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集 齐灵争霸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聚会已罢,齐使回报灵公:今次会盟,晋国主盟上卿范宣子命臣演奏《韶乐》,并借用羽牦不还。自恃为天子,视我为属臣。其无礼如此,鲁国赞之。

  齐灵公:韶乐乃朝见天子之乐,羽牦亦乃天子仪仗。士匄此举,可谓僭越之甚!

  周灵王十四年夏,鲁大夫孟献子筑城于成,齐灵公纠合邾、莒二国攻之。鲁襄公求救于晋,晋悼公盛怒,欲亲伐齐、邾、莒三国,传令待至秋初发兵。

  秋初七月,白昼之日,天狗食之。晋悼公将欲伐齐,突然染病,不能复起。于是托孤于中行偃、范匄、赵武、韩起、叔向等,并留遗嘱:公子彪为嗣,以羊舌肸为太傅,行司徒事,祁奚、韩襄、栾盈、范鞅四家,命为公族大夫。

  冬十一月,晋悼公薨逝,年仅二十九岁,在位一十五年。来年正月,悼公下葬,公子彪嗣位,是为晋平公,以中行偃为相。

  晋悼公薨,晋人怜其早死,念其功业,故上谥号为“悼”。

  平公即位,诸侯闻之,以为主少国疑,由此想法不一,各怀心事。鲁襄公使大夫叔孙豹前往绛都吊贺,且告以齐国屡次相攻之患。

  叔孙豹:齐侯屡次无故相侵,明明是不将伯主放在眼中,尚望晋伯钧裁。

  晋中军元帅荀偃代替平公答道:大夫勿忧,俟来春再会诸侯。齐不赴会,我便讨之。

  叔孙豹得其允诺,称谢而去。

  来岁周灵王十五年,晋平公元年,中行偃禀明平公,大合诸侯于溴梁。

  齐灵公果然再次不至,使大夫高厚以代。荀偃就此借题发挥,当场便欲执拿高厚,囚禁于营。幸亏高厚机灵,趁夜逃归,并向灵公添油加醋,汇报一番,诉说晋国如此无礼。

  齐灵公大怒,虽不敢直接攻晋,但复兴师伐鲁,掠其北鄙,围攻防邑,杀其守臣臧坚。叔孙豹再至晋国求救,晋平公姬彪乃命大将中行偃会合诸侯之兵,大举伐齐。

  中行偃点军发兵,是夜扎营野外,却得一梦,甚是奇异。

  梦中只见晋厉公、栾书、程滑、胥童、长鱼矫、三郤一班人众,于阴司诉讼,当年弑君公案。众人争辩良久,真相渐渐分明。殿上阎王听罢,于是下达判决书道:

  彼时栾书执政,宜坐首恶,五年之内,子孙绝灭。其余胁从,姑且不论。

  晋厉公心中不服,出殿后忿然说道:此事皆由荀偃助恶,安得无罪!

  说罢,忽持戈入于军帐,猛击中行偃之首。中行偃痛极而醒,以手抱头,深以为异。但梦中之事,毕竟无稽,只得抛却脑后,打点精神,率师济河往东。晋、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集十二路车马,同往齐国进发。

  齐灵公闻报,当即分兵派将:上卿高厚,辅助太子姜牙守国。寡人率师亲征,崔杼、庆封、析归父、殖绰、郭最、夙沙卫为部将,各引亲兵家甲,抵御晋军!

  一声令下,大军出城,西行三百余里,屯于平阴。

  齐灵公下令:众军听命,据城列阵扎营,回固墙垒。析归父率引本部兵马,于城南防门外深掘壕堑,调选精兵把守,以遏敌师,不得违误。

  话未落音,寺人夙沙卫出班献计:主公且慢。彼诸侯联军虽众,但十二国人心不一,号令不齐。我可乘其初至,立足未稳,突出奇兵击其一国。若能败其一军,则余军俱都丧气,克之易也。如战之不胜,亦可退入城内,据险要而守之。城南防门之堑,未可恃也。

  齐灵公不以为然:你寺人何知!我有此深堑,彼军战车安能飞渡?

  夙沙卫见灵公不纳己策,怏怏退出帐外,仰天叹道:敌众我寡,且平阴弹丸之地,岂是数里之垫可御敌者?寡君固执己见,我其皆为晋人之虏矣!

  齐军戒备未毕,诸侯联军已至,扎营于齐长城外。

  中行偃闻齐师掘堑而守,笑道:既有长城,又何必掘沟拒敌?齐人畏我,由此可知!

  乃召集诸军,分兵派将:鲁、卫、邾、莒四国之军,向南绕行琅琊蒙山进入齐境,使其长堑无用;司马张君臣,于险要处虚张旗帜,驰车扬尘以为疑兵。士匄率宋、郑之兵居中,赵武、韩起率滕、薛之兵在右,魏绛、栾盈同曹、杞、小邾之兵在左,三路军正面相攻!

  由是诸将奉令而行,三路军马各载木石土囊以进,填平壕堑,大刀阔斧杀入齐垒。齐兵不能抵挡,被杀伤大半。析归父几乎为晋兵所获,带残部逃回平阴,来见灵公请罪。

  齐灵公登山瞭敌,见山泽要地旗帜飘扬,战车扬尘,大惊道:诸侯之师,何其众耶?

  乃命退军往东,回守临淄。夙沙卫再次出班,自请断后御敌。

  猛将殖绰、郭最耻笑道:岂有寺人殿后,令晋人笑我无大将耶!

  齐灵公深以为然,遂命二将殿后,夙沙卫随驾前行。

  夙沙卫大怒,故意押后而行,暗令部将以巨石阻塞石门山险隘,截断绰、最二人归路。灵公在前,全然不知。

  绰、最二将领兵断后,退至石门隘口受阻,知是夙沙卫故意陷害,又惊又怒。时逢晋将州绰追至,二人便即不战而降。

  中行偃命将二将暂囚于中军,下令搬开巨石前进,径抵临淄城外。鲁、卫、邾、莒四国之兵绕行蒙山俱到,四面围住攻打。

  临淄城中百姓乱成一团,齐灵公十分恐惧,全靠上卿高厚督率军民,协力固守。

  诸侯联军围齐,五日不克。

  至第六日上,郑国大夫公孙舍之与公孙夏遣使来报,说子孔谋叛,私引楚兵伐郑。郑简公大惧,求告于晋平公,请还师回救新郑。

  晋平公议于诸将,元帅中行偃道:今齐守未亏,非旦日可下。但臣料齐侯已经丧胆,此后不敢伐鲁矣。郑国既有楚警,不如且为救郑之计。

  平公听从其言,乃命解围南下,命郑简公率领本国人马先归。

  诸侯联军随后征进,行至祝阿,夜间宿营,晋平公宴请诸侯,命师旷奏乐。

  师旷奉命,拿出洞箫道:此去与楚争战,未知胜负之数,臣请以箫声卜之可也。

  乃先吹律歌《南风》,又奏《北风》之曲。众臣按节聆听,闻《南风》之声不扬,《北风》和平可听,但皆不明其意。

  师旷奏毕,放下长箫,向晋平公再拜称贺:恭喜主公,此战将不战而胜。

  晋平公:卿因何而言此?

  师旷:因奏《南风》不竞,其声近死。《北风》和平,大有王者气概。臣以此断言,楚子北来,必无功而返。

  平公大笑,半信半疑。

  歇兵三日,第四日方欲拔营启行,忽见前面尘土飞扬,一驾车马驰至,直至营前止住,求见晋侯。营门守将入报晋平公:郑国大夫公孙虿求见,现在辕门。

  晋平公急命进入,便问:大夫此来何意?是否楚军已克新郑!

  公孙虿喜笑颜开:非也非也。我主公兵未还都,楚师已撤围而去。我主故此特命下臣来报盟主,勿使诸侯大军继续南下,空劳往返。

  晋平公大为惊讶:请道其详。

  公孙虿:楚令尹子庚欲报先世之仇,故此谋伐郑国。我郑国公子嘉阴通子庚,许为内应。公孙舍之及子夏却预知子嘉之谋,因敛甲守城,子嘉不敢稍动。子庚涉颍水北来,不见内应,乃屯兵鱼齿山下。偏值雨雪数日不止,彼营中水深尺余,楚军冻死者过半,子庚只得班师而回。我寡君还都,遂诛子嘉,遣下臣连夜奔告盟主,及诸国君侯,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