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向写作人才倾斜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个很学术化的题目,也有流行元素,“性取向”,这几个字已经在华国媒体上热火了一阵。徐畅然并不是看中了这几个字,而是讲座人的名字吸引了他的眼睛:李荷。

  《虐恋亚文化》的作者,李荷,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自从去年出版该书后,她的名声一时传遍大江南北。

  徐畅然看到这个名字,有点挪不动脚的感觉,燕京大学真有独到之处,能够把如此名人请到校园里。看了看讲座时间,刚好是夏令营结束的第二天,如果讲座是在这两天,他一定会放弃夏令营活动来听这个讲座;如果坚持要听讲座,他必须在燕京多呆两天。

  既来之,则安之,在燕京多呆几天,至少这个讲座一定要听。一般人急着赶回去,不是时间问题,而是经济问题,刚好自己兜里还有点小钱,多住几天小意思。

  杨嫣带着队伍,从百年讲堂的另一端走过,来到一块宽阔的草坪,又从草坪中央走过,进入一个院子,里面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杨嫣介绍,这就是燕京大学中文系的办公地点,也叫静园。杨嫣本人就是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

  此时,静园里很安静,没什么人,大家在长廊上走着,有点像逛宁国府。参观了一阵,杨嫣把人召集到二楼一个会议室,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中文系的教授们近来在探讨一个问题,燕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们要不要搞文学创作?

  教授们的观点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燕京大学中文系培养的是学术人才,不需要搞文学创作,这也是中文系的一个传统,是若干著名老教授们秉持的传统。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文系的学生就应该搞创作,理论联系实际才是走正道,光说不练假把式。事实上,燕京大学出过不少诗人,但好几个都早夭,称为悲情诗人。

  特别是10年前,一个燕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的诗人卧轨自杀后,这种悲情更令人唏嘘。徐畅然也很喜欢这个诗人的作品,比如这么几句: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

  了解她

  也要了解太阳

  这些句子富有单纯的力量,虽然徐畅然并没有那种“和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的美丽憧憬,因为他对爱情的态度已不同于其他年轻人,但他仍感到这些句子的美好意象。

  你说,燕京大学能出这么一个诗人,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

  奇怪的是,虽然长篇一直被认为是文学创作的主流,但中文系里写作长篇的作家几乎没有出过,不算那些读研究生、进修生的作家,他们是已经小有名气后才进入中文系的,从本科出来的写作者没有一个成气候。

  有诗人,无作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燕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们思考着这个问题。

  现在,后一种观点逐渐占了上风,大家认为,中文系在招收学生时,应该向写作人才倾斜,因为写作很花时间和精力,而许多写作人才都偏科,无法靠高考分数进入燕京大学。

  杨嫣告诉大家,明年高考,燕京大学中文系可能会向写作人才他仍感到这些句子的美好意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