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唐军不得不暂把精力投到东方。

  第三件事是,大唐官名复旧,同时改元咸亨。

  这一次改元与旧时不同。

  乃是圣人李治病体沉重。

  下旨令太子李弘掌国,皇后武则天辅政。

  但太子年幼,羽翼未丰。

  朝中大小事,一时悉决于武后。

  第四件事,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大食兵锋直抵怛罗斯和碎叶水前后,西域数国叛唐。

  其中有曾经归降的西突厥、回纥。

  朝中宰相李敬玄自去岁大病一场后,性情大变。

  常自负知兵,屡有惊人之语。

  彼时李敬玄对新晋兵部尚书萧礼多有不满,言萧礼不知兵,把朝廷精力投在辽东,忽略西域,乃舍本逐末,欲断大唐国本。

  经过数番博弈,李敬玄得武后首肯,亲率十万唐军,前往西域平叛。

  咸亨元年五月出发,十月至西域。

  半个月后,被西突厥与回纥联军大败。

  唐军损兵折将。

  李敬玄仅以身免。

  那可是十万唐军府兵精锐。

  可以说是除了安西大都护外,大唐折冲府仅存的精锐。

  其中不少老兵,曾参与征高句丽、西突厥,及平定吐蕃的大战,是追随过苏定方、苏大为的百战精锐。

  一战皆没。

  一时间,天下震动。

  朝廷震荡。

  据称辅政的武后,为此大发雷霆。

  下旨要斩李敬玄首级,夷平三族。

  后为太子李弘劝阻。

  念李敬玄旧功,将其贬为衡州刺史,后又改任扬州长史。

  未及赴任,便病死路上。

  只是纵然李敬玄身死。

  唐军不败金身已经被破。

  从太宗时期,数十年间,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的唐军,从未有一刻,显得如此衰弱。

  而大唐版图的边角,无数藩属国,开始动摇。

  似乎,大唐雄踞天下的局面,已经悄然改变。

  民间有言:无不败之军,也无不灭之国。大唐自立国起,凡数十载,正所谓强弩不可穿鲁缟,大概,已经到了尽头。

  物极必反!

  凡以此强大者,也必以此败亡。

  民心惶惶,一时间,风雨飘摇。

  ……

  咸亨二年,春二月。

  大唐在动荡中,经过了一年元日。

  这是大唐百姓这些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元节。

  除了圣人病势加重,太子辅国。

  大唐辽东叛乱。

  西域叛乱。

  唐军败于西突厥。

  似乎,就没有一个好消息。

  春夜寒冷。

  来自西北的寒风,吹过葱岭,过秦岭,入长安。

  就连梅花,都在这寒风中瑟瑟发抖。

  业已致仕的萧嗣业,身上裹着厚厚的羊毛毡子,坐在廊下。

  身形佝偻而落寞。

  旁边放着几个空落落的酒壶。

  手里还抓着一个。

  看向外面的黑夜,心情无比萧瑟。

  早些年他以自己年老,一直装病,那时嘴里说病,可从没认为自己真的不行。

  直到此次与李敬玄征西突厥。

  遭遇平生未有之大败,简直奇耻大辱。

  令萧嗣业原本传奇的一生,在晚年添上耻辱的一笔。

  “耻辱啊!”

  萧嗣业感觉自己浑身骨头都在发痛。

  不知是那一战留下的刀伤,还是经年作战留下的旧伤发作。

  他大口灌着酒。

  做为大唐朝廷致仕的高官显贵,在这一刻,环顾身周竟无人可言说。

  比身体伤痛更令他痛苦的,是精神的折磨。

  他不禁再一次想起了那个人。

  那个无数次想起,却又故意选择遗忘的大唐名将,苏大为。

  若是苏大为在此,当不致于有此大败。

  可恨啊!

  对了,那一年,那一年在积石关,苏大为曾说过,说过我将有一场大败。

  不想竟被他言中了!

  悔恨啊,悔没听苏大为之言。

  以至晚节不保。

  不过想起苏大为,萧嗣那张皱纹密布,隐透着愁苦肃索之色的脸上,忽然又浮起一抹自嘲。

  “苏大为,也不是什么都料中了,他曾说老夫兵败,就算不死,也得遭个流放,结果是李敬玄被贬,老夫称病致仕,还能苟活于世。”

  说到这里,竟意外的找到一丝心理安慰。

  毕竟苏大为也不是全知全能。

  当然,他知道那个缘由。

  若非新晋兵部尚书萧礼是自己二儿子,这颗大好头颅,说不定真得被斩。

  而且因为自己参加此役,朝廷那些怀疑萧礼给李敬玄挖抗的声音,自然也就平息了。

  总不能儿子陷害老子吧?

  萧嗣业这老将也在军中呢。

  仰头灌着酒。

  任酒水从嘴角溢出,沾染了胡须,浸湿胸襟。

  萧嗣业心中情绪奔涌。

  一甩手将空酒壶掷出,一时悲从中来。

  “苏大为,阿弥!你,究竟去了哪里,若你在军中,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我大唐……大唐败了!”

  一阵如猿啼般的呜咽之声,从萧嗣业深埋在膝上的白发中传出。

  他的肩膀颤抖。

  这一瞬间,许多熟悉的面孔从眼前划过。

  李谨行、阿史那末、钟子期、娄汉道、权定疆、萧崇信、言忠节、魏仲道,那么多大唐中层将领,未来可能培养独当一面的种子,死了,都死了。

  死在汹涌的胡人铁骑下。

  连大将身边亲军尚不能保全,连中层将领都几乎尽没。

  那么基层、底层,普通士卒,能活几人?

  这一仗太惨了!

  太憋屈了啊!!

  难道大唐不是百战百胜的吗?

  大唐,怎么会失败?

  怎么能失败!

  可是,真的败了啊!

  呜呜~~

  似狼,似兽般的痛苦哀号声,从萧嗣业身体不断发出。

  这一仗,几乎摧毁了他数十年来的信念。

  什么运筹帷幄,什么战必克,攻必取。

  什么庙算。

  在这一瞬,都随着唐军覆没,化为灰烬。

  无数大唐英魂热血浇铸的西域,无数大唐士卒埋骨之地,已经摇摇欲坠。

  裴行俭面对西域各国叛乱,还有虎视眈眈的大食威势,左右支绌。

  安西大都护府,摇摇欲坠。

  若苏大为在此,唐军何至于到这一步。

  连一员能将兵十万,兴灭国之战的大总管,都找不出来啊。

  找不出来。

  能战的,都死了啊。

  苏大为,还有跟随苏大为一起失踪的李淳风、李客师,你们这些老家伙,都还活着吗?

  还活着吗?

  咕辘辘~

  空酒壶落在地上,滚了几滚。

  然后被一只大手抄起。

  轻轻摇了摇。

  又倒过来。

  一声叹息:“萧老连一滴酒都没留下,喝得这么干净。”

  这声音浑厚,低沉,颇有些遗憾,又似带着无数复杂的情绪。

  正在呜咽嘶吼的萧嗣业突然像是被点了穴般,身子一僵。

  尔后,他猛地抬头。

  浑浊的双眼中,亮起光芒。

  “你你……”

  萧嗣业双眼大瞪,喉咙咯咯作响。

  脸颊的肌肉抽动着,仿佛见到这世上最大的奇迹。

  “你……回来了!”

  ……

  洛阳,紫微宫。

  一处僻静偏殿。

  殿前五珠青松,蜿蜒而立。

  形如飞龙。

  殿宇冷清。

  只有似有若无的檀香,在空气里隐隐回荡。

  一个年老昏聩的老太监,怀抱着拂尘,斜靠着殿门。

  视线穿过门槛。

  一眼可看到殿中,那个古旧丹炉后,一方云床上。

  盘膝而坐,发鬓已现灰白的大唐圣人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