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锦衣卫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位是我小姑,也就是知州大人的妹子戴知恩。

  知恩,快来见过张先生。

  这位张丹青先生呀,可是帮着老爷破获了余家村这桩大案子。

  能耐大着呢!”

  张丹青向着知州夫人孔氏身后望去。

  果然夫人孔氏身后,赫然站立在一个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

  淡粉色的衣裙,将她的玲珑身材勾勒得让人直咽口水。

  清秀的脸上未施粉黛,倒也显得落落大方,丝毫没有半丝做作。

  有些羞涩的眉宇之间,写满了少女的矜持和惹人怜爱。

  微微抿笑的嘴唇旁边,挂着两点若有若无的甜甜酒窝。

  或许是出于有些羞涩,戴知恩有些娇羞的轻轻喊了一声:

  “见……见过张先生!”

  张丹青赶忙移过眼神,微微轻咳两声以掩饰自己心中尴尬。

  毕竟一直盯着这个小妹子看,总觉得有些不大礼貌。

  而知州戴有德的小儿子戴廷,声音满是童趣的疑问:

  “爹爹,您和张先生,谁的官大呀?”

  咳咳咳。

  张丹青顿时被这么童言无忌的一句话,呛得满喉咙是酒。

  知州戴有德,含笑的摸了摸自己儿子戴廷的头,红光满面的脸上满是慈爱:

  “戴廷啊,爹爹就这么告诉你吧。

  张先生眼下虽然说,还得赶往京城赶考。

  但以张先生的能力和才智,他日的成就,必然在为父之上!

  咱们看人呢,万万不可以,用眼下的境遇来武断评判一个人。

  毕竟谁也不知道,人家以后会遇上什么样的风云际会!

  你明白了吗?”

  似懂非懂的戴廷点了点头,声音充满童稚的哦了一声。

  ……

  戴有德转过脸来,一脸歉意的对张丹青抱拳说道:

  “家中妻儿愚鲁,倒是让先生见笑了,还望先生莫怪。”

  张丹青满脸堆笑,赶忙给知州戴有德倒满了酒:

  “东翁说哪的话?能遇上东翁这样的贵人。

  实在是丹青三生之幸呀。

  要不是东翁相助。

  我上京的盘缠早就用光了,险些就要讨饭赶往京城。”

  戴有德哈哈大笑,轻轻拍了拍手掌。

  后院走来一个侍女。

  恭恭敬敬的端上了一个木盘子。

  掀开木盘上的红布,赫然是60两白银,还有一张完好的貂皮毛。(古代的貂皮貂毛很值钱)

  见眼前的张丹青,受宠若惊。

  知州戴有德不以为意的轻轻按住他的手:

  “先生莫慌,先生助我破获如此奇案,些许世俗之物。

  都是你该得的,还望莫要推却。”

  看着这60两银子。

  张丹青心中直呼及时雨。

  60两银子,约等于后世两万块钱。

  (当时的物价,一两银子约等于330元人民币)

  貂皮貂毛,更是难以估值。

  这笔钱,至少不会让自己太过拮据的走到京城。

  毕竟这种大明建国初期。

  各地地方经济并没有进入盛世的规模。

  大多数人经济还是比较拮据的。

  许多读书人,上京赶考的时候。

  不少人因为盘缠用尽,选择一路乞讨到达京城。

  ……

  菜过三巡,酒过五味。

  女人孩子都先行撤下了。

  知州戴有德,一脸语重心长地按着张丹青的手,满是体贴:

  “先生,依我看呀,不如你再过4天再走吧。

  4天后,是个适宜出门的黄道吉日。

  (古代出门嫁娶动迁,都非常讲究黄道吉日的说法)

  到时候呀,我安排两个衙役,陪你一道上京。

  如此一来也有个照应,你一个人,孤身入京。

  多少有些不大方便。

  你助我破获如此大案,本官说什么也是要表示表示的。

  还请先生,莫要推辞。”

  放下酒盏的张丹青,也很配合的点了点头。

  从江西上饶到南京。

  路程也谈不上有多远。

  眼下是秋季。(上京赶考,古代纯粹靠步行,学子们一般都会提前几个月出门)

  距离春闱召开,时间倒也非常充裕。

  自己不如留在饶州知州衙门。

  好好的见识一下,古代衙门是如何办公的?

  刚走出门,便被夜色下的,众多衙役和民壮呼声给吸引住了。

  只见月色下。

&em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