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集 济南大战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齐顷公骇然道:此御者为谁,如此舍命追我?

  御者邴夏回头,认出来者,于是答道:此乃晋国司马韩厥,韩子舆之子,有君子之誉。逄丑父神射,可命将其射杀之。

  齐顷公叹道:左辅右弼皆亡,而不止车,勇士也;既知是为君子,复射杀之,是不礼也。我宁遭擒,不可杀之。

  逄丑父闻此,虽然搭矢在弦,乃不敢发。

  片刻之间,韩厥已驾车赶上,以长戟逼住车驾,请齐顷公下车受缚。

  逄丑父此时冒充齐侯,乃放弃手中弓矢,对韩厥道:既遭战败,当受子缚。然既亡国之君,亦不失其尊。

  韩厥:喏!外臣不敢对齐君无礼。

  逄丑父遂假意喝斥齐顷公:寡人自晨至午,不饮不食,腹中饥甚,喉间冒烟。今既为晋人之俘,便应亲见晋侯请罪,又岂可提前饥渴而死?你速还营,寻些饮食,并换洗衣服,送到晋营中来。

  齐顷公应诺,徒步而去,就此在韩厥眼前逃脱。

  韩厥认识齐侯御者邴夏,更不疑惑逄丑父已与顷公掉包,遂依旧使其为御,车载假齐侯在前,自己亲驾战车在后,押解回营。

  因检视车左车右,皆都流血过多而死。韩厥骇然叹道:我父有灵,其为神乎!

  齐顷公逃回军中,撤向华不注山,在高坡处扎住。晋联军追至,绕山三重,层层围困。

  齐顷公下视敌围,并无惧怯:逄丑父替寡人遭擒,我若弃而不顾,是不义也。

  由是亲引敢死之士下山冲突,三入三出敌阵。鲁、卫、曹三国之军见之,皆有惧色,由是阵脚稍解。齐顷公得以来去自如,复又上山,与联军对峙。

  画外音:此番齐晋交锋,是春秋末期著名战役之一,称为鞌之战,载于《左传》。该文只以短短十一字表述此战,其文曰:“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后世史家解释,大都是谓:“齐军大败而逃,晋军追赶,绕追华不注山三圈。”其实不然。当时此战,晋师八百乘,鲁、卫、曹、狄之师不论,齐军亦近千乘,则双方参战大军至少数万人,战车近两千辆。华不注山仅方圆不足十里,何能绕追三圈?若说围困三周,方可说通。

  逄丑父遭俘,被韩厥押往中军,来见主帅。

  韩厥:主帅,齐侯已被末将擒获,此战可以结束矣。

  郤克一见之下,笑道:此非齐侯,乃车右逄丑父。将军中其李代桃僵之计矣。

  韩厥闻罢,不由大惭。郤克见逄丑父立而不跪,便道:此人留之无用,杀之可也。

  逄丑父闻罢,转身往帐外便走:可惜自我而后,世间再无肯替君主承担祸患者矣!

  郤克闻言叫住,上前亲释其缚:世间可无壮士,不可无义士!

  便命放其出帐,使归齐营。

  齐顷公见逄丑父被释,诚心服罪,遣人复至晋营议和,情愿归还所占鲁卫领土,愿为晋盟。郤克遣使报予晋侯,景公从之,于是罢战,订盟而归。

  次年春旦,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景公盛宴以待,众卿与席。

  齐顷公入座,一眼看到韩厥,遂拱手笑道:寡人识得将军!只将戎装,换作朝服也。去岁在华不注山下,可惜当面错过,万幸不曾为将军所俘。

  韩厥急上前施礼,解嘲笑道:去岁华不注山下,臣拼死作战而不容情者,正为促成两国君主,今日之盛会也。

  于是长揖一笑,就抿恩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齐顷公欲尊晋景公为王,愿授玉圭,臣服为礼。

  晋景王未答,中军主帅郤克起身阻道:不可!同为诸侯,我主不敢受齐侯之圭。只求齐侯再赐见鄙国使臣之时,休使眇者为御,以羞外臣可也。

  齐顷公闻此,不由大惭。由是晋齐复合,中原诸侯皆又附晋。

  盛宴已罢,齐顷公辞归。晋景公升殿坐朝,嘉奖济南战功,复作三军,以原有三军六卿之外,更封新三军六卿:以韩厥为新中军元帅,赵括为佐;巩朔为新上军元帅,韩穿为佐;荀骓为新下军元帅,赵旃为佐。自是晋有六军,与周天子六师相等。

  为教训郑国附楚,晋景公继而会合宋、鲁、卫、曹等国,出军伐郑,驻扎伯牛。

  郑公子偃领兵抵御,在鄤地设伏,将晋军击败于丘舆。晋景公无奈,只得退军。

  郑国由此自恃兵强,又举兵伐许,抢占其田。

  冬十月,楚王拜公子婴齐为将,会同郑师伐卫,残破其郊,因移师侵鲁。

  鲁国上卿仲孙蔑大惧,乃搜括国中良匠,献于楚军请盟,楚王退兵。

  同年冬,郑襄公坚薨逝,世子费嗣位,是为郑悼公。许君将争田之事上诉楚国,楚共王为表主持公道,使人责郑。郑悼公由此恼羞成怒,复又弃楚从晋。

  镜头转换,晋都绛城。

  郤克因在对齐之战中左臂及膝部受伤,其后箭伤失于调养,左臂遂损。

  乃告老致仕还家,旋即病卒。临终之前,建议超拔栾书为卿,晋景公从之。

  便在此时,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郑国遣使前来求助。

  晋景公使栾书为帅,率兵救之,一战获胜,破楚而还。晋侯设宴殿上,为出征将士贺功,并以栾书善战胜敌之功,便使其为中军元帅,以代郤克之任。

  栾书既为中军主帅,复请发兵北伐,一举击溃赤狄余部,将潞子国统归晋国疆域。

  画外音:时到今日,在山西长治潞城市古城村,还有春秋时期潞子国都城遗址,续村亦有潞子婴墓;石梁村有曲梁古战场,潞祠山有潞子婴祠,皆谓潞氏文化遗存。

  栾书既为中军元帅,便一跃而为正卿,执掌朝政。

  乃以复兴文襄霸业为己任,对下属臣僚从善如流,与朝中贤良之士合力治国。遂与荀首、范燮、韩厥,与栾氏共四家势力,齐霸晋国之政。

  画外音:当时晋国诸卿之中,栾书党于郤氏(郤锜);荀首亲于中行氏(荀庚);范燮与士氏、巩氏同宗;韩厥又与赵氏(赵同、赵括)肝胆相照。栾书为政,党于郤氏而又拉拢韩厥;但赵同、赵括却自以为不可一世,无视栾书,且不顾韩厥颜面。后来便有庄姬通奸赵婴齐,复因婴齐之死献谄,与栾书、郤锜谋害二赵之事,最终使赵武尽得赵氏爵位家产。

  公元前586年,周定王驾崩,在位二十一年。太子姬夷即位,是为周简王。

  次年即为简王元年,晋景公与郑悼公在晋地垂棘会盟,两国正式媾和。

  晋景公因郑归顺,遂召集齐、鲁、宋、郑、卫、曹、邾、杞八君,在郑邑虫牢(今河南封丘北)盟会,然后约定再盟之期。

  当时晋、楚两强势均力敌,宋共公深恐诸侯盟晋激怒楚王,祸及宋国,遂以内乱为由,回绝晋国再次会盟邀请。晋景公大怒,遂命伯宗、夏阳说为将,会同卫、郑两国,及伊洛、陆浑、蛮氏之戎,联合进攻宋国。宋军顽强抵抗,联军无功而返。

  镜头转换,江南吴国。

  吴侯去齐薨逝,在位三十六年,子寿梦继位。吴王寿梦姬姓,名乘,字寿梦,吴侯泰伯十九世孙。即位之后,自谓国势日益强大,便称吴王。乃将国都自宁镇丘陵迁于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后世史家解释,大都是谓:“齐军大败而逃,晋军追赶,绕追华不注山三圈。”其实不然。当时此战,晋师八百乘,鲁、卫、曹、狄之师不论,齐军亦近千乘,则双方参战大军至少数万人,战车近两千辆。华不注山仅方圆不足十里,何能绕追三圈?若说围困三周,方可说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