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嫁祸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渐渐收到各个护卫的汇报之后,张丹青整个人不由得眉头大跳起来,一个大胆而又可怕的假设,渐渐浮上了心间……

  再加上朝廷里最近大力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更加肯定了他心里的这种想法和猜测。

  如果真的是御史杨进要配合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削藩行动的话。,刚刚册封的淮王朱允熥,可以说是要人脉,没有人脉,要实力没有实力。,偏偏他的出身和尊贵之处,让朱允文忌惮无比。如果拿它来骊威和杀鸡儆猴的话,无疑是显得更加合适了。

  毕竟朱允熥,乃是太子朱标的第一任太子妃常氏的儿子,从先后次序上来讲,朱允文的生母吕氏只不过是太子继妃而已,身份尊贵之处压根不是朱允文可以比拟的,也就是说从出身上来讲,朱允熥,这家伙才是名正言顺的皇长孙,面对各地藩王都是自己叔叔辈的状况,朱允文自然对这一点身份无比的重视,偏偏自己的这个兄弟,势力极其衰弱,这个非常适合拿出来做杀鸡儆猴的例子的。

  这一点在燕王朱棣攻进了南京城之后的所作所为也可以得到验证。即便是势力地位已经膨胀到了极致的燕王朱棣登基之后,对自己大哥太子朱标以及朱允文,朱允熥等人的后裔子孙,也是非常的忌惮和提防不已,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人的身份实在是太尊贵了,也太敏感了,敏感到朱棣不得不严厉提防,甚至是大设牢狱……

  根据史料记载,朱标有六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长子、第六子、第三女都夭折了。建文帝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他在南京被攻破后,下落不明。与此同时,建文帝的长子朱文奎也失踪了。而建文帝的次子朱文圭时年两岁,被软禁在凤阳。

  当时朱文圭被称为“建庶人”,一直被囚禁了五十多年,直到明英宗复辟时,才将其释放,“庶人入禁时方二岁,出见牛马亦不识”。被释放没多久,朱文圭就死了,不过从文献资料分析,朱文圭应该是有后裔的,不过他们依然被囚禁在高墙之内。

  朱允熥(tēng)是朱标的第三子,被建文帝封为吴王。朱棣即位后,先将其降为广泽王,几个月后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时称“吴庶人”。永乐十五年,发生了谷王谋反事件,朱棣当机立断,直接将朱允熥干掉,以绝后患。不过朱允熥也有后裔,一直被关着。

  明英宗在释放“建庶人”时,“吴庶人”家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每月令所司支与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朱允熞是朱标的第四子,情况和朱允熥一样,先被朱棣降封,然后废为庶人,遭到囚禁,最后死于凤阳高墙之中。不过,朱允熞好像没有后裔。

  朱允熙是朱标的第五子,当时年仅12岁,根本不算成年人,朱棣也没法给他安置罪名。于是,朱棣下旨封朱允熙为瓯宁王,并让朱允熙与他的母亲到懿文太子的陵墓去居住。到了永乐四年,朱允熙的住所突然失火。

  关于朱允熙之死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他和母亲被大火直接烧死;第二种是朱允熙当时惊慌失措,不慎倒在了地上,“久而始苏”,于是朱棣派御医来治病,然而就给治死了。不论哪种说法,我们对真相应该比较清楚,朱允熙之死与朱棣有直接关系。年仅16岁的朱允熙没有后裔。

  说完朱标的儿子,再来说说他的女儿们。按理说,权力斗争不应该牵涉到无辜的女性身上。比如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全部杀死,但却没有波及他们的女儿。李世民对这些侄女们还是很照顾的,为了选择夫婿,风光下嫁。然而朱棣却管不了那么多!

  第一个死于非命的是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众所周知,耿炳文曾经率军征讨过朱棣,而江都公主的丈夫就是长兴侯耿炳文的儿子耿璇。朱棣在称帝后第二年,耿炳文就遭到弹劾,“畏罪自杀”。与此同时,耿炳文的几个儿子也死于非命,江都公主也被迫自杀。

  宜伦郡主是朱标的第二个女儿,关于允熙与他的母亲到懿文太子的陵墓去居住。到了永乐四年,朱允熙的住所突然失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