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行刺蜀相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司马懿佯作耳背,胡乱答道:并州地近朔方,民心剽悍,你到那里,需好为之备。

  李胜扬声答道:是除荆州刺史,非并州也。

  司马懿笑道:你从并州来。那就留在京都罢,不要再去了,那里可不是玩的。

  李胜叫道:是汉上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大笑:何不早说?你是从荆州来也!

  李胜哭笑不得,即问从人乞纸笔写道:学生奉旨,到荆州任刺史。

  司马懿看了半天,笑道:我非但耳聋,又兼眼花。荆州地近东吴,此去保重。

  侍婢进汤,司马懿双手颤抖不能端碗,将口就之,汤流满襟。勉强喝了两口,便倒在床上,声嘶气喘,激咳连连。

  李胜拜辞,回见曹爽,细言其事,曹爽大喜,遂不以司马懿为忧。

  司马懿见李胜去了,从榻上一跃而起,对二子说道:李胜回报,曹爽必不顾忌我矣。你等需暗自联络旧部,及朝中老臣,时刻做好筹备,只待他出城畋猎之时,即可图之。

  镜头转换,按下魏国,再说东吴,奸人吕壹登场。

  字幕:吕壹,吴郡人。孙权用为心腹,任中书典校郎,监察中央及地方州郡文书事。

  吕壹出身平民,为人险狠,因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手段残忍。常以文书往来中寻章断句,诬陷大臣。曾弹劾丞相顾雍和左将军朱据谋反,将二人下狱。

  黄门侍郎谢厷来问:陛下令某前来相问,顾公谋反之事,到底如何?

  吕壹答道:证据对其不利,结果不乐其观。

  谢厷又问:若顾公被免职为民,公颇解天子心意,则试猜之,是否当命潘太常继之?

  吕壹答道:若依陛下素日喜好所论,极为可能。

  谢厷原为解救顾雍而来,于是说道:如公所说,顾公若问罪罢相,则陛下必以潘太常继任。潘濬切齿恨公,每欲手刃公而后快,荆州文武尽知,公岂不闻?若其一但接替顾公,恐明日即以明公为敌矣。

  吕壹闻听此说,大为惧怕,于是按下顾雍罪状,将欲不了了之。

  陆逊与潘濬闻说顾雍、朱据下狱,俱各忧心如焚。步骘、陆逊上书,孙权皆置之不理。潘濬上奏吴帝,请求赴京朝见,名为奏荆州之事,其实想要赴阙力谏,为顾雍鸣冤。

  孙权准其入都,潘濬遂至建业,住在驿馆,等候接见。

  太子孙登趁夜来访,说道:某就顾公之事,亦曾屡谏父皇,但皆不纳,且被厉斥。公今来若为此事,亦是无用,休为此触怒天子,以惹祸上身也。

  潘濬闻此大怒,因知皆是吕壹从中作梗,便欲诱而杀之。遂以久不入京为名,使人持自己名帖到各家故旧百官府宅,说欲大宴宾客,吕壹亦在名单之中。

  吕壹见潘濬进京请客,想起谢厷之语,托病不往。

  潘濬不肯罢休,数日后趁天子孙权召见,便为顾雍辩冤,且力陈吕壹奸险,乃误国之臣,绝不可信。孙权虽未采纳潘濬之谏,但思其言有理,便对吕壹之宠渐衰。

  潘濬见孙权为自己谏言所动,即亲查吕壹之奸,再奏吴帝。

  孙权览奏:吕壹中伤建安太守郑胄,此其诬陷大臣罪一;又告江夏太守刁嘉谤主,且诬侍中是仪与刁嘉同谋,此其诬陷大臣罪二;陷害宰相顾雍,此其诬陷大臣罪三;诬陷驸马朱据私吞军饷,拷打幕府理财库吏致死,终无供状以证其事,此其诬陷大臣罪之四。条理分明,证据确凿。此等佞臣若是不除,吴国不用魏国来伐,便自危矣!

  孙权叹道:吕壹狂妄至极,朕今知之矣。驸马朱据都被诬告,况普通吏民哉?

  于是大为愤怒,诏令将吕壹斩首弃市。吕壹既除,孙权引咎自责,遣中书郎袁礼向被诬大臣致歉。又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重臣,明知吕壹之奸而不查报,是推脱三公辅国责任;并盛赞陆逊与潘濬忧心为国,是真为国之柱石。

  赤乌二年,潘濬病故于任上,吴主怜之,令其子潘翥袭爵。

  诸葛瑾受责,心下不安,由此亦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死前嘱咐家人棺服丧事务需简约,不许盛葬,并上表请罚,遗嘱吴主:臣子诸葛恪志大才疏,聪明外露,不可使其掌握兵权。若掌大权,必将误国。

  孙权追思诸葛瑾一生为吴,立功无数,遂令厚葬,并使诸葛恪袭其父爵。

  赤乌七年正月,丞相顾雍病死。孙权命陆逊为丞相,下诏嘉勉。

  当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位,两宫并立,朝廷百官多派子弟分别侍奉。全琮因次子全寄为孙霸宾客,便写信向陆逊告知此事:我恐长此以往,则必产生派系纷争,不利于国。

  陆逊回书全琮:某谓官僚子弟,应凭才能晋升,不该通过私第邀利取荣。依附两宫势力者,则必各自结党,古人最为忌讳。公宜效仿故汉相金日磾杀子,以防羞辱家门。

  全琮对陆逊所言非常不满,怒道:世间岂有劝人杀害亲子者耶!

  两人从此不和,积怨渐深。不久全琮父子上表孙权,称陆逊外甥顾承曾串通陈恂,谎报战绩以谋求高位。孙权怒而不察,命将顾承与其兄顾谭皆流放。

  陆逊不料全琮行此卑鄙手段报复,连累自己两个外甥皆被流放,亦为此愤愤不平。

  吴宫内部,太子孙和之母王夫人又与孙权长女全公主积怨。孙和担心太子之位不稳,便使心腹藏于孙权床下,窃听最高机密。

  心腹因闻吴主与重臣杨竺谈论,欲立孙霸为储,立即还报太子。

  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令到武昌见其族父陆逊,请为自己出面申辩,太子太傅吾粲也为此事,屡与陆逊互通消息。

  陆逊误听二人之言,便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天子。

  孙权见陆逊奏提到孙和与孙霸嫡庶之辨,便觉禁中密语漏泄,于是大怒,将杨竺、陆胤、吾粲皆收监审问。又遣使写信责备陆逊,不该打听宫中机密之事。

  杨竺惧死,胡乱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胤却不发一言。陆逊痛悔不应卷入太子夺嫡之事,不胜愤忿而卒。终年六十三岁,去世之时,家无余财。
<险,乃误国之臣,绝不可信。孙权虽未采纳潘濬之谏,但思其言有理,便对吕壹之宠渐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