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刘辩诈死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宏生性向来执拗,闻言不听。其后未几便即病倒,渐渐不起。

  死前不久,刘宏曾问侍中杨琦:朕与桓帝相比如何?

  杨琦答道:譬如虞舜与唐尧比德。

  刘宏不悦:卿真强项,不愧是杨震子孙。则你死后,定亦会招来大鸟者。

  字幕: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汉灵帝驾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三岁,在位二十一年。

  天子驾崩,皇长子刘辩当时奉养于城郊玄天观中,遂被大将军何进接入皇宫,奉于灵前继位。是为东汉后少帝,以别于前少帝刘懿。

  少帝即位,时年仅十四岁,为先帝上谥号为孝灵皇帝,六月十七日葬于文陵。

  镜头转换,按下内宫,复说朝堂。

  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尊生母何皇后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以兄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使执掌朝政,复形成外戚专权之局。

  灵帝在世之时不喜刘辩,欲以王美人所生皇子刘协继位,临死前便以刘协托付宦官蹇硕。当灵帝驾崩之时,蹇硕便欲诛杀何进,拥立刘协为帝,只因何进先下手为强,其事未果。

  此时见何进既掌朝政,蹇硕乃与诸宦设谋,欲以太后名义召何进入宫,伏兵杀之。

  中常侍赵胜素亲何氏,便将蹇硕之谋向大将军告发。

  于是何进带兵入宫,诛杀蹇硕,将其所统禁兵悉归于已,由此取得西园八尉总指挥权。

  灵帝之母董太后联合张让等十常侍,图谋参与政事,以保刘协,再与何太后相恶。

  何进奏请少帝,将董太后迁出京师,送归河间封国,又收骠骑将军董重下狱。董重自杀,董太后随之忧惧而死。何氏由此除掉异己,执掌朝政,其势甚盛。

  是年七月,诏徙渤海王刘协为陈留王。少帝喜爱此弟,恐被母舅害之,遂不令陈留王去京就国,而是留在宫中,与自己同吃同住。

  何进欲尽诛宦官,但恐太后不许,于是谋于西园八尉。

  中军校尉袁绍进言:何不先请太后尽罢中常侍职务,改授郎官?其手中无权,不难除矣。

  何进以为妙策,进宫入白太后,然而太后不听。何进出身贫寒,素来敬惮宦官,虽外负盛名,遇事却不决断,故其事久不能决。

  袁绍遂又建议:何不征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以胁迫太后?

  此本昏愦之策,然而再被何进采纳,于是檄召各州牧守带兵进京,勤王清侧。

  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人闻此,异口同声,皆都劝道:此计万万不可。

  何进:却是为何?

  陈琳:大将军身居要职,手握重兵,如欲诛杀宦官,只要当机立断即可,何必非招进外兵?且各州郡诸侯各怀异志,如前将军董卓更甚,进京必为祸乱。

  何进不听,终命人写成檄文,以大将军名义发出。

  中平六年八月,何进入宫面见太后,再次奏请尽诛宦官,太后依旧犹豫未决。

  中常侍张让、段珪等使人偷听,尽知其谋,于是先发制人,矫太后诏旨诱召何进入宫,立即关上宫门将其杀之,悬首宫门之外。

  何进部将吴匡见之大怒,遂与虎贲中郎将袁术等斫开宫门而入,纵火烧毁南宫宫门。

  袁绍亦引兵入宫,诛杀宦官赵忠。

  张让、段珪等劫持少帝、太后、陈留王仓皇出逃,太后跳车,被尚书卢植救下。

  袁绍等大杀宦官,死者二千余人。猖獗近百年宦官集团,至此遂告覆灭。

  张让、段珪劫持少帝逃至小平津,正在慌张之间,陡闻后面喊杀声起。回头看时,却是河南中部掾闵贡,率兵前来救驾。

  张让慌张无措,转头见身侧是一条深溪,水流湍急,急迫下哀叫一声,投水自尽。段珪弃车驾而逃,被闵贡追上杀死,复转回来寻找天子。

  正逢尚书卢植率领众官来到,由此双方合作一处。四望一片漆黑,只见车驾倒在路傍,却不见皇帝及陈留王踪影,于是百官都慌。

  正在此时,忽见一群流萤在前飞舞引路。众官连夜追逐萤光南行,终于寻到一处村寨,见少帝、太后、陈留王及随从数人,俱都藏在一处庄院草垛之后。

  卢植与少帝相对流泪,求借寨中车马,使少帝乘骑南还,一路不断有公卿前来护驾。

  至天明时,董卓率兵到达,闻讯前来迎接。于是少帝平安回宫,皇宫大乱方告结束。

  镜头闪回,叙述董卓此番来由。

  董卓前奉灵帝诏旨前往并州,因早已得到宫中消息,知灵帝将不久人世,故此便驻于河东郡内,以观朝中动静。

  此后不久,忽然接到大将军何进檄令,命带军马进京,以除权宦。

  董卓不由大喜,对部将说道:此番我师出有名,则大事成矣!

  于是毫不耽搁,即刻带其五千凉州铁骑上路。饶是如此,董卓军未至洛阳而何进已败,宦官张让劫持少帝出逃。

  董卓远见洛阳火起,带兵疾进,路上闻知少帝在北邙山,于是引兵前去迎接。

  闪回结束,董卓与卢植等众官保护少帝还宫。

  画外音:董卓进京,发现自己仅凭五千兵马,无力与京师禁军及西园八尉军力相抗。于是听从谋士李儒之策,先将何进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部众据为己有,又诱使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暗杀故主丁原归附于己,由是兵势甚盛。于是逼迫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自为司空。

  此日董卓下朝散班,忽见袁绍挎剑走过,因甚为器重其才能,便命李儒唤住,请至待漏殿中,言及同谋废立之事。

  袁绍暗自惊怒,又惧其手握兵权,只得含糊应道:此乃大事,容某回府与叔父太傅袁槐商酌而定。但恐朝中多数公卿,都不会同意司空意见也!

  董卓闻言大怒:天下事岂不决于我哉?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出口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然后举起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其家四世三公,声望地位绝非自己能比,未敢当场发作,只是暗自生气,命李儒再作谋划,定要废罢少帝刘辩,以树声威。

  袁绍凭一时愤勇举刀施礼而去,也知大祸不远,回家后稍作打点,便漏夜亡奔冀州。

  董卓闻报大怒,欲下令悬赏捉拿,命主薄草拟檄文。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时为名士,皆受董卓重用,但又都崇仰太傅袁隗,欲救袁绍,遂进谏道:此等废立大事,绝非常人所能知者。袁绍年轻气盛得罪明公,因惧怕出奔,并无他意。今若悬赏捉拿,反促其叛。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袁绍收罗豪杰以聚徒众,其余诸侯再乘机起事,则崤山以东,不复归明公有矣。

  董卓:如此奈何?

  周毖:不如赦免袁绍,任为一郡太守,则其因赦而喜,必无后患。

  董卓认为有理,遂奏请少帝,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封乡侯。

  袁绍便以渤海作为根据地,积草屯粮,随时准备起兵。董卓复又拉拢袁术,表奏其为后将军。袁术亦不肯依附,带等大杀宦官,死者二千余人。猖獗近百年宦官集团,至此遂告覆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