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节 振聋发聩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惭愧,惭愧……”

  每当秦浩明言及一句张溥往昔盛事,他便苦笑着说一句。到最后,已是泪流满面而不自知。

  杨廷枢则失神的看着脸带哀伤的秦浩明,心里空荡荡的,一层纸被捅破,竟然不知这些年都在干些什么,有何意义?

  周廷儒私德有亏,天下人皆知,可现在他们干的叫什么事?助纣为虐?

  “破虏,那吾等学子应如何才能匡扶大明,解民众于水火兵戈?”

  半饷,杨廷枢语带悲切凄声问道。

  “杨兄自幼生于官宦之家,想来应是衣食无忧,可知民间疾苦乎?”

  秦浩明背负双手,目光炯炯,直视二人。

  杨廷枢是南京兵部尚书庄简公杨成之孙、诸生杨大溁之子,何须为一日三餐发愁?

  张溥虽幼年穷苦,可成名之后,哪有饥饿之虞?

  “破虏此言何意?吾等岂不是因深知民间疾苦,方要朝廷减免税赋,不与民争利,可有错乎?”

  杨廷枢原本有些颓废的心情陡然高涨,这些问题平时和复社学子讨论最多,大家观点一致,最有心得。

  此刻,既然秦浩明说到这个问题,他又斗志昂扬,恢复信心。

  便是旁边的张溥,也暂时压抑内心的悲苦,把目光投向秦浩明,听听他有什么新的见解。

  二人的状况让秦浩明感到欣慰,终究不是官场老油子,还有自己的原则和良知。

  东林党就算了,复社士子他还是要努力争取。

  其实,不管是朝廷还是自己,今后和东林党反脸是势不可免。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利益之争。

  一方面要重整河山,势必要集权和军国化,要把国家全面动员,充分利用大明庞大的国力。

  而不是如现在这样,一团散沙。

  国家实际上有过亿人口,却被一个几十万人的建奴灭国,并且剃发易服,文明陨灭,这是何等之耻?

  “既知民间疾苦,可不知为何屡屡向百姓征收税赋,而官绅士子却丝毫不出?

  以至于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还是说你们只是觉得官绅士子是民,普通百姓则是蝼蚁?”

  秦浩明越说越气愤,声音逐渐增大,隐隐有斥责之意。

  这些话自从来到大明,他没有向其他人说过,今日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复社和东林,代表的却是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是本阶层的利益。

  万历年间,税监和矿监确实侵害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大量的普通百姓。

  从这一点来说,东林党的一些攻讦似乎有些道理。

  但更多的时候,就是纯粹的为了本阶层的利益而撒泼打滚……

  “征收农税,士子减赋乃大明国策,两百多年来据是如此。

  而万历年间征收商税、税监和矿监,乃是祸国殃民开始,人心松散,方有今日之危。”

  张溥犹自辩解,这也是大明目前社会的主流说法。

  “哈哈哈……”

  这不是笑话的笑话,却让秦浩明笑得涕泪交加。

  过后,他满脸无奈摇头,嘴角带着讥讽朝二人说道:“不知大明士子是否有人读史乎?难道竟然不知有国才有家,国破则家亡乎?

  国破家亡,林党的一些攻讦似乎有些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