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宫门东南角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刚刚上任的左都御史蹇义,其实内心里还是有些郁闷的,本以为自己极有可能会接任吏部尚书,可谁曾想,新皇帝朱允文一登基,一脚就把自己踢到了督察院来,虽说两者都是正二品官员,但实质上的权柄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毕竟吏部尚书,实际上已经是百官之首,左都御史虽说地位也非常尊崇,但百官对于这个身份,更多的是惧怕,而不是巴结和尊敬。

  所以刚刚到衙门的蹇义,顿时便和张丹青成了难兄难弟,下了朝以后,两人作为一个督察院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反而很难得的没有争斗和嫌隙起来,居然很是和气的坐在了对面,慢吞吞的一起喝着茶,蹇义年纪较为年长一些,率先打破了沉默,有些意有所指的说道:“丹青听说了吗!?宫里传来的消息,说是准备让东宫侍讲太子洗马黄子澄,准备改任太常寺卿,,此事你怎么看?”

  张丹青慢慢吞吞的嘬了一口茶,年纪越轻,让他变得更加谨慎起来,毕竟这是一个看年纪以及经历的世界,年纪有些年轻的可怕的张丹青,自然和其他官员打交道的时候都会更加谨慎,并不打算将自己的心里话一股脑的拖出,而是若有所指的打了个太极:“在大殿之上,陛下刚刚登基之后,便让齐泰升任了兵部尚书,从那一刻起,我就觉得不怎么奇怪了!”

  蹇义似乎也听懂了张丹青的牢骚情绪,笑眯眯的叹了口气:“陛下年轻,现如今更是刚刚登基,将来会有一展雄图报负的想法,毕竟五年的储君生涯,想来也应该积攒了很多的想法,如今好不容易坐上了这个位置,自然想一一实施,丹青你先猜一猜,接下来,最近的几天时间里,陛下的三把火会先烧向了何方?!”

  轻轻的将茶杯放在面前,张丹青蛮不在乎的笑了笑,眼睛微微眯起:“蹇大人恐怕想的有点太多了,还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怕是现在的这个时分,我们的陛下便和他的心腹开始议论起这个事情了吧!我也是年轻人,这年轻人吧,心里总是藏不住事儿……我猜的没错的话,陛下的雄图报负,想必现在就开始付诸规划和实施了,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是明天就是后天,想必陛下便会向百官郑重宣布,你我把耳朵掏干净等着听就是了……”

  而事实上,张丹青说的倒也没错,此时身在皇宫大内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召齐了自己的三个心腹,还没上任的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翰林学士方孝儒,三人重聚宫门东南角,方孝儒看了看这红彤彤的宫墙,又看了看披上了黄袍的朱允文,心中意有所动!

  果不其然,满脸踌躇的朱允文也在看着这一面红彤彤的宫墙,一脸英姿勃发的样子,缓缓回过头来,摆出一副很极具威严的样子,看着三人说道:

  “三位爱卿,还记得当初朕在这东南角宫门说过的话吗?”

  太常寺卿黄子澄,率先开始热烈回应:“臣不敢忘!”

  剩下的方孝儒和齐泰也纷纷附和:“臣不敢忘!”

  见三位心腹都如此给力,朱允文顿时心中大感兴奋和激动,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没有找错人的样子,一脸激昂感慨的说道:“正当年在这个宫门东南角就向三位先生说过,如果国家的边疆有夷狄作乱,自然有坐镇在边疆各处的藩王来镇压和解决,可是若是这些在边疆各处的藩王也选择做乱的话,朕又拿什么来解决和镇压呢?”

  脸上闪过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太常寺卿黄子澄满脸激昂的回答说道:“陛下莫要烦恼,我等为臣子的,便是要替陛下解决烦恼和一切麻烦,如今大明,天下各处的藩王纷纷手握重兵,在地方上更是嚣张跋扈,多有不法,为了让朝廷的政策能够顺利推行到民间,也为了让大明的基业能够万古流芳,源远流长,臣以为,剪除各地藩王的削藩之策,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兵部尚书齐泰刚刚上任,对朱允文这个新皇帝的提拔之恩更是铭感五内,顿时也不甘人后的附和说道:“削藩的事情,的确是迫在眉睫,臣也以为可以立即推行……如今大行皇帝,国丧在即,这是大明的头等大事,不如把各地藩王召进京城,让他们为大行皇帝尽忠尽孝,并且,我们可以直接趁此次机会,毫不犹豫的把各地藩王强行留在京城,如此的话,只要各地藩王和各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