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集 宋襄之仁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狐偃笑道:我肉腥臊,不值入公子之腹。

  众人闻之,皆都大笑,又都纷纷解劝。于是重耳平息怒气,继续向西而行。

  当日天晚,重耳一行来到曹国。曹共公设宴待之,但于席间轻薄无礼,当众取笑重耳。

  曹共公:寡人久闻公子生就骈胁,时常不信。公子当众宽衣,以释我疑,可乎?

  重耳受此大辱,嘿然不语,起身离席而去。众随从亦都随后离去,俱各忿忿不平。

  重耳去后,曹国大夫僖负羁对曹侯谏道:晋公子贤明仁德,乃君子也。又与我同姓,因穷困来投,主公岂可如此无礼,当众辱之?宜遣使前至驿舍,认错请罪,以释彼怒。

  曹共公嘻嘻哈哈,不以为意。僖负羁为免将来祸患,遂以曹共公之名,赍持美馔佳酿,并玉璧一方送去,以为陪罪。重耳受其酒食,还其玉璧。

  次日一早,重耳离开曹国,继续南行。不一日来到宋国,进入睢阳城。

  宋襄公闻说重耳来至,知其素有贤德之名,就依国礼待之。

  司马公孙固与狐偃交厚,以实相告:宋乃小国,又蒙受盂盟之辱,为诸侯所笑,不足以助你公子归国复位。不如奉你公子早往大国借兵,以成大业。

  狐偃闻言称是,来日遂劝重耳辞别宋公,别投他国。重耳从之,遂辞宋公北行,这一日又至郑国。郑文公闻说重耳到至,仍不以礼待之。

  郑大夫叔瞻谏道:晋公子贤明,随从皆栋梁之才,又与我同姓,主公宜待之以礼。

  郑文公道:天下逃亡公子多矣,岂可皆以礼待之耶!

  叔瞻:晋公子者,不同他人。若不以礼相待,则不如杀之,免遗后患。

  郑文公:卿是吃醉酒也,如此前言不搭后语!

  重耳见文公轻视自己,自觉立脚不住,于是次日便即离郑国,转而向南。一路历经磨难,终至楚国郢都。楚成王闻说晋公子到此,率阖朝卿士大夫远迎出城,以诸侯之礼待之。重耳辞谢不过,遂依诸侯礼节会见成王,执礼十分谦恭。

  酒过三巡,楚成王便仗酒意问道:我闻公子在外漂泊十九年之久,历尽艰险,受尽磨难。今寡人以此重礼相待,公子若回到晋国这君,将何以报我?

  重耳: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大王皆都富富有余,小可实不知以何礼物报答。

  楚成王:虽然如此,亦请明言。

  重耳:假使万不得已,与大王战于平野,在下愿退避三舍。

  成得臣闻而大怒:我王待以大礼,公子何敢狂妄如此?

  楚成王:晋公子品行高尚,在外遇难既久,尚不打诳语,真英雄也。随从众卿,亦都是国之贤才,上天所赐,我岂可杀之?况公子出言耿直,无可反驳哉?

  周襄王十三年,晋惠公姬夷吾忽然得疾,转入病笃。于是遣人微服至秦,报于太子姬圉,命其归国继位。太子圉在秦国为质已经五年,秦穆公以女怀嬴妻之。

  姬圉闻知父亲病危,便对妻怀嬴说道:我外祖家在梁国,已被秦国所灭,今我在秦,亦被你父轻视。我不在晋,父若不起,晋大夫必改立别子,奈何?

  怀嬴:父命我嫁君,是为安君心,并无他故。今夫归晋,我不能跟随,亦不声张。

  太子圉见妻不肯随自己离秦,于是自行逃回晋国。

  周襄王十四年,晋惠公薨逝,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因其在秦国不告而走,抛弃妻子怀嬴,秦穆公闻其继位为晋君,因而大怒。

  秦穆公:竖子!父子皆乃忘恩背义之辈,竟敢遗弃我女,再次欺我!

  欲起兵伐之,又恐伤秦晋姻亲之好,再三掂量,犹豫不定,议于百里奚。

  百里奚笑道:臣闻晋公子重耳,今流亡在外一十九年,正在楚国寄居,欲图复国。主公既然不喜子圉,何不更易其主,再换女婿?

  穆公大悦道:先生大才,顷刻便有奇计,绝胜我数月苦思。

  遂遣使至楚,迎接重耳。

  狐偃闻说秦使至楚,乃与赵衰、介子推等欢呼雀跃,皆来向重耳祝贺。

  狐偃:秦侯遣使至楚,必为主公。且闻惠公夷吾已死,我等必将归国矣。

  说罢,众人跳而复歌,忽又发悲,泪流不已。重耳思想十九年来流浪四方,艰险坎坷,亦不禁老泪横流,悲喜交加。便在此时,门人来报,说楚王有请。

  重耳引众人入宫上殿,见秦使已在座中。楚成王见重耳上殿,叙礼相迎。

  楚成王:寡人有意相助公子,奈楚国距晋太远,力不能及。今秦侯遣人来接公子,是拨云见日,否极泰来矣。秦晋交界,且秦君贤明,必有助于公子!

  重耳再拜称谢。楚成王乃大设盛宴,招待秦使,并与重耳饯行。宴罢,送出城外十里,又赠数车礼物,给予重耳。

  晋惠公十四年秋,重耳至秦,穆公率全班文武相迎,设盛宴以待。

  秦穆公席间宣布,将同宗五女一并嫁给重耳,太子圉妻怀嬴也在其中。

  重耳不愿接受太子圉之妻,随从胥臣劝道:君将攻晋夺位,况夺圉妻哉!且受此女,是为秦晋之好,以便返国,岂可拘泥小节,而废大业!

  重耳恍然大悟,于是接受怀嬴,改称文嬴。

  秦穆公大喜,下令痛饮。重耳随行众人皆都欢醉,个个恍若重生,人人归心似箭。赵衰当场吟《黍苗》诗曰: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我任我辇,我车我牛。

  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赵衰吟诗,众人击节唱和,以至泪下如雨。

  秦穆公道:我知你等之意,欲速返晋耳。

  赵衰离座,再拜称谢:我等孤臣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也。

  秦穆公大笑,宾主尽欢而散。

  镜头转换,楚成王送走晋公子重耳,遂起大兵,来伐宋国。

  宋襄公闻说楚兵来伐,遂命公子目夷率左师守国,自起右军来迎。乃以大司马公孙固为先锋,大夫乐仆伊、华秀老、公子荡、向訾守等皆都从征,至于泓水北岸,距河五里扎住营栅,以待楚军。

  闻说宋楚交战,卫、滕、许三侯陆续率军来助宋国,陈侯亦派车百乘,送来大量军资。宋襄公大为感动,设宴大会诸侯。酒宴既散,宋襄公眉飞色舞,笑谓众臣。

  宋襄公:天不弃我,商之旧业可兴矣!

  众臣闻听,皆都恭维。惟大司马公孙固面现重忧,离席进言。

  公孙固:天弃商久矣,何能兴之?且吾甲不如楚坚,兵不如楚利,人不如楚强,宋人畏楚如蛇蝎,君何恃胜楚?

  宋襄公:楚兵虽兵众甲盛,仁义不足;寡人兵甲不足,仁义有余。昔武王虎贲三千,而胜殷十万之众,惟仗仁义。

  正说话间,营官来报:报主公,对岸楚军大至,楚成王亲掌中军,以成得臣为大将,斗勃副之,扎营于南岸。

  宋襄公笑道:郑文公:卿是吃醉酒也,如此前言不搭后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