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花旗危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们当然不会邀请你,因为运通公司也是他们针对的目标之一,你们手里其实掌握的B+级以下债券总规模过2oo亿美元以上,不知道我说的对吗?”李牧白闻言哈哈大笑道,他有些时候的确弄不懂美国人的思维。

  因为凡属被评定为B+级以下的债券,通通被称为垃圾债券,顾名思义,这种债券就是一种回报率过百分之九以上的债券,是上市企业公司用来扩大经营,收购目标公司所进行的一次融资手段,通常根据目标公司的规模,经营情况,未来展前途等一系列因素,来判定他们行的债券前途。

  垃圾债券的意义就在这里,回报率惊人,但是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甚至你刚刚买入这家公司的垃圾债券,下一秒这家公司就会出现违约情况,乃至于破产倒闭清算的恶劣事件,这样一来,手里掌握的关于这家公司的债券就会变成一堆废纸。

  谁能承受这样的刺激?恐怕也只有为了钱不惜一切的资本家了。

  “事情如果真按照你所说的那样进行,那么我将立即冻结公司的债券投资管理部门一切交易,争取将所有的垃圾债券全部转手。”格鲁布有些坐不住了,虽然公司掌握的B+级以下债券总规模数字被李牧白一口道出,但是他紧张的不是这个,而是对方所描述的悲惨未来。

  本身B+级垃圾债券就具备了极大的风险性,一但目标公司出现投资失误,融资失败,乃至于正常经营中和银行的关系,都会影响债券的回报率是否会实现,但是现在随着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加剧,恐怕这个风险会被放大无数倍。

  连贝尔这种身为世界五大投行的巨无霸,都能在短短三个月内出现45o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那他们这些从事关联行业的金融公司,就更加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了。

  因为随着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整个市场必定充满了对垃圾债券的集体看衰,一但人心转变,那么这些行垃圾债券的公司,就必须承担整个社会的压力。

  原本他们中的许多公司,就已经处于不良经营状态,即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了警戒线水平,每年看似占有市场和营业收入都挺不错,但是这背后,却是依靠着大量的银行贷款和垃圾债券来维持的。

  比如洛杉矶的一家市集团,其每年营收过6o亿美元,净利润也高达5亿美元以上,但是在这家公司,在过去的四年里,竟然将自己旗下的加盟店从75o家扩大到了282o家,这庞大的建设费用,以及扩大仓储,物流,增加雇员的成本,都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

  他们甚至无需动用一分公司的本金,只需要通过银行融资就能完成市场扩张,相应的,出钱的投资者得到的就是这家公司的债券,可一家净资产只有不过区区12亿美元的集团,竟然行了4o亿美元的债券总规模,而且还承担了约8亿美元的银行贷款,本息全部算上,以他们目前每年5亿美元的净利润来看,起码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部还清。

  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慎重的评估该集团还贷的能力,多数时候也会选择不再放贷,但是该集团为了偿还巨额的利息压力,又不得不选择继续借贷,在银行关闭了这条大门之后,他们必须通过私底下的游说,去说服某些大型的投行,来承担他们新一轮的债务融资,以避免自己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破产的恐怖结果。

  缺乏必要监督的债券市场,就成了这些经营缺乏冷静公司的提款机,只要他们能说服投行进行融资,就会有投资者挥舞着支票购买,因为在他们眼里,债券是具备转移性的,在短期内,只要眼光独到,就能大赚一笔,在风险即将降临之前,通过交易市场贩卖出去,就能有效避免亏损的出现。

  上市公司,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