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蒸汽机车2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虽然只是因为功劳见过一面,但因为玻璃厂带来的极高利润,使得他并不容易被人忘记。

  “正是微臣。”张小荣连忙起身行礼。

  作为陪客,很多时候只是个摆设,没想到竟然享受了主角的待遇。

  “你不是调入工部任主事了么?”徐梁笑问道。

  “回陛下,臣是京师大学堂的客座教授,今日来给一年生讲实验方法的。”张小荣是最早对实验进行系统归类的人,并且写了一本小册子,从而得到皇帝的青睐。

  虽然这本册子在某些尖酸刻薄之辈口中,成了“加加减减,上上下下”的废话集录,这的确符合科学实验的特征:实验无非就是在不同条件下取得不同的结果,加温降温,加压减压,记录测量结果,大量工作都可以由学生操作。

  张小荣也不以为怪,甚至用这些挪揄之言作为记忆口诀传授给学生。等他知道宋应星在江南研究化学。更是直截了当道:“化学实验根本不用设计,有什么东西都往烧杯里扔就是了。”话虽偏颇。却也形象,只是扔的方法比较讲究罢了。

  “不错不错,”徐梁道,“总结现象,探寻原理,总结归纳一步都不能少。你的实验方法论,熊先生的公式总结,都是大明的宝贵财富。要传给每个学生。”

  众人纷纷口称受教。

  “汤先生他们不来这里用餐?”徐梁又问道。

  “陛下,几位泰西教授因为宗教原因,并不在食堂用餐。都是小灶做些素菜送去的。”

  徐梁听说过天主教神职人员有的在周五斋戒,不吃荤腥,以为汤若望那些人也要如此,所以并没有细问。

  真相却是因为食堂的伙食过于丰盛。教授的例餐是六菜一汤。餐餐有鱼有肉,荤素搭配。

  如果还有特别需要,提前一天告知便是了。

  这对于倾向于清贫修行的耶稣会教士而言实在太过奢侈,所以只能要求“特供”。

  “是不是全天任何时候都能吃到热饭?”徐梁问道。

  “回陛下,正是如此。即便深夜。食堂里也总是热着饭菜。”

  “还可以准备些糕点、零食,以便教授们随时疗饥。”徐梁道。

  众人纷纷感谢陛下考虑得如此周到。历代重学养士再没人能出皇帝之右。徐梁却是始终没有忘记,京师大学堂其实是皇家的私立大学,开销是自己掏的腰包,收益也是进的内承运库。

  现在京师大学堂还没有展现出自己的经济价值,但随着蒸汽机的应用准备推广,市场化的时间也不会太过遥远。当然,这个推广并非指机车车辆,而是取代大明已经有的几台冷凝抽水蒸汽机,提高开矿效率。而且既然飞轮能够转起来了,用蒸汽机推动钢铁冶炼中的鼓风机,应用上也不会有太大难度。

  至于更进一步的应用,则需要在报纸、期刊上公开之后,收罗各行业资深人员的需求。

  蒸汽机被恩格斯称为“万能动力”是有其道理的。

  想到这点,徐梁的心情比之前好了许多。再想想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定型之后十年,才有人想到把蒸汽机放到车上。从这点上来说,大明的科学家两步并成了一步走,成就仍然不容小觑。

  王徵却是与徐梁刚好相反。

  他原本对取得的成绩颇为感兴奋,尤其是他最得意的发明“代耕”,如果能够利用蒸汽机这样巨大的力量,完全可以日耕数百亩,却不需要太多人力。但是在探查了皇帝的口风之后,发现皇帝竟然希望一台机器能有数百、甚至数千匹良马的力气,这期望与现实难免太过悬殊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