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献俘(下)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使者只以为交通署是会同馆更名,并没有实权,犹要再求情,那礼官已经回去原位。

  王在希在一旁听了。觉得奇怪,见下面又到了拜兴的环节,侧首低声道:“贵使有何冤情,竟至于此?”

  “在下是来通报先王讣闻,并求册封的。”那使者深吸一口气:“见了大明兵雄将勇,更想请大明出兵为我国报仇。”

  王在希正要询问报仇之事,只听到一声干咳,循声望去原来是鸿胪寺礼官面色铁青地发出了警告。

  那意图很明显,你们这两个使者,怎么这般不懂礼数?

  莫非想要在大明的藩属国除名吗?

  如今大明的威势日渐恢复,便是礼官也有了天朝上国的心态,虽然对于藩属国不会过分的失去尊重,但是却不会让他们践踏大明的尊严哪怕是分毫。

  在他看来,在这种神圣的场合,二人的行为极其施礼,甚至一度想要驱逐他们。

  两人也不敢冒犯,垂下头等待礼毕。反正平日有的是时间相互往来,这等他国秘辛总要好好打听清楚。

  徐梁坐在宝座上,对于下面的献俘公审没有丝毫兴趣,只是看看场面十分庄严肃穆,奏乐水准也高,却很难有老臣的那般感触。眼看不少老臣双目含泪,身子微微颤动,徐梁便将目光投向了四周,正巧看见观礼台上有些异动。

  朝鲜贡使特有的黑纱高顶宽檐斗笠格外醒目。

  看到这些外国使者,徐梁倒想起一个人来,正是之前姜曰广。

  此人在天启年间曾出使朝鲜,对于外交环节十分清楚,而且说话刃夹棒,正是个出色说客的天赋。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姜曰广的能力和资历实在过于醒目,以至于他任了交通总署司令之职后,彻底压倒了鸿胪寺卿。

  鸿胪寺卿只有正四品,比他还低了两级,被压制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若是细细考证,鸿胪寺的本职才是接待四方藩使,其下本有典客、司仪二署,如今典客署反倒鸠占鹊巢,成了交通总署,只留了司仪的任务给鸿胪寺。

  现在国家逐渐安定,外交也越来越重要,趁着这次这么多外交使节进京,也该见见姜曰广,跟他对接一下外交政策。

  琉球国报丧、求救的奏疏走通政司到内阁,内阁却忧心忡忡的说,此事需上报陛下。

  等徐梁看到的这份奏疏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了。

  这也不能怪柳如是,谁让琉球地处东海,实在是个太不重要的地方。

  而且奏疏里说的事,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万历三十七年,最重要的先王讣闻也是四年前的旧事。至于册封新王,就算是一衣带水的朝鲜都要等个几年,乃至十几年,让琉球世子多等几年也很正常啊。

  这样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奏疏,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陛下的过目,已经是陛下勤勉工作的缘故了。

  “你分得并没问题。这事虽然不急,但早日下手总是好的。”徐梁唤来柳如是,食指轻敲书案:“明天能抽出十分钟么?我见一眼琉球国使,交代几句就行。唔,连带把姜曰广也叫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