再问下臣。

  魏斯:未知是何五事?

  李悝:一观其平素所亲,再观其富时所交,三观其贵时所举,四观其不得志时所为,五观其贫苦时所弃,足矣!

  魏斯:先生且退,我已得国相也。

  李悝辞出,来拜好友翟璜。

  翟璜:主公召先生问宰相之选,其谁当之?

  李悝:某已荐魏成子为相。

  翟璜闻言变色:我荐屈侯鲋为太子傅,吴起守西河,西门豹治邺,乐羊伐中山。先生也是我向主公举荐,方得重用。我有大功于国,何处不如魏成子者?因何先生反助外人?

  李悝答道:子向主公举荐下臣,是为结党营私,谋求为相乎?魏成子千钟俸禄,十分之九用于外人,只余其一用在自家。又为主公聘来卜商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贤,均被主公奉以为师。公所荐五人,君主皆任为臣下,怎与魏成子相比?

  翟璜闻而动容,再拜道:翟璜浅薄,愿终身以先生为师。

  魏成子,乃魏桓子驹子,魏文子斯之弟。乃任魏相,使魏氏大兴,强于韩、赵二家。然而其后不久,魏成子便向魏文子告老请辞。

  魏文子:皆为我魏氏家业为计,弟辞相为何?

  魏成子:正是为魏氏家业之故,弟方辞之,以让贤者。臣弟为相,只有守土之力,并无外拓之能。主公若图霸天下,必用李悝为相不可。

  魏文子信以为然,遂拜李悝为相。李悝再三推辞,魏文子再四不肯。

  李悝:主公若使悝为相,须付臣专任之权,以变魏成法。如若不能,为臣请辞,主公可另聘高明。

  魏文子大喜道:孤只主祭祀,政事一任先生所为。

  李悝于是走马上任,开始变法图强。先改政事吏治,选贤任能,悬榜于市,公布律条:

  其一,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罢夺封君大夫在食邑内治民之权,收归公室。

  其二,改革经济,实行平籴法,以尽地力。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生产。公室于丰收时平价收购粮食予以储存,饥荒时平价卖给农民,取有余以补不足,以防谷物贵而扰民,或贱而伤农。

  其三,改革军事,建立武卒制。对士兵进行考核,奖励优秀者,并按不同兵种作战特点,重新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综合作战优势。

  其四,改革法律,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以为魏律。《法经》共分六篇,分别是为《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画外音:编订《法经》,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为中国所作重大贡献。《法经》颁出之后,被魏国一直沿用;后由李悝弟子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可见《法经》在中国法律史上之重要地位。李悝在魏国变法,是为中国变法之始,从而引发各国变法。其后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李悝变法影响。李悝、商鞅、吴起以至后期韩非、李斯等,是谓法家一派,李悝乃是法家门派开山祖师。

  李悝变法,数年乃有大成,魏氏富强,为诸侯之冠。

  魏文子遂自称文侯,自为执政卿时纪年,西渡黄河,在少梁筑城,欲攻秦国。

  魏军西进,遭遇秦军抵御,数年间扩张不果。国相李悝与大夫翟璜联名上奏,向魏文侯推荐吴起,说其用兵才能,天下无敌。魏文侯从之,遂立拜吴起为将,举兵伐秦。

  魏文侯三十三年,吴起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随后乘胜而进,直扑秦国渭河平原咽喉要地郑邑(陕西华县),陆续占领王城(今陕西大荔)、合阳、阴晋等城。

  吴起由此向北,夺取戎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设置上郡,辖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河以北,子长以南。

  魏国又占陕(今河南三门峡西),控制西方与中原通道,压制秦国在洛水以西。

  镜头闪回,话说吴起。

  吴起,姜姓吴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曹县)人,家累万金,富甲一方。

  吴起仗义疏财,为求人生发展,到处奔走,谒见诸侯,以图出身进用。但直至花光家产,也未得到列国重用,遭到乡人讥笑。

  吴起气愤不过,怒杀诽谤自己者三十余人。并对母亲发誓: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于是便至鲁国,到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就学期间,母亲去世,吴起没有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谓其不孝,不配作儒家门徒,便将其逐出门墙,断绝师生关系。

  吴起离开曾府,更不还家,直至冀州黄山,向王敖祖师学心兵法。

  此时王敖虽已开馆授徒,但习有大成之者,惟有吴起,堪谓兵家门开山首徒。

  吴起在黄山七年,学有大成,乃辞师下山,复至鲁国,欲求官职。

  此时乃是鲁元公十七年,正值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鲁元公欲用吴起,但思吴起妻子乃是齐人,由此犹疑。吴起渴望功名,于是杀掉妻子,以向鲁侯表示,绝不偏向齐国。

  鲁元公信之,遂任命吴起为将,迎击齐国来犯之敌。吴起将自兵家门所学牛刀小试,便大败齐军,一战扬威于齐鲁二国。

  因见鲁公室之权皆在三桓手中,吴起为取更大功名,遂弃元公,转投季孙氏门下,为其家臣。鲁元公大怒,免去吴起所任公室官职。

  其后未久,季孙氏被宾客被杀,吴起由此去鲁奔魏。

  魏文侯见吴起来投,因闻其杀妻求官之事,故而十年不予重用。直至三十三年,因国相李悝及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