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尧舜禅位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帝尧于是求问诸部首领,皆都谦称自已德行浅薄,难以担此重任。

  四岳见帝尧如此,知其真心让位,便再次起身,异口同声。

  四岳:我等共推一人,可承天子大位。

  帝尧:卿等共举何人?

  四岳:便是陛下之婿虞舜。

  帝尧:此言何出?请道其详。

  羲仲:帝婿虞舜,轩辕黄帝八世之孙,帝颛顼为其六世之祖。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今山东鄄城)。究其谱系,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重华。舜生于姚墟,自小聪慧异常,两岁会侍父母,三岁能奏乐曲。舜母握登早逝,父瞽叟续弦壬女,又生子象。继母不良,对舜无端诟辱,动辄打骂。舜遭打骂,总是默默忍受,依然孝顺父母,照顾弟弟,可谓大孝。

  羲叔:壬女为独霸家产,为此予以舜、象每人一袋麻籽,命分别播种。声言不论是谁,种麻出苗,就可回家。然存私心,以炒熟麻籽予舜,生者予象。行半途,象饥,自袋中拿出麻籽来吃,难以下咽;又讨兄长袋中麻籽来吃,却是格外香甜。象贪其利,与兄易籽而种,舜习惯忍让,便即交换,到东坪垦荒种麻,数日得苗归家;象到西坪种麻,数日其苗不出。壬女愈加挑拨陷害,瞽叟终将长子赶出家门。舜不加辩解,可谓大仁。

  和仲:舜被赶出家门,曾在历山耕田,又在雷泽捕鱼,更在河滨做陶,又至寿丘为人帮佣,制作家用器具,并在负夏做过生意。耕历山,皆让畔;渔雷泽,皆让居;陶河滨,器皆不苦窳。此后人都愿意追随,因而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每做一事,略有收入,便寄送家中,孝敬父母,照顾兄弟,是为大义。

  和叔:虞舜既与帝女成婚,便还家中,夫妻三口孝顺父母。陛下使筑仓房,弟象撤梯纵火;瞽叟命子掘井,待其深入后却又落井下石。虞舜皆脱其难,故作不知父弟之谋,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以此待人,可谓大度。

  帝尧闻此深自赞叹,遂命舜参预政事,命摄唐及有虞两国,管理百官。

  虞舜由此得以重用,不但处理政事井井有条,且用人惟贤,大有王霸气度。因闻八元、八恺大有贤名,便亲自征聘入朝,使“八元”掌管教化,“八恺”管理土地。又闻世间有浑敦、穷奇、梼杌、饕餮四凶,皆都恶名昭彰,虞舜毅然出手擒执,皆都流放荒蛮之地。又以德治国,唐及有虞大治。又掌管四方之门,礼待诸侯,四门穆穆。

  帝尧见此,遂选择吉日举行大典,正式将帝位授予虞舜。此事便为后世儒家极力赞美,称为“禅让”。尧舜禅让,被后世传颂数千年之久,但历史真相,或许并非如此。

  历史真相:自战国乃至秦汉,儒家已将尧舜奉为圣人,似乎成为定论,不容置疑。但魏晋时出土珍稀典籍《竹书纪年》,便以多条铁证,一举击溃虞舜和平受禅,一代圣君形象。其书载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又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复又载云:“舜放尧于平阳。”更又载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后稷便是帝喾之子,周人始祖姬弃。此说其曾与虞舜合谋,陷害尧子丹朱。

  虞舜既受帝尧禅让,执掌华夏部族之政,便励精图治,开展系列改革,国内气象一新。乃重新修订历法,以定四时节气;又祭祀天地四方,封敕山川群神。又收集诸侯信圭,择定吉日,召见诸侯君长;然后举行隆重典礼,重新颁发信圭。

  虞舜即位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以考察诸侯政绩,明定赏罚。先定五刑以示警戒,又用流放代替肉刑,以示宽大。

  便在虞舜受禅执政之时,天下水患愈盛,有增无减。

  舜新即大位,欲建功德以收民心,乃请四岳、众臣计议,征求意见,命荐善治水患者。众臣商议一番,统一意见,乃推荐一人,请大臣伯益上奏。

  伯益:崇伯鲧治水,九年不成。其子名禹,又曰文命,字密,德行能力,皆高于其父。又且谦逊有礼,做事认真,生活简朴,可担此治水大任。

  虞舜:鲧盗天帝息壤获罪,故此流放羽山死之。其子何来?

  伯益:鲧子名禹,母籍汶山广柔,生於石纽。因崇伯鲧长年在外治水,其妻脩己独处九年,不得怀孕。忽一日,脩己行于河畔,以望夫归,在沙滩上看到一块石子,五彩斑斓,甚是好看。于是捡而吞吃入腹,便即得妊,其后生禹。

  虞舜:原来却是石头投胎,倒也有些来历,想必身具神通。石头五行属土,善能克水,便用此人去治水患可也。

  于是议决,帝舜命人将禹征至都城蒲阪,委以治水重任,封为夏后。又许其大功告成之日,便可建都立国,登位称王。

  夏禹见帝舜如此信用,欣然领命,奉旨出京。

  回至家中,夏禹立即告别母亲,前往河津上任。

  帝舜闻说夏禹行动迅速,心中大慰,又派伯益、后稷两位贤臣,前往助之。

  大禹带领伯益、后稷及其部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中原大地,大河上下,开始究治水患。因左拿准绳,右持规矩,丈量山川,规划治水方略。遂吸取父亲只用堵截治水教训,发明疏导治水新策,疏通水道,导其顺利东流入海。

  每当一处水利工程开始,夏禹都与民工一起劳动,吃睡皆在工地,亲自挖山掘石,披星戴月苦干。走遍中国大地,三过家门而不敢入。

  大禹到安徽涂山,将指挥所建在农家,与房东之女涂山氏女认识,相亲相爱,继而成亲。夏禹成亲第四日就与妻告别,涂山氏女便于此三日中受孕。

  大禹走后,涂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夫君回来。盼望不到,又跑到涂山南坡等候瞭望。

  数月过去,涂山女望穿秋水,夫君还是不归。由是不禁长叹,向天吟唱。

  涂山女:候人兮,猗!

  画外音:据传,此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诗歌,全文只有四字。“候人兮”,是谓等候盼望伊人;“猗”为叹词,望而不见,焦虑、彷徨、无可奈何心情,皆融入此叹之中。只此四字诗歌,一个伫立山头翘首远盼,长吁短叹泪流满面多情女子形象,便即呼之欲出。

  十个月后,涂山女产下一子,取名为启。启有极高音乐修养,继承其母善歌天赋。

  大禹率领民众治水,苦干数年,三过家门不入,治水部众也都从未回家。年长日久,部众想家思乡,难免有所松懈,并且心中怀怨。大禹却未曾留意众人情绪变化,只顾自己拼命苦干。又过几年,众人更加拖沓,有气无力。

  涂山氏苦等丈夫不回,以为大禹变心,就将孩子托给父母照管,自己跑去淮河工地寻夫。众河工见主帅夫人来到,纷纷拦住,向其哭诉思念父母妻儿之苦。涂山氏知道夫君没有变心,又受众河工哭诉感动,便自作主张,悄悄将众人放走回家,许给假期半月。

  由是一路上不断有人前来诉苦,涂山氏便不断放人,工地上河工越来越少,大禹尚且不知。涂山氏七寻八找,终于在河滩上见到丈夫,夫妻相见,相抱哭成一团。

  涂山氏:沿途之上,我已给众人放假半月。夫君亦当休息数日,以叙夫妻天伦之乐。

  大禹:岂可如此!一旦懈怠,何时才能打通九江?

  涂山氏:河工乃是凡人,皆具七情六欲,以为皆似夫君无情,不知想家思亲?

  大禹:其实我也很想回家。然河患不除,岂可半途而废?

  涂山氏:我有一计,未知可否?

  大禹:贤妻请讲。

  涂山氏:何不将河工依照年龄不同,分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