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诸葛寻仙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数日之后,工匠入报:兵器改造完毕,扁箱车也已造就,一切准备就序。

  马隆升帐,唤过部将张能、李会:命你二人各引七百五十名军士,如此如此,不得有误。

  二将领令,各引军埋伏去讫。

  马隆自引二千中军,三声炮响出营,列于温水之西,与秃发鲜卑两军对垒。

  秃发树机能率三万兵出,见对方只有二千兵马,与诸将哈哈大笑。

  马隆面对三万敌军,从容不迫,当下挥动令旗,命二千军依照武侯八阵图式,于广阔地带联车为营,并插鹿角于车阵外围。

  秃发树机能见其这般列阵,更加好笑,下令吹动号角,使左右先锋各引一万铁骑,前往冲阵。晋军面临敌军冲击,岿然不动,静如岱岳。

  眼见敌军进入一箭射程之地,马隆喝令擂鼓,将手中长枪往空中一举。

  军士见到主将信号,忽将联车机械发动。只见车中强弩突发,一发十矢,便如疾风暴雨。鲜卑军将纷纷落马,死伤枕籍。

  原来此便是当年马均所创“诸葛连弩”,惊世骇俗,何人能当?鲜卑军大骇,以为神器,返身便逃。反而冲撞自家后军,自相践踏,乱作一团。

  马隆将银枪一举,率先纵马上前,带头冲杀。

  两千晋军皆上马追击,鲜卑军大败,舍了营帐,向西狂窜。秃发树机能屡欲回兵再战,但三军溃逃,如何止喝得住?

  陡见前面两峰对峙,中间峡谷道路狭窄,众军呐喊冲入谷中,挤成一团。

  两万胡兵悉数入谷,忽听两侧山坡上炮声四起,乱石飞空,向谷中砸下。鲜卑军无处可躲,瞬时又死伤数千军马。

  晋将张能立于高阜,大叫道:胡奴,尔中我马将军之计也。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秃发树机能大怒,一马当先,以手中铁槊拨打飞石,率领败军奋力冲出峡谷。

  甫出谷口,前头军士忽然返回:大人不好,前面又有埋伏,出不去了!

  秃发纵马上前看时,见前面空阔处又列数十辆车,每车后面各立两名军士,阻住去路。车阵两侧,黑石堆积如山,不知是何用途。

  树机能以为又是连弩,叫道:诸将听某命令,休等他发箭,先以劲矢飞石射之!

  众将得令,驱马上前,矢石齐发。

  对面晋军呐一声喊,扯动机关,数十辆车顶忽地张开,顶上各有扁箱立起,便如木屋,将鲜卑军士所发矢石尽行收入其中,皆似泥牛入海,毫无声息。

  秃发树机能叫道:休管他车阵,只管纵马冲击!

  军士闻令,拼死上前。晋将李会见敌军势猛,急令撤了车阵,引军奔入黑石阵中躲避。

  鲜卑军尽穿铁甲,驰骤上前冲杀,刚至黑石堆前数丈,却纷纷离鞍飞起,撞上石山,登时粘在山上,不能动转分毫,便如遭遇仙人施术,凭空摄去一般。

  正在此时,背后喊声大起,马隆与张能率军追至,杀敌如砍瓜切菜。

  秃发树机能叫道:放箭,射出生路!

  众军急向对面发矢,势如狂风。李会并不躲避,只顾躲在黑石堆后,指点敌军嘻笑。

  煞是奇怪,鲜卑军所发箭矢到得近前,却突然转弯,均落于石堆之上。鲜卑军不知何故,无不大惊,不敢再往前行。

  秃发树机能闻听后面喊杀声已近,于是亲杀两员部将,催军上前。

  众军被逼无奈,只得奋力前冲,却又纷纷被吸附于黑石堆上,便如飞蛾投火,石山上转瞬贴满军士,约有数千人。

  秃发见晋军身穿皮甲,身上并无铁器,忽然大悟,叫道:卸下盔甲,便可得出!

  众军领令,急丢盔卸甲,又弃兵器,这才逃出生天,簇拥秃发树机能而去。回首看时,三万大军,只余四五千人跟随。

  正逃之间,探马来报,原来道口所堆石山皆是磁石,专吸铁器。

  树机能闻罢大悟,复又惊讶马隆之能。

  马隆以三千五百军大破鲜卑数万铁骑,从此威震天下。如此且战且进,不断获胜,即写成战表,遣人至洛阳报捷。

  武帝在京,许久未闻马隆音讯,犹疑不定。众臣皆谓马隆此去必死,幸灾乐祸。

  马隆使节到京,已是深夜,但思军情紧急,遂夜叩宫门,请黄门郎转呈捷报。

  武帝深夜忽得捷表,不由大喜,急命下诏,授马隆假节,拜为宣威将军。

  马隆拜诏领爵,率军到至武威。鲜卑拓跋部韩且万能闻之,遂率万余部众来降。

  十二月,马隆引军大进,再与秃发相遇,展开激战。马隆复用神奇机械设伏,大破鲜卑叛军,并阵斩树机能。鲜卑余部皆降,凉州就此平定。

  于是捷报再次入京,只有十二个字:经大战,斩秃发树机能,克凉州。

  武帝喜不自胜,将奏表展示于群臣面前。贾充等满朝文武面含羞愧,再无他言。

  秃发树机能既死,堂弟秃发务丸继为秃发鲜卑首领,但实力已衰,不能复与朝廷对抗。秦凉诸胡土崩瓦解,纷纷向马隆投降,不愿降者各自逃生,自此秦凉之变结束。

  晋武帝大赏出征将士,遂任马隆为平虏护军,领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兴复西平郡。

  自此马隆便督师河西,以为朝廷西北屏障,前后戍边十余年。

  画外音:晋太康六年,乃是西元二百八十五年,发生三件大事。其一鲜卑慕容廆攻扰辽西,其二陈寿撰成《三国志》,其三晋武帝拜平吴功臣王浑为尚书左仆射,子王济为侍中。由此天下一统,兵戈不兴,民有所依,所谓“太康盛世”之时。

  镜头转换,按下朝廷,复说江湖。

  江南之地草长莺飞,春光烂漫时节。农夫插秧田间,耕牛行于陇亩,一派太平景象。

  辰时刚过,忽听马挂鸾铃脆响,只见邵陵郡官道上行来三骑。

  农夫刘四自田中直起腰来,抬眼望去,见来者乃是一主二仆,居中者是个员外,方面大耳,四十岁上下年纪,肋下佩剑,颇具官威。那左右两个侍从均身强力壮,威风赫赫,肋下各佩一把弯刀,举手投足间显见武功不弱。

  那中年员外将手中马鞭微扬,高声问道:借问老表,此间离邵陵城还有多远?

  刘四啊了一声,旁顾并无他人,才知是问自己,受宠若惊答道:尚有五十余里。官爷如此骑马走去,只需个半时辰便到。

  马上员外笑道:如此叨扰,奉谢!

  将十数枚铜钱掷于田梗,就马上加了一鞭,三骑扬尘而去。

  字幕:列位看官!诸葛靓,字仲思,琅琊阳都人。故魏征东将军诸葛诞之子。

  诸葛靓身系杀父大仇,虽蒙晋帝再三征召,毕竟不肯仕晋,甚至终生不肯北向而坐。今虽并无官职,但毕竟曾任吴国右将军,故此虽作常人打扮,行止间仍是难掩昔日威势。

  眼见天下一统,四海升平,不耐在家闲住,忽然想道:往年我在东海曾遇徐元直道长,嘱我往即墨寻访胡峄阳先生。左右无事,何不往即墨走上一遭?

  于是收拾行囊,吩咐妻子数语,带两个健仆葛英、葛明,各骑一匹烈马,出了庄门,逶迤向即墨行来,开始修仙访道之旅。

  不则一日,三人进了即墨,正是夕阳西下之时。辗转打听胡峄阳府宅,满城并无人知。

  诸葛靓暗自纳闷:莫非年深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