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当了总理再当县长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写的不好,但是贵在一片赤诚;我说——,咱哥俩这么说话真累,老哥你不也是在美利坚留过学的么,咱们就不能用白话文来唠唠嗑?”

  和这些满清的官员说话,何长缨感觉真心累,他倒没有留意‘贵在一片赤诚’这类褒奖的话,是不能自己夸自己的。

  “呃——,何大哥咱们用的不是白话么?我是看到汉城已经落入东洋人的手中,在朝鲜已无用武之地,就匆忙回来看哪里还有报效朝廷的地方。”

  唐绍仪被何长缨问的老脸一红,他当然没脸说自己是被朝鲜的大院君李昰应给驱逐出朝鲜的。

  堂堂大清上国的四品大员,驻朝鲜的总领事,就这么被灰溜溜的赶回国内,确实也没脸。

  不过这个何长缨果然有名士风采,不喜繁文礼节,似乎偏爱乡间俚语。

  他这是在学白乐天么?

  唐绍仪微笑着看着何长缨,心里疑惑着。

  “回来也好,汉城那破地儿,除了女人小鼻子小眼的招人疼,别的还真没有什么好东西。”

  何长缨大咧咧的坐下来,端起仆役端上来的热茶喝了一大口:“这茶叶不赖么,宜兴阳羡毛峰。”

  朝鲜的女人小鼻子小眼招人疼?

  这个说法倒是新奇!

  唐绍仪愣了半响儿才扭曲着脸忍着笑,对何长缨说道:“安之高见,慰亭兄假如在这里,定能与你引为知音。”

  “哈哈,承您吉言。”

  何长缨哈哈一笑,一连取了九房姨太太的袁大头可是他的人生‘偶像’啊,这才TM的是人生赢家!

  只是这兄弟一生推牌九总是拿天杠,到最后得意忘形之下,就把所有的赌注都押了下去,结果拿了一手弊十,输的连底裤都没有了。

  悲哀!

  何长缨的这种做派,让唐绍仪也渐渐的轻松下来。

  当然,假如换了一只阿猫阿狗的无名之辈这么无礼放肆,唐绍仪早就会狠狠的把那不开眼的猫狗训斥一顿,然后让津海关道的军弁把他棒揍一顿,叉出去,丢出道衙。

  然而能写出《英灵祭》的何长缨这么做,唐绍仪只会认为这是名士风流,傲视权钦的一种洒脱。

  而且这个身穿‘白衣’,一看就没有任何官衔的名士,能走进津海关道的府衙东花厅,等待盛道台的接见,显然已经是进入了盛怀宣的眼内,说不定飞黄腾达就指日可待。

  旁边靠着后世的记忆,从民国的祭文里东拼西凑弄出来一篇‘不俗’的《英灵祭》的何长缨,对这个唐绍仪同样也很感兴趣。

  幼年赴美留学,回国之后用十三年的时间爬到了满清驻朝鲜总领事的官位,在袁世凯接掌北洋之后,更是一路官路亨通:

  津海关道,奉天巡抚,邮传部尚书,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外交总长,财政部长,——

  最牛的是,这哥们在1929年都六十七高龄了,居然屈尊当了中山县的县长,在就职词中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

  他倒是挺有理想的,准备至少要活到九十二岁的高龄。

  包括何长缨所在那个时代的太祖老人家,都三番五次的拿这哥们‘当了总理再当县长’的例子来说事儿,来教育干部要荣辱不惊,能上能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