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龙空山 161回、方正峰上谈大梦,忽如脱枷好轻松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果不去改变或推动历史,却又“明知”以后地世间会发生很多让自己觉得遗憾或不愿意看到的事,心里总会觉得不舒服。

  如果想去改变或推动历史,又真的能够做到,就等于后来的历史与穿越前所见不同,那么自己穿越前所知岂不变成了虚妄。以虚妄去推测未知然后去改变未知,本身就很可笑。

  就像随先生所言,梅振衣明知武后会称帝,假如不愿意看见而去阻止她地所为,武后称帝没有成功,后世没有女皇武则天,那么历史走向就完全变了,穿越前的经历真真正正成了一场大梦!

  所谓历史,其实并未发生,他要改变的,只是一场梦而已。但世上的人们,真的都生活在梅振衣的梦中吗?

  面对这一切,梅振衣该怎么做?此刻的他最关心的不是改变世界或是那一场大梦,而是寻求真正地解脱。从这一场奇异的、莫名其妙的穿越经历的缠绕中解脱出来。这就是他向钟离权求教的问题。

  钟离权听完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头道:“知焰,你是苦海已历之人,自有所悟,且向他解说吧。”

  知焰欠身道:“我尚未超脱生死成仙道,若有解说不明之处,还请师父指点。”她对梅振衣讲了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是引用佛家的“慧而不用”的经义,是关于慧眼神通的。据说慧眼神通能见未来。有人定境中见明日出门邻家楼上抛物砸中了自己地脑门,于是第二天没出门,脑门没被砸中。请问慧眼神通何用?慧眼所见根本没有发生,不成其为神通。

  但假如此人出门硬着头皮挨砸了,果然有神通慧眼,但此时又有何用?脑袋还是挨砸了。这是一个居士反诘一名高僧地话,自以为问的很刁。

  但高僧答地却很简单:“请问邻家是否抛物?若有,则神通有。莫从楼下走。莫在抛物下留,若果见邻家抛物,上楼劝他莫再行此举。”

  梅振衣听了之后若有所思,而钟离权呵呵一笑,问他道:“小子。听明白了吗?孙真人当年对你说的一句话,与此有关,你还记得吗?”

  梅振衣:“你莫管他是人是仙,只看他如何与人打交道。”

  钟离权:“这句话你记得倒挺紧。但却没有更进一步,孙真人说的那个‘他’,未必是人是仙,也可以是天地,是世间,是古往今来事。”

  他回答的很简单,直指要害,也就是说仙人有推演神通。凡人也可预测未来,或者像梅振衣这样以一种很特殊的方式有了一段千年以后地“经历”,是梦幻也好是真实也罢,但毕竟此时并未发生。

  你能预料也好,不知所以也罢,并不因此刻意改变你自己的追求,拥护你所向往的,避免你所遗憾的。这就足够了。不是在改变历史。也不是在维护历史,实际上每一个人走过的历程都是在创造自己地历史。不论在哪个年代。

  对于梅振衣来说,假如他救了白牡丹,甚至帮助她修成仙道,那么后世可能根本就没有付小青这个人,他所做的一切是虚妄吗?不,因为他毕竟做过那个“梦”,那就当个梦好了,而此时救了白牡丹,也是他所愿,与天下无伤又于己有得。

  见梅振衣在苦苦思索,半天没能答话,钟离权又问道:“孔圣人曾说过六个字,也与此有关,你能想到是哪六个字吗?”

  梅振衣的沉思被打断,听见师父问话下意识的答道:“不怨天,不尤人。”答出这六个字他突然间反应过来,犹如混沌中重归清明,有豁然开朗之感。

  世上有人就喜欢怨天指地,却忘了自己身处天地轮回之中,一身精血与此生所有都来自于天地,自己只欠天地,天地却不欠自己。世间众生皆有遗憾,那么自己地所作所为,就不要重复这些遗憾,这是修行的发端。

  从发端到极致,世上有圣人大德,诸如佛陀太上,会点化众生之憾,但却不能代替众生超脱。再往下之,诸如地藏王菩萨,发大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但他也只能渡世人了悟,却不能替世人解脱,地狱毕竟未空。

  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看待历史、现实与未来时,就要有这种心境,这才是修仙之人应有的觉悟。

  想到这里,梅振衣终于露出了笑容,今年他已经二十岁了,恰恰就是穿越前的年纪,此刻的神通有。莫从楼下走。莫在抛物下留,若果见邻家抛物,上楼劝他莫再行此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