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 庆父之乱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黄花奏道:此必是燕侯冒充齐军,虚张声势,待某去看!

  急忙援兵贯甲而出,驱率军民,登城守望。未料刚刚登城,城中四五处火起,虎儿斑率其数十名部下已至南门,将城门砍开,放竖貂军马入来。

  黄花在火光中陡见虎儿斑,惊叫道:齐兵怎生走出迷谷?必有神人相助!

  知事不济,急下城回至王宫,扶保答里呵上马。因闻说北门无兵,乃纵马出离北门,一路招集部众狂奔。行出二十余里,回头见无敌兵追来,这才勒马,放缓脚步。

  便在此时,忽听喊杀声起,又见火把陡盛,左前方一支军到,正是王子成父。

  众军大喊:休要走了答里呵!

  孤竹国君臣大骇,急向右首逃奔,又见火光如龙,迎面杀至,却是齐上大夫隰朋。

  隰朋大喝:杀死黄花,为令支国主报仇!

  答里呵与黄花正要回马,背后鼓声如雷,又有三路军马杀到,却是开方、竖貂、虎儿斑夺得无棣城池,亦各统兵追来。当下五路兵马将孤竹国君臣裹住,密不透风。黄花左冲右突不出,力尽被杀;答里呵为王子成父所获,兀律古死于乱兵之中。

  战至天明,孤竹国全军尽没,半数被杀,余者皆降。五位上将各统本部军马,押解俘虏入城,来见管仲交令。

  齐桓公历数答里呵助恶之罪,命斩其首,祭奠高黑亡魂,然后悬于北门。

  此时天光大亮,燕庄公闻报齐侯得胜,自团子山率部来会。

  齐桓公大聚诸将,对燕庄公说道:寡人赴君之急,跋涉千里,幸而成功,令支、孤竹二国皆都殄灭。北陲僻远,若更立夷种,必然复叛,公宜勉修召公之业,年年贡献于周天子,长为北藩,则所益二国之地,皆为公所有。

  燕庄公:此二国皆是贤侯死战得来,在下焉敢凭白坐享其成?万万不可!

  燕伯谦让再三,桓公坚执不从,乃不敢辞,只得笑纳。齐桓公又赏无终国助战之功,以小泉山下之田畀之,虎儿斑拜谢,领兵先归。

  封赏已罢,齐桓公乃再渡卑耳之溪,凯旋班师,回思令支一路行军之险,不觉后怕。

  鲍叔牙闻说大军凯旋,远出葵兹关来迎。

  齐桓公抚慰其饷馈不乏之功,复请燕伯设戍葵兹关,遂将齐兵撤回。

  燕庄公相送桓公出境,恋恋不舍,不觉送入齐界五十余里,这才醒觉。

  齐桓公道:依周天子旧制,诸侯相送,不出境外。今燕伯越境相送,寡人不可无礼。今可与君相约,便以贤侯所踏足齐土五十里,就此割让燕国所有。

  燕伯大惊,苦苦推辞。齐桓公再次不允,燕庄公只得受地而还,其后便在与齐桓公分手之处筑城,名曰燕留,意谓留存齐侯之德于燕国。

  燕国自此往西北增地五百里,又向东增地五十余里,便为北方大国。诸侯因齐桓公救燕,又不贪其地,皆都交口称赞,莫不畏威感德。桓公还至济水,鲁庄公迎劳于水次,设飨称贺。桓公以庄公亲厚,特分二戎卤获之半,以赠鲁国。

  鲁庄公因未出兵随征,深感不劳而获,过意不去,但又不敢坚辞齐桓公之赐。因知管仲采邑小谷,是在鲁国界首,于是大发丁夫为其筑城,以此取悦齐桓公。

  画外音:齐桓公此次远征山戎、孤竹,其对华夏文明及炎黄民族贡献之巨,绝非一场战役,平灭二国如此简单,实是造就华夏文明存亡延续之功。须知自春秋初年以来,周边蛮、夷、戎、狄各族,皆已纷纷兴起,渐渐壮大,且都虎视眈眈,欲侵中国。华夏民族其实已到危险时刻,而周天子及诸侯皆都懵然不觉。只有齐桓公及管仲明察时局,并抢先动手,止住一场巨大民族灾难。其实周边少数民族,也是与华夏同源,只不过未曾遵从周礼而已。

  便在东周之初,蛮夷各族乃沮向化之心,并乘春秋乱世屡次侵入中原,严重威胁华夏民族安全。西周覆灭,便是西北犬戎民族作祟,直接导致如此结果。其后山戎民族又起,其势更猛,且为后来东胡、鲜卑族祖先。因其强大凶悍,诸夏北部燕、邢、曹、齐、鲁等国均都深受其苦,穷于应付,无力出击。倘若任其壮大,不仅天下难得安宁,华夏文明可能因此断绝,亦非危言耸听。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灭亡于比其更为落后部族,且都亡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唯独中华文明逃过一劫,是为齐桓公攘夷之功。

  上古时代,河北区域乃是千里黄泛区,除燕、邢、卫三国,余者皆都人迹罕至。故曰仗义救燕虽是正道,也是畏途,齐桓公虽去,别国皆都不从。鲁侯并道:“师行数千里,入蛮夷之地,必不反矣。”可见齐桓公此去伐戎,其实凶多吉少。

  至此山戎族彻底灭亡,余部逃到辽西,转为游牧民族,便是东胡,直到三百年后才恢复元气。几匹老马,一窝蚂蚁,亦就此拯救燕齐,改变历史,使华夏文明得以延续。不但如此,且将山戎民族游戏秋千,特产冬葱及戎菽带回中原。此战而后,中原势力方始延伸到滦河流域,甚至辽西地区,并使燕国成为该区域实际控制者。

  周惠王八年,五月癸丑日,卫惠公去世,公子赤继位,是为卫懿公。

  卫懿公生于王侯之家,自幼生活安逸,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故在继位之后,终日只知奢侈淫乐,臣民皆都心怀怨恨。

  懿公爱鹤成癖,遂在宫廷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等处大量养鹤。并给鹤封官,上等鹤竟食大夫俸禄,较次者食士禄。外出游玩,也必带鹤载于车前,号称鹤将军。

  周惠王十一年,齐桓公以卫国曾参与王子颓之乱为由,奉周天子之命伐卫。

  卫国不敌齐军,懿公贡献珠宝货物贿赂齐国,并请罪于周,齐军方才退兵。

  周惠王十四年,齐国又以拒不参加会盟为由,攻伐莒国。

  画外音:莒国是属嬴姓子爵,商朝时初封于计,传说是少昊之后,伯益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部族。周武王克商,封兹舆其于莒,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称为纪公;自纪公以下,皆为己姓。莒国历史远较齐国为久,在殷商朝时称为姑幕,春秋时期方改称为莒。疆域东起黄海,西至沂水,南达今江苏赣榆,北至今昌邑县境,是东方第三大国,仅次于齐、鲁。莒国乃东夷古国,正是齐桓公尊王攘夷对象,故此齐国所主会盟,莒国都不参加。

  齐桓公当初尚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此时却似不念旧德,不久便起兵伐莒。当时东夷诸国贵族与国君,若因政变在本国无法立足,都喜投奔莒国。齐公子小白居莒之时,来此避难者还有谭君及鲁公子庆父。因鲁国人赂莒交出庆父,又食言不送贿款,鲁、莒二国因此数次发生战争,莒国终被打败。鲁庄公恐莒国报复,由是在城诸及防城驻军布防。

  齐桓公伐莒,莒国自知不敌,于是南迁以避其锋。桓公获胜而归,莒国于是南灭向国,复又向北蚕食,占领杞国一邑。

  周惠王十五年,鲁庄公姬同逝世,在位三十二年。

  庄公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庆父、叔牙、季友。庆父专横,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哀姜无子,庄公死前又未指定继嗣,故此造成叔侄争立。

  叔牙因受庆父重贿,主张拥立庆父,并欲说服季友。未料四弟季友却力主拥立鲁庄公庶子姬般,并于酒中下毒,将叔牙杀害,于是姬般得以继位。

  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图暗杀姬般。当时内宫有养马人牧荦,鲁莽有力,因曾受庄公责罚怀恨在心。哀姜遂以重金收买牧荦,使乘姬般在城外为鲁庄公守茔时扼杀,回宫报说是被毒蛇咬死。

  虽然姬般已死,庆父也知道国内卿士大夫不服自己,乃立哀姜之妹叔姜所生公子姬启,是为鲁闵公。庆父仗恃拥立之功,更加肆无忌惮,不但自由出入宫帏,与哀姜打得火热,并且野心愈炽,时刻意图夺位。次年,哀姜复指使力士齮杀闵公,欲改立庆父。

  闵公姬启被杀之时,季友领庄公庶子姬申逃出,到陈国借兵报仇,并发檄文至曲阜,声讨庆父连弑二君大罪,号召卿士大夫及国人杀死庆父,拥立姬申。

  国人见到檄文,皆都响应,纷纷持兵其成?万万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