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谋反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古代封建社会谋反这个词是万万不可以随便乱说的,否则很有可能会给他人带来倾覆之祸。

  而往往在封建社会里的谋反分子,往往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凡是与这个事情沾边的,说轻一点,会招来杀身之祸,如果是严重的话,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和造反沾边的太多人物,无不落的一个凄惨的下场。造反的代价非常大,一旦踏上这条路,就只有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造反在任何朝代都是第一大罪,只要造反就必死无异,而且还要抄家灭祖。因此你一旦走上这条路,就别想着再起回头路,朝廷镇压起义是绝不手软的,所以只有以推翻朝廷为目标,什么时候推翻了朝廷,杀掉了皇帝,你才可能不被朝廷所杀,才有活命的机会。

  饥民刚开始是外出向富户讨饭,但讨饭的人多了富户也招架不住,于是饥民就开始抢。抢就要杀人,杀人就会被杀,要想不被杀就必须组织起来一起去抢。地主富户毕竟也有限,抢完富户后就只有抢官府的,于是官俯就开始派兵镇压,这样就形成了越镇压越反抗,越反抗越镇压,最终成为大规模农民起义。

  天灾只是农民起义的诱因,统治集团的压迫才是主因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好的农民,吃苦、耐劳、忍耐力强,只要有口饭吃,绝不轻易的去造反。古代生产力低下,土地收入是十分少的,只要有点天灾就可能造成绝收,所以风调雨顺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小的天灾农民可应付,大的天灾农民就应付不了了,就需要政府去组织救灾。组织得力,救灾物资充足,政府官员清廉又办实事,这样饿死人会比较少,灾情就能挺过去。否则,就会饿死很多人。

  像明朝末期陕北的旱灾持续的时间长、受灾面积又广,受饿的人就十分多,单凭个别富人的振灾根本解不了问题,因此就形成大量的流民,流民形成后就开始四处抢劫,进而官府开始派兵镇压,于是起义就发生了。

  明朝能不能解决饥民吃饭问题,其实当时有人提议向江南的大地主、大商人加征粮食用于振灾,但受到了东林党的激烈反对。或者崇桢能征调各地藩王献粮也行,可藩王们都一个个守住财富不放,所以到最后大家一齐玩完。

  财富守恒定理,一个人占的财富多了,就会有很多变得贫穷

  一个国家若不对外贸易,又不对外进行掠夺和抢劫,那么他的财富就是守恒的。有人占的财富多,相应的就会有很多人变成穷人,反过来大家财富都差不多时,肯定富人很少,而且占的财富也不多。国家的作用就是均衡财富,使每个人都不能沦为赤贫,也不能使国家出现很多超级富翁。

  每个王朝在建立之初人口都较少,闲置的土地较多,也没有超级富豪或占地很多的大地主,而且吃财政的官员也少。这个时候土地可以按人分配,每户的土地占有量足以养活一家人,社会财富也较为平均。经过五六十年平稳发展后,人口大量增加,每户的土地占有量就不足以养活一家人,于是一有灾难有人就会卖地,较殷实的家庭就会用闲余资金去买地。经过几十年的循环殷实的家庭就会变成地主,而卖地的家庭只会越来越贫困。

  这个时候朝廷的官员也多了起来,皇帝封赏的勋贵也多了,原来的税收已经不能满足吃皇粮的人的需要,于是就要加税。而古时候官员、士绅们都不用纳粮,所以只能加在农民身上。大地主往往又都是官员和士绅们,最终税都加在了小农民头上,小农民交不起税只有破产。

  所以说“勤劳致富”只在原始积累时期有用,到一定时候想致富就必须靠权力、靠政策、靠机遇。俗话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是很有道理的,现代社会也是这样的,富人买的房子都早,都便宜,穷人买的房子都晚,都贵。富人占有的资源越多,财富来的越快,反之穷人占有的资源越少,财富就流走的越多。

  王朝的后期,阶级固化是贫穷的根本原因,贪污腐化只是社会表象,所以只有推翻了王朝,农民才能从根本上翻身

  王朝初期,各种利益集团较小,很容易打破,对社会变较为平均。经过五六十年平稳发展后,人口大量增加,每户的土地占有量就不足以养活一家人,于是一有灾难有人就会卖地,较殷实的家庭就会用闲余资金去买地。经过几十年的循环殷实的家庭就会变成地主,而卖地的家庭只会越来越贫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