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哪怕是大唐皇帝李治,都要以重修大慈恩寺,寄托对长孙皇后的哀思。

  大唐虽然追李耳为先祖,以道教为国教。

  但在信仰方面,其实却是“双轨”并举。

  在世俗和民间信仰上,崇信佛门。

  只有在长生之事上,才交托给道门,希望道家真人们,能炼出长生丹药。

  这是两种不同的需求。

  数十年来,反倒是佛门影响力日益大增。

  渗透到大唐方方面面。

  狄仁杰自然懂得这是郝绍常在踢皮球。

  但他的性子,自觉责无旁贷,迎着众人的目光,微微沉吟道:“昨夜的案子,案情复杂,先是白马寺失火,这火情究竟如何发生,是天灾还是人祸,目前还无定论。

  至于后来的冲突……”

  他的目光看了一眼一直沉默的苏大为:“据开国县公所言,是白马寺僧众先袭击他在先,若真是如此,贵寺僧人,只怕也难逃干系。”

  以苏大为的爵位,若有人对他动手,定个不敬朝廷大臣已是轻的。

  重的话,甚至可以扣个谋刺县公之罪。

  但是……

  那是对一般人而言。

  对白马寺这种存在了六百余年的佛门祖庭,你要说他们想谋刺大唐县公,先不说有没有足够证据。

  哪怕有证据,大理寺也绝不能掀出来。

  这份罪名,只有大唐皇帝李治才能定夺。

  这是一间佛寺的事吗?

  什么叫佛门祖庭?

  你把佛门祖庭僧人扣了个谋刺县公之罪,这是朝廷要灭佛吗?

  不顾忌大唐上下数以百万僧众,寺庙,佛门大能,朝中崇佛权贵,宗室的反应吗?

  其中利益纠葛,连李治都头疼无比。

  又岂是大理寺,岂是狄仁杰一个大理寺少卿,能定的?

  “少卿。”

  空性双手合什,面色黝黑,让人看不清他的喜怒。

  他没有故意提高音量,而是不疾不徐道:“本寺大火,开国县公独自出现在火场,此为一疑。

  我们出家人,无冤无仇,如何会对县公不利,此为二疑。

  大火在我等与县公发生冲突后,便告熄灭,此为三疑。

  有此三疑者,贫僧觉得少卿所言,未免有失偏颇。”

  郝绍常连连点头,看向狄仁杰的目光,已经隐带责怒。

  不等狄仁杰说话,空性继续道:“本寺寺僧,在自己的寺里,被县公所杀,这是所有人都看到的。

  岂有出家人谋害县公,却在本寺里去行凶的?

  况且,说我寺僧众先向县公动手,谁人能证明?

  难道单凭县公自己的话,便能定我寺重罪吗?

  为何不是县公先向我寺僧动手?”

  这话,顿时令狄仁杰也为之一窒。

  空性法师,颇难对付啊。

  不光逻辑缜密,而且熟悉大唐断案的章程。

  以唐六典而论,任何案子,都讲究孤证不立,至少有两样可以交叉印证的实证。

  另外,涉案人须回避,其证辞不予采纳。

  这一点,与后世相同。

  所以从断案流程和章程看,无论是苏大为说白马寺僧对他动手,有对大唐县公行凶的嫌疑。

  还是白马寺僧说是苏大为先动手,甚至有放火的嫌疑。

  到了大理寺这里,都只能持疑,不能做实锤证据。

  谁先动手,这是一个玄学问题。

  而若从大唐皇帝李治的角度,怎么定罪,定谁的罪,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既不能草率将白马寺定个谋刺县公之罪,又不能将苏大为定个杀僧放火罪。

  李治的意思是暂且拖住,大理寺按章程慢慢查,寻找更和适的解决方案。

  谁先动手可以搁置。

  但白马寺昨晚被苏大为杀了方丈无尘,杀了一众棍僧,杀了四圣僧中的空玄。

  这是无数双眼睛看到的。

  无论如何,一个杀人之罪,难以推脱。

  衙门里的空气立时变得凝重起来。

  狄仁杰看一眼稳如老狗的苏大为。

  心中第一感到当今圣人李治在朝堂上那种无奈。

  你丫是疑犯,不要一副事不关及的模样,好么?

  再看一眼眼神不善的大理寺卿郝绍常。

  脑中急转。

  他虽断案如神,性情刚直,但非不知变通。

  像白马寺僧和苏大为的案子,就不是那种简单的杀人案。

  而是涉及朝廷、县公、佛门、异人等多重交织在一起的政治事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