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羯奴出世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京都长安,朝堂之上。山呼万岁,分列文武。

  画外音:经过八王之乱,晋武帝司马炎所生二十五子,只余成都王司马颖、豫章王司马炽与吴王司马晏,实令志士扼腕叹息,铁人垂泪。因司马晏才智平庸,而司马炽冲素好学,故被立为皇太弟,朝廷至此又换一班官员。

  镜头转换,天使飞马到了东海郡国,宣读天子诏旨,便催东海王收拾起程。

  司马越接诏,正欲起行,忽见背后转过一个幕僚,向东海王附耳低语:殿下不可奉诏。

  东海王:却是为何?

  幕僚:殿下试思,河间王与成都王原本同党,此时虽罢成都王皇太弟之位,谁知其哪一天又被复位?殿下与其二人皆都仇深恨固,还是不去为好。

  东海王闻言大悟,终恐入朝之后反为河间王所害,即对天使说道:贵使,劳你回去京师,与我善言回复陛下,臣虽蒙重恩,奈何重病在身,无力受此重爵。拜托,拜托!

  天使劝之再四,见东海王终不为所动,只得怏怏回朝,向天子复命去了。

  东海王发遣天使去后,即与群臣商议:如今成都王已弃邺城而逃,鲜卑及乌桓之军亦劫掠之后离去,似邺城如此重镇故都,弃之岂不可惜?

  群臣:殿下所言甚是,不如据而有之。

  东海王:既是如此,四弟平昌公司马模何在?

  司马模:臣弟在。

  东海王:孤命你为北中郎将,带兵三万往镇邺城,以为我东海郡北方之援,不得有误。

  司马模:臣弟领命!

  幕僚:殿下英明!如此以来,大王自据东海,二殿下司马腾割据并州,四殿下司马模占据邺城,兄弟三人便在中原鼎足而三,成为国中之国,足以与长安分庭抗礼矣。

  东海王闻言微笑,以目视之。那幕僚会意,便不再说。

  司马模于是辞兄下殿,带领本部人马而去。

  画外音:司马模年少好学,颇具学识,初封平昌公,历任冗从仆射、太子庶子、员外散骑常侍,在朝野上下甚有名望,胸怀锦绣,实乃大将之才。此番既奉兄命镇守邺城,于是到任后安抚流民,使其归于生业,期年之后便即大治。

  镜头转换,按下东海王司马越,复说皇太弟司马颖。

  河北诸将闻说皇太弟被废,复又念其往日之善。太安三年十二月,司马颖故将公师籓率部下楼权、郝昌等人聚兵数万,在清河鄃县起兵,到荆州迎接成都王入城,重返河北。

  字幕:公师藩,阳平馆陶人,原为成都王帐下将军。

  赵人闻说成都王司马颖复起,皆来投奔。汲桑和石勒等十八骑,引苑马数百前来投靠。

  字幕:汲桑,清河郡贝丘人。少具勇力,可力扛百钧,呼声传于百里之外,身怀奇能;石勒初名石勹背,字世龙,小字匐勒,上党武乡羯族人。匈奴别部羌渠部落后裔,祖父名耶奕于,父名乞翼加,后取汉名周曷朱,曾为部落小帅。

  公师藩:二位壮士何来,是何出身?

  汲桑:某乃本郡贝丘人汲桑,为朝廷管理马苑,是为将军治下一名小小牧帅。此人姓石,并无大号;但其力大,可勒及奔马,故称石勒。

  镜头闪回,叙述汲桑、石勒二人来历。

  惠帝太安年中,汲桑在本郡茌平县为牧帅,替朝廷养马,极善作威作福。

  时值六月盛暑,汲桑于榻中铺设数重坐褥,又身穿重裘而坐,使十余人环绕榻前,为其扇凉。马仆稍贿因挥扇疲累暂歇,汲桑怒其不得清凉,遂拔剑斩之,众仆无不惊惧欲死。

  军中闻之,便有人编歌谣唱道:奴为将军何可羞,六月重茵被狐裘,不识寒暑断人头!

  石勒被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卖与茌平人师欢为奴,因善相马,以此结交依附汲桑。

  汲桑:卿除善于相马,更有何能,可实说于我。

  石勒:启牧帅,当小子出生之时,红光满屋,白气自天上直接于庭院,见者无不惊奇。十四岁时,某随乡人到洛阳行贩,曾倚上东门大呼,声闻全城。尚书左仆射王衍在府中听到某之啸声,对其左右说道:“适才长啸之人,其声颇有异志,恐将为国家祸患,宜擒而诛之。”于是派人快马前来拿我。但从人来时,我便撒腿便走,他们纵马逐之,却追之不及。

  汲桑:真奇人也。你即善走,且善骑射乎?

  石勒:某自幼便好骑射,少年时便代先父曷朱督治群胡,并得各部胡人深为信赖。先父早亡,小人家道中落,便委身佣佃于雁门大户,努力耕作,以养寡母。

  汲桑:你即在雁门佣佃养母,何以又来清河郡?

  石勒:牧帅容禀。只因并州大饥,某与同佃胡人逃亡走散,自雁门归奔恩公宁驱。北泽都尉刘监搜捕逃亡胡人,闻风捉影,欲派人将某擒拿,绑而售之。多亏恩公宁驱冒险将某藏起,方免于难。风声过后,某又投奔纳降都尉李川,途中遇见另一恩公郭敬,向其流泪叩头诉说饥寒。郭敬将所其带货物卖掉,购买衣食以赠,这才终得活命。

  汲桑:可怜的孩儿!后来如何?

  石勒:我得活命,为报答恩公郭敬,遂对其献计言道:“今饥荒不知何时是了,胡人饿甚,我诱其至冀州求食,乘机卖掉得钱,岂非两全其美?”郭敬闻而大喜,便命我前往投奔其族兄郭阳,委其照顾,并嘱照计行事。

  汲桑:如此说来,倒是一个没有本钱的生意,甚是做得。

  石勒:可叹!只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汲桑:此话怎讲?

  石勒:时因河北大饥,朝廷军中缺饷,建威将军阎粹便出奇计,却与某所想相同,劝说东嬴公司马腾,擒捉胡人到山东出卖,以充军饷。司马腾从之,遂派将军郭阳、张隆劫掠众胡,每两个胡人用一大枷枷住,押送至冀州发卖。我当时二十余岁,出离郭府贪看热闹,不料也被张隆手下军士掠虏,就此押往冀州。

  汲桑:奇哉!这也可谓是时乖命蹇,造化弄人。

  石勒:大人说的是。我等胡人此时便如待屠羔羊,呼天不应,途中并被张隆军士殴辱,无所不至。又多亏郭阳随军而行,虽不能私放某家,但常替我等胡人求请免打,途中或遇饥饿疾病,亦全仰赖郭阳周济,方得不死。

  汲桑:如此说来,你也可谓大难不死,当有后福。但你因何未至冀州,却来茌平?

  石勒:大人不知,张隆因缺军饷,对我等胡人是沿途发卖,只要价钱相当即可。在北上途中,某被卖给茌平人师欢为奴,从此便在其农庄耕作。

  汲桑:如此说来,你是从师欢庄中逃亡出来的了。我却不能收留于你,凭白得罪乡党。来人啊,速将石勒绑了,送还师公。

  石勒:牧帅慢来。我今乃是自由平民之身,却非背主逃亡。

  汲桑:此话怎讲?

  石勒:大人容禀,此事说来奇异。某在师公庄园,三餐不缺,也只好听天由命,本无二心。忽一日耕于田间,却见路傍有一老父,对某说道:“公子发际上鱼龙已成四道,后当作人主。甲戌,可与王彭祖商议。”说毕忽然不见。某虽大为奇异,却也见怪不怪,过数日便即忘于脑后。此后每当耕作之时,常闻鼓角之声,仿佛置身战场之中,于是便当作闲话,告诉同耕众奴道:“某幼时总闻号角军马之声,今又闻之。”众奴纳罕某言,归告主人师欢。师公大觉非常,唤我细问其事,且又惊异某之相貌奇特,于是下令,就此免更有早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