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齐姜乱鲁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公子职:姜氏虽有谄害子伋之罪,然为齐侯之妹,若要杀之,恐得罪于齐国。不如留之,以结齐好。

  公子泄闻此,不复坚持己见。卫侯传令,使宣姜出居别宫,月致供奉,廪饩无缺。

  卫国政变之事,因只限国都之内,又未动刀兵,故此诸侯尚且不知。

  镜头复转,宋、鲁、蔡、卫会盟已毕,四国合兵,再次伐郑。

  郑昭公闻报,只得放弃往日恩怨,亲请老臣祭足上朝,委以举国兵权,使其抵御四国。

  祭仲奋老将之勇,亲自引兵离京,前至大陵,与大夫傅瑕合力拒敌。

  因二人皆都是用兵行家老手,面对四国大军,丝毫无惧,运用兵法,随机应变,三战未尝挫失。宋鲁蔡卫四国久战不能取胜,粮草食尽,只得罢兵休战,各引本国军马自回。

  宋、鲁、蔡三侯各回本国,自是无话。卫惠公回至中途,却见探马驰来,神色更变。

  斥侯:报主公,大事不好!

  卫惠公:何事惊慌:

  斥侯:主公在外征战之时,国中左、右二公子作乱,已立公子黔牟为君。大夫宁跪且在京郊安排精兵,专等主公回去,自投罗网。

  姬朔闻言,惊怒交迸。自思无家可归,只得带领部众,出奔齐国。

  此时齐都临淄,乃是齐襄公姜诸儿在位。

  齐襄公继位之后,对外实行霸权,肆意干涉他国政事;对内刻薄寡恩,削减族弟公孙无知特权。公孙无知被僖公许与太子同等待遇,今被襄公剥夺,自然心中不满,暗自怀恨。

  襄公元年六月,探马来报。

  斥侯:报主公,郑国发生内乱,昭公复位,厉公出逃。许叔姬郑趁乱自郑都逃出,回到许都,再复其国。

  齐襄公:敌国之敌,便是我友。许君复国,我不可不管。

  众臣:未知如何管法?

  齐襄公:可发檄书与鲁,请鲁侯在艾地会盟,谋划安定许国之策。

  于是遣使发书,请鲁桓公在艾地相会,并召许叔姬郑前往,三国定盟。檄书发出,鲁侯不敢不从,许叔自是欣然赴约。齐襄公亲执牛耳以为盟主,得意洋洋,如沐春风。

  会盟事毕,齐襄公班师返回临淄,坐犹未定,便闻斥侯入报,卫惠公姬胡来投。

  齐襄公:此子杀兄谋位,论说不应收纳。但毕竟是我妹子亲生,孤之外甥,如今走投无路,安能见危不救?诸卿公子,速排依仗,代寡人出迎!

  于是迎入国都,厚其廪饩,设宴相待。卫惠公哭诉失国前情,齐襄公深加抚慰,许以来日必然兴兵,助其复国。姬朔喜而收泪,遂与舅父齐襄公刺血立约。

  卫惠公:甥儿若得归国,复为寡君,则内府宝玉,尽作酬仪。

  齐襄公闻言大喜。

  齐襄公二年,鲁桓公十六年,公元前696年。

  正月丙辰,齐襄公、鲁桓公、纪侯在黄地结盟,促成齐、纪二国和议,同时商议伐卫,助姬朔复国。

  五月丙午,齐军与鲁军发生边疆纷争,战于奚地,故此将伐卫之事搁置。

  齐襄公四年正月,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地会见,应齐侯之请,携夫人文姜来到齐都。文姜回到故国,见到兄长诸儿,旧情复燃,不可遏止。

  文姜随夫鲁桓公来到齐国,因是至亲,齐襄公特在内宫设宴相待。酒席宴中,文姜欲火大炽,便向兄长请求,要回内宫故居小住,以寄怀思。

  齐襄公早知妹子之意,乐不可支,满口答应。

  鲁桓公不好阻拦,只得独自告辞,出城还于大营。

  于是文姜入宫,见再也无人管束,当年疑云,如今铸成铁案。

  文姜在齐国内宫直住了三日,方才出来,见其丈夫。鲁桓公有甚么不知?当即含羞忍怒,拜别大舅,离开齐都。

  方出临淄之境,鲁桓公便将文姜数落一顿,言语之间甚是露骨,不留情面。

  文姜直被说得满面含羞,如何挂得住面皮?回到鲁国之后,便修一书,暗派心腹前往齐国,将鲁桓公已窥破之事,告诉襄公。

  齐襄公未曾料到,妹夫作为一国之君,竟有勇气攫破这层遮羞之布;自己作为山东诸侯盟主,更难容此丑闻被天下皆知。思想半日,暗下狠心,立下毒计。

  此后不久,齐襄公遣使前往洛邑,向周王室求婚。

  周庄王遣使回复,同意将妹王姬许嫁齐侯,但须诸侯之首鲁桓公主婚。

  齐襄公大喜允之,便以商议主婚之事为由,邀请妹夫鲁桓公,再次前来齐国。

  鲁桓公虽然痛恨此位舅兄,但关系为周王室主婚大事,不得不去。及至齐都临淄,齐襄公盛情相待,并命叔父公子彭生作陪,只顾劝酒,半句不提妹子文姜之事。

  酒过三巡,齐襄公便将鲁桓公灌醉,以至人事不醒。于是罢宴,派公子彭生助鲁桓公登车,陪其回归城外鲁营。

  彭生力大绝伦,依照襄公嘱托,在车中以手肘卡住鲁桓公脖颈,就势一挟,便将其勒死,毫无声息。回到鲁营,又将桓公尸体抱到榻上,掩好锦被,告辞而去。

  次日清早,内侍呼唤国君不醒,拉开锦被看时,只见鲁桓公颈中一道紫痕,鼻窍中两缕黑血,早已归天多时。随从诸将心知有异,因身处险地,不敢声张,只得起营归国,同时遣使向齐襄公报丧,只说国主于昨日痛饮之后,酒醉暴亡。

  数日之后,鲁君尸体回到曲阜。太子及卿士重臣闻报大惊,出城迎回主公尸体,搬进内宫,停于偏殿。太子请国中医士前来检查,见到颈中伤痕,便皆惊骇。

  众医:此乃以手肘大力勒杀,绝非饮酒过量暴亡。

  群臣闻听,皆都大哗。鲁桓公庶长子庆父向来野蛮强横,闻此捶胸顿足。

  庆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姜诸儿欺我如此,是可忍,则孰不可忍?休说二话,立即点集全国人马,杀向临淄可也。

  上大夫申繻:公子且请息怒。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主,且先扶太子即位,以安民心。报仇之事,来日再议,未为迟也。

  此言出口,众人齐都称是,庆父便不再言。

  于是鲁国众臣便扶世子姬同于灵前即位,是为鲁庄公。

  众臣朝贺新君,布告国中,便为桓公发丧,择吉下葬,同时具写哀书,上报天子。

  周庄王闻说鲁桓公暴亡,心甚悲悯,遣使前来吊祭。天使祭罢,重申为王姬主婚之事。

  天使:鲁公虽殁,王姬下嫁齐襄公之事,不可废止。天子有旨,命卿等殡葬桓公已毕,须庄公前往齐国,主持王姬大婚之礼。

  鲁庄公:臣领旨奉命,并谢天恩。

  王使走后,鲁国朝堂一阵大乱,论及主婚或者报仇,何去何从,众说不一。庆父只是要打,申繻明知不可,却无辞辩驳,乱了一日,并无结果,于是朝散。

  申繻回至府中,闷闷不乐,食不下咽。门客施伯见之,便问主公有何msp;齐襄公:敌国之敌,便是我友。许君复国,我不可不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