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 金蝉脱壳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武帝司马炎驾崩,司马衷继位为帝,司马睿这一支便为帝室疏族,再无兵权。司马睿知道宗室诸王间关系错综,矛盾重重,为避杀身之祸,便尽力恭俭退让,不入宗室之争。

  在洛阳之时,司马睿惟与王导相厚。

  字幕:王导,字茂弘,出身于琅邪王氏大族,名士王衍之弟。

  因王氏家园所在琅邪郡正为司马睿封国,故此自幼熟知,私下往来不绝。

  王导为人识量清远,每劝司马睿道:朝廷多事之秋,殿下宜早离洛阳,寻机回归封国,不宜久留天子身侧,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司马睿深以为然,只是恨无其便。

  东海王司马越挟惠帝亲征邺城之时,司马睿二十九岁,以宗室之亲奉命随驾。至惠帝被张方劫掠入邺,司马睿便在其中,得随惠帝进入邺城。

  东安王司马繇自流放之地还归封国,见亲侄司马睿到来,自然亲热至极,常邀入府中饮宴,以叙天伦之乐。

  不料一夜之间,变起俄顷,司马繇竟因一言获罪,致亡其身。

  叔父被司马颖暗杀之时,司马睿正随侍天子,丝毫不知。亏有东安王家仆因躲于茅厕中得免其难,待成都王侍卫去后,便急来行宫找到侄少爷司马睿,报以老爷被杀凶信。

  司马睿既悲且惧,暗道:此时成都王尚未念及于我,若使想起,难逃被杀之祸!王导素常所劝,实为金石良言。不如趁夜出城,到洛阳接得家眷,便归琅琊故国。

  计议已定,便立刻动身,率领四个随从,骑马出城而去。

  闪回结束。主仆五人奔逃一夜,次日巳时至于河阳渡津。司马睿心急马快,率先来至渡口之前,便要寻人打听,雇用渡船。

  此时津吏已得成都王通缉令旨,专门缉拿过河的宗室皇亲。

  忽听马蹄声响,抬头看时,见来者小哥作贵介打扮,疑是被通缉皇亲贵戚,于是上前止住,便要仔细盘问,预备缉拿。

  司马睿见津吏持械而来,未知何故,一时手足无措。

  随从宋典从后面骑马赶至,见少主势窘,突发急智,上前以马鞭轻敲其背,故作取笑:张小舍!官家今日禁止贵人渡河,你一个商家子弟,亦有幸被拘问耶?

  司马睿得其提醒,立刻明白,笑道:宋兄说笑了。我一个做生意的,官家拘问我何来!

  关吏闻说来者只是有钱庶家子弟,果然大意,听之而去,不复盘问。

  司马睿于是拿出钱财,求得渡船,到达对岸,天刚放亮。主仆五人由此驰入洛阳,急回府宅,迎接母亲夏侯氏太妃出离京都,绕行小道回到琅琊封国,逃脱大难。

  司马睿之事,就此按下不提。

  镜头转换,按下司马睿,复说王浚。

  王浚、司马腾起兵声讨成都王,分兵两路,一自并州,一自幽州,各向邺城进发。

  成都王闻报大怒,遂命幽州刺史王斌率兵迎敌。

  王斌奉了成都王之命,前往并州迎敌,一路赫赫扬扬,耀武扬威。

  细作探知邺城兵来,飞马报与主将。

  王浚笑道:王斌这厮乃是一勇之夫,又不熟识此间地理,今恃勇前来,我破之必矣。

  于是暗遣部将:你等兵分两路,分别埋伏于山谷两侧,待我亲自迎战,将其诱入谷中。只听鼓角为号,三面夹击,不得有误。

  部将应诺,分别埋伏去讫。

  时近黄昏,王斌兵至,欲待扎营造饭。

  却听一听炮响,王浚带领三千老弱残兵,呐喊冲杀过来。

  王斌急令诸将上马,列阵迎敌。因见对方兵少,且又队伍不整,于是笑道:此等兵马,也敢与成都王为敌。众将官,不需扎营矣,待击败此贼,再进晚餐!

  众将奉命,各自纵马,杀入敌阵。两军稍一接触,王浚兵便即大溃,回马便逃。

  王斌一马当先,在后穷追不舍。两军一逃一追,待得进入山谷,天色已经全黑,四面漆黑,如同墨染。王浚在马上一声呼哨,军中立时鼓角齐鸣,声震四野。

  刹时之间,山谷两侧烛火通明,喊声大作,伏兵四起。

  战至天明,王斌看清路径,这才拼命冲出重围,大败而归。检点部众,折兵大半。

  王浚获胜,于是驱军大进,命以主簿祁弘为前锋,又大败石超于平棘。可笑石超于战前大话炎炎,至今果然应了王戎之叹。王浚乘胜进军邺城,兵临城下。

  镜头转换,按下王浚,复说司马腾。

  成都王另一路大将王粹迎击东赢公司马腾,亦因轻敌一战而败,几乎全军覆没。

  司马腾乘胜而进,急遣信使传檄乌桓单于羯朱,命其率本部军马先驱邺城,自己来追杀王粹残军。王粹惧罪,不敢回邺城见成都王,收集败兵,投往山中为贼去了。

  匈奴大将刘宏奉左贤王刘渊之命,率兵前来相助王粹。不料行至半途,探闻王粹已败,只得无功而返,还报刘渊。

  镜头闪回,补叙刘渊之事。

  咸宁五年,刘渊在王浑相助下离开洛阳,回至并州藩所,继立左贤王之位,率领父亲所遗部众。其后不久便又统一匈奴五部,被武帝司马炎封为北部督尉,自此威震河西。

  晋惠帝时八王之乱,中原战风涌而起,从未休止。

  司马伦在孙秀谋划下篡位称帝,致令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成都王聚五路之兵以讨孙秀,刘渊为五路之一,于是奉檄东征,攻入洛阳,其后便随成都王重返邺城。

  成都王深知刘渊三事,便命为禁军统领,乘势将其拘于邺城,不再遣还凉州。

  镜头转换,匈奴王庭。

  字幕:刘宣,匈奴左贤王,刘渊叔祖父,饱读诗书,精通汉文经史。

  刘宣为人极有抱负,尽力辅佐侄孙刘渊,总理后方部族政务。因见天下大乱,刘渊东征不归,刘宣于是召集五部头领,秘密商议。

  刘宣:诸部大人,我有一言,诸君静听。

  诸大人:愿闻左贤王高论。

  刘宣:当汉朝初建之时,我族先人曾与汉朝高祖刘邦约为兄弟,休戚与共,至今已有四五百年。至两汉败亡,魏、晋兴起,我族单于大王空有其名,已无尺寸之地,自王侯以降,如同庶民。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天下动荡,乃我匈奴建国复业辉煌之机也。公等以为何如?

  诸大人:贤王所论极是,我等愿奉大王为主,杀向洛阳。

  刘宣:公等差矣。我是何人,敢当此复国重任?

  诸大人:除大王之外,更有何人有此能为?

  刘宣:我侄孙刘渊姿仪出众,才能超人绝世。天若不兴单于,何虚生此伟人哉?

 &em造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