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集 蹇叔哭师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晋文公见郭偃到来,神魂略定,乃命赐座,告之以梦中所见。

  郭偃听罢,心中已大致明白,说道:人来求我布施,主公此病无妨。

  于是布卦,得“天泽损”,又阴变为阳,之卦变作“乾为天”。乃献爻辞,其词曰:

  阴极生阳,蛰虫开张;大赦天下,钟鼓堂堂。

  晋文公问道:此何谓也?

  郭偃对曰:以此卦辞,合之于主公之梦,则必是有某国失祀之鬼神,前来求赦于主公。恐主公不允,故闹妖作怪,使君罹疾得病。

  文公闻是如此,放心大半,努力回忆道:寡人于祭祀诸事,有举无废;至于别国宗庙,毫无干涉。且鬼神何罪于我,而于梦中前来求赦?

  郭偃亦努力思索,忽现喜色,低声奏道:以臣愚度,梦中来扰主公者,莫非是曹侯之祖先鬼魂?臣闻当初曹叔振铎,乃文王之昭;晋先君唐叔,武王之穆也。昔齐桓公会合诸侯为伯,而封邢、卫异姓之国。今主公亦会合诸侯于践土,而灭曹、卫同姓之国,使其先君失祀。践土之盟后,二国已蒙主公许以恢复;今主公复卫而不复曹,则曹叔振铎见主公于梦中,求复其祀,不亦宜乎?主公若复曹伯,以安振铎之灵,使享钟鼓之乐,又何足患?

  只一席鬼话,直说得文公霍然而起,大汗淋漓,便觉病势顿去其半。

  于是更衣升帐,立遣人持令,往召曹伯襄于五鹿,使复归本国为君,所畀于宋侯卫国田土,亦都归还。办完此事,只觉浑身畅快,急索粥食之,再出一身热汗,其病便愈。

  晋文大加称赞郭偃:先生大能,可谓能役使鬼神者,深不可测。

  于是命赏金百斤,田三百亩。郭偃谢恩而退,回至自己帐中,对已久候来客道:在下不负所托,曹共公已得复国,子可归矣。

  来客大喜,伏地再拜:曹叔振铎再得血食,皆赖大夫之赐也!

  告辞而出,偷偷离去。

  镜头闪回。原来此人便是曹共公身边近臣,名唤侯獳。

  践土之盟后,曹共公襄被拘羁五鹿城中,闻说卫侯已经复国,而自己久不见晋侯赦令,心中焦急。今闻晋伯率诸侯伐许,故遣小臣侯獳为使,赍载金帛一车,来见晋侯求赦。

  侯獳径至颍阳,知道人多眼杂,难以见到晋侯;因打听到郭偃甚得晋侯器重,故潜至其帐,告之以情。

  郭偃由此便借鬼神之事为曹侯求解,毫不费力,既得曹侯重贿,又获晋伯重赏。

  曹共公伯襄既然获释,回归故国,即统本国兵马趋至颍阳,面谢晋侯复国之恩,并求协助围许。文公赞而慰之,因己病大愈,更信郭偃有通神之能。由于心情畅快,由是决定对许国亦网开一面,不令攻城,反遣使入城,改劝许伯归降。

  许僖公见楚国救兵不至,知道万万不是晋侯对手;且有曹、卫二国先例,不敢硬挣,乃听从晋使之劝,亲自面缚衔璧,向晋军营中乞降,并大出国中金帛犒军。

  文公与诸侯商议,念许伯认错心诚,也便不为己甚,遂率诸侯与许伯共订盟约于城郊。来日天明,晋文公与诸侯各拔营寨,解围而去。

  秦穆公临去之时,私与晋文公相约:前番郑国之事,贤侯休得挂怀。异日若有军旅之事,晋兵若出,秦必助之。若秦兵出,亦望晋必助之。彼此同心协力,不得坐视,可乎?

  晋文公笑道:彼此姻亲之国,自当如此!

  二君相约已定,各自分路归国。

  晋文公行至半途,探马来报:郑国遣使通款于楚,背叛前盟。

  文公勃然大怒,便欲移兵伐郑。

  赵衰谏道:主公连日操劳,致生疾病。今玉体乍平,未可连续驱驰;且士卒长久在外已敝,又诸侯皆散,复召聚之不当。不如且归,休息一年,而后图之。

  文公允诺,乃归晋都。

  画外音:未料秦穆公与晋文公修好之言,却是诀别之语;赵衰之谏,也成为镜花水月。晋文公回国之后,便即重又患病。直至病逝,再也不能带兵会合诸侯,奉天子以伐不臣。

  镜头转换,复说卫国。

  元咺奉公子瑕为君,修城缮备,政令一新。

  卫成公既脱罗网,逃至陈国,养好内伤之后,便又野心再起,复思归国夺位。

  宁俞奏道:臣闻周歂、冶廑恃拥立之功,求为卿不得,心中怀怨,此可结为内援。又有孔父之后孔达,胸有经纶,与臣交厚,且与周、冶二人相识。若使孔达以上卿之位为饵,使二人谋杀元咺,则大事成矣。

  卫侯大喜:此议甚善,寡人全权委卿,便可依计行之。

  宁俞奉命,乃使心腹潜回卫都,以卫侯手书付予孔达,使其私结周歂、冶廑二人,如此恁般行事。周、冶二人贪图重贿高爵,满口应允。

  孔达在城中散播谣言,扬言于国人:卫侯虽蒙宽释,无颜回国,将往楚国避难。

  元咺闻而信之,于是不再以成公姬郑为患。

  孔达再次拜访周歂、冶廑,三人闭门密谋。

  周歂:此事易为。子瑕年幼无知,所依仗者,惟元咺一人而已。元咺恐主公获释返国,每夜必亲自巡城,而随身卫士不过十人。我等可各率家甲百人,设伏于城闉隐处,突起刺而杀之;继而入宫并杀子瑕,扫清宫室,以迎卫侯,则大事定矣。

  孔达赞道:果然妙计,神鬼难测。若能刺杀元咺及子瑕,则复国大功,无出二位上卿。

  于是叮嘱再三,告辞而去。周、冶两家各自约会家丁,埋伏停当。

  当日黄昏,元咺照例巡城。因闻卫侯已逃奔楚国,故此不如往日谨慎小心。

  巡至东门,忽见周歂、冶廑二人迎面而至。

  元咺惊问:二位不在府中安坐,为何夤夜到此?

  周歂:传言故君入境,宁武子派人混入城来。我等甚不放心,故来助大人巡城。

  一边说着,脚下不停,已抢入丈许以内。元咺心知有异,急待声唤从人,冶廑忽从身侧出现,箭步上前,拿住元咺双手。

  元咺急待挣扎,周歂已拔刀在手,劈头砍来,倒在血泊之中,顿时断气。

  周歂、冶廑遂率家丁杀入内宫,沿途大呼:卫侯引齐、鲁之兵,见集城外矣!

  国人闻听,家家闭户,处处关门。

  周歂、冶廑杀入宫中,公子仪闻声出问:何事喧哗?

  言犹未了,被周歂一刀砍倒,复又一刀,顿时毙命。

  公子适隔窗看见,且悲且怒,急寻地方藏匿,至于后园,失足落井,亦被淹死。

  宫中御者宁申,乃是宁俞族侄,颇怀忠胆义胆,见周、冶二贼为乱,乃将子瑕一把抱入怀中,潜出宫苑,驾车趁乱出城,逃奔他国而去。

  乱到天明,周歂、冶廑遍寻宫廷,终未找到子瑕,只在后园井中捞出公子适尸首。便知子瑕定是逃出城去,也不再去追究,乃命击鼓撞钟,召集百官,将卫侯手书榜示于朝,说明欲迎接卫成公还国复位之事。国中众卿大夫见事已至此,只得随声附和,并无别说。

  早有宁俞心腹出城,飞驰往报主人,诉说卫都之变。

  宁俞闻说政变已成,乃奉卫侯自陈国复归,周金百斤,田三百亩。郭偃谢恩而退,回至自己帐中,对已久候来客道:在下不负所托,曹共公已得复国,子可归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