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大采买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只有拥有大量的骡马作为后勤辅助,战士们才能在长途运动奔袭中,时刻都保持着良好的体力,随时能进行一场小规模的突击战役。

  半日之间,整个津门卫的骡马市场被吴威扬带人购买一空。

  八十余匹优质蒙古马,一百余匹本地耕马,一百余匹骡子,近百匹驴子,整整花了近五千两银子。

  这一切下来,再加上昨天的各种采购,新军营里里外外就已经花了近九万两的纹银。

  这样新军营还有十三万两的银子储备,何长缨准备直接拿出十万两银票兑换成光洋。

  在朝鲜和当地的百姓交易,进行后勤采购,当地的百姓可是只认银子,不然就是再多的银票,拿过去都等于废纸一张。

  在他的计算里,即使新军在未来扩编到三千人,保证一天三顿,顿顿都吃白米饭大馒头,有肉有鸡蛋,在年底之前这十万两光洋也是绰绰有余的。

  就在众军官们都兴高采烈的商议着,还需要采买哪些必备物资的时候,在帐篷外面执勤的鲁招妹进来禀告,总督衙门来人了。

  整个帐篷顿时就冷了下来。

  直隶总督衙门。

  送走了神情复杂的罗荣光,李鸿章沉默良久才让总督衙门的戈什哈去传何长缨,让他即刻到总督衙门。

  大儿子李经方昨儿接了吴育仁的一哨练军,整个心思都是去朝鲜建功立业,今儿一早就溜得无影无踪。

  女婿张佩纶一大清早就陪夫人女儿去潮音寺上香,说是准备在寺旁的别院里休息两日,消消热暑。

  独余李鸿章一个人坐在签押房里,生着闷气。

  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即使他李鸿章是大清的第一重臣,有些事情他也难以免俗。

  比如,老了就喜欢儿孙辈在身边围绕,有事情也喜欢跟儿孙辈商议。

  可是今天到了现在,连一向对‘世事’比较迟钝,喜欢摆弄那些机器的楚宝,居然都没有上门来请安。

  李鸿章在签押房坐了一会儿,感觉无趣,就到了内院的阁亭里,喝着消暑的冰镇酸梅汤,看着满池子里开放的灼灼其华的荷花。

  “老大想建功立业,可你真以为平壤城就是安如泰山?不是有水师,东洋的大兵早就统统涌进朝鲜八道了!还有幼樵,自从马尾海战之后,从此一蹶不振;白衣卿相,白衣卿相,换个人不是我李鸿章,你一截草民,头上没有顶子,这总督衙门的门你都进不来,还卿个屁的相?”

  李鸿章手里的绿翡翠球儿转的‘啪啪’乱响:“你们呀,一个是我儿子,一个是我女婿,还比不上我在肥西的一个小老乡看的透!”

  “咔咔咔。”

  李鸿章填好烟叶,打着火镰引燃火绒,长长的吸了一口。

  “现在满朝,从皇帝到大臣到清流,再到民间的无知百姓,都喊杀喊打,恨不得水师能一战荡平东洋人的舰队;人家东洋这十来年,年年添新船,连锅炉烧的都是一等的西洋白煤,天皇带头节衣缩食的捐钱买大船,可我们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