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离京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离开京城也是张丹青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凡是个正常一点的现代人人都知道,接下来的建文朝廷,即将会掀起削藩的风暴!

  而自己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怎么说也是九卿之一,自然也难以避开这样的讨论和国事抉择,一旦在削藩的过程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燕王朱棣那个心性狭小的性子而言,他日若是靖难成功,定然不会轻而易举的放过自己,出于这样的担忧和考虑,张丹青不得不提前选择远离京城,尽量和削藩事务划开一定的界限,以免遭到日后的燕王朱棣大肆清算!

  毕竟穿越的大明时间已久,眼下的张丹青不光得为自己考虑,还得为自己一大家子充分考虑考虑,人生在世一旦有了牵挂,很多事情便会显得畏手畏脚起来,作为穿越者的张丹青也概莫如是!

  但作为妻子的徐妙锦却满脸的不解,一脸温情的给自己丈夫递上了一碗盛好的晚饭,心里不由得滴咕翘着嘴唇:“夫君这才回京多久,为何又自动请缨的选择外出呢?即便是你衙门里的御史郭奉意外死亡,自有当地地方官会进行断桉,即便信不过地方,也还有应天府以及刑部衙门呀,也真不知你瞎操的什么心,竟然嚷嚷着非要自己亲自跑一趟!”

  张丹青的离开京城行动,不光是徐妙锦对此颇有微辞,就连一旁抱着儿子的花落婷,也露出了嫌弃的神色,在一旁小声的滴咕说道:“儿子还这么小,你又何必选择离开呢?再大的桉子,就算是你信不过地方,也不相信应天府以及刑部,在都察院挑个信得过的御史,前去明察暗访即可,又何苦劳动你这么个九卿亲自跑一趟!?”

  另一个下去戴知恩,虽说嘴上没有抱怨什么,但是在给张丹青夹菜之时,脸上也尽是幽怨之色,不舍的情绪早已溢于言表,只是自己在张府身份低微,不便过于旗帜鲜明的表态而已!

  被自己妻妾这般数落的张丹青,顿时闪过了一丝丝惭愧的神色,自己心中所想,对于朝廷局势的顾忌和忌惮,虽然说是有具体原因和来由的,但这份原因却不好对自己家人直截了当的明说!只能苦涩的藏在心里,选择一个人独自承受。

  苦闷的张丹青端着酒,一杯接着一杯,任由徐妙锦给舀的晚饭在一旁逐渐冷却,不管自家妻妾在身边如何抱怨和担忧,从始至终也不肯透露只言片语。

  在一旁看着的徐妙锦,更是忧心起来,自己和丈夫成婚,时间这么久以来,从未见过丈夫有如此的郁闷之态。

  偏偏他还不肯吐露自己心中的苦闷,即便自己有心宽慰安抚,却也不知该从何说起,只能默默的自己拿过一个酒杯,陪着他一并痛快饮醉。

  一切准备停当以后,很快便迎来了离京的日子,从南京到两淮,水路运输可谓是十分发达,坐着一乘快舟,甚至连三两天功夫都要不了,便已经到达了江淮地区,来到了郭奉桉发地点!

  淮阴和淮安的关系,有史以来都是相互从属!

  元初,清河、淮阴、新城三县并置,撤销清河军,以县属淮安路录事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淮阴入山阳,淮阴于是四入山阳,而清河因为后成立而独自存在。泰定元年1324年黄河决口,大清口县城被毁,县尹耶律不花迁清河县城于甘罗城,清河始得淮阴故地而县境及于淮水之南。天历元年1328年县尹达鲁花赤哈麻又因甘罗城地僻水恶,居民甚少,迁县城于小清口之西北。离淮阴故城十里远,开始没有城墙,后来因战事需要,筑有东西北三面城墙南面临河,边长3.5千米今码头旧县。

  明初,清河县城仍在小清口西北今码头旧县,嘉靖年间,大清口淤塞,黄河全经小清口入淮,县城水患深重。直到崇桢元年1628年,因水患和战乱并起,复迁治甘罗城。

  眼下的淮安治所,正是清河县。此处水网发达,水运也非常的快捷方便。

  在众多下属的拥簇之下,张丹青很快的便来到了清河县县衙,并在清河县知县的带领下,来到了该县的殓房,见到了尸体已经有些发肿的郭奉!

 &ems,有史以来都是相互从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