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半壁光复,再造大炎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帅、旗皆殁,这对于一支标准的封建制大军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数万大军一哄而散,大部分军卒都如同无头苍蝇,四处奔逃。

  偶尔有鞑军将校,试图号召真鞑部众决死反击,往往就会被优先点杀。

  溃不成军,反抗即死,投降不杀的口号,响彻整个血腥雨夜。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周柏率领的骑兵大获全胜,等第二天梳理战场,有超过两万人的俘虏滞留不敢逃走,真的是被吓破胆了。

  己方战损不过三百,杀敌五千,俘虏两万,这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思议的大胜。

  随后周柏将两万俘虏临时整编,依据气运显化,挑选倾向于他或者大炎的降将统率俘虏军。

  一人脱逃,全队皆斩。

  七百骑敢就这样压着两万俘虏,浩浩荡荡赶往洪都府,中途没出任何意外。

  实在是心神被慑,血勇耗尽,他们可没有忘记,这些炎骑不是凡人兵将。

  接下来的洪都府攻伐,便是异常轻松了,基本上是望风而降。

  至三月五日,全府便已重新光复,娄晋鹏率领的三万炎军主力,等于只是来接收地盘。

  很快,大炎监国朱均率千骑,一夜击溃鞑军五万之众的战争奇迹,便风传南北。

  这一役被大炎称为道山大捷,同时被鞑靼王朝视为莫大的耻辱,誓言要报复朱均。

  西南三省,新光复的地区,朱均的声望达到顶峰,什么弘安皇帝,诸多监国现在提都没人提。

  所有大炎子民都明白,一个能打胜仗的马上皇帝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兴之望。

  而在鞑靼严密控制的区域,很多士绅百姓不敢在茶楼酒馆大肆讨论,私下却是时常拿这一战论证,鞑靼人是不是开始走下坡路了。

  第一次,有不少人心中生起,鞑靼人可能会输的想法。

  在历史上也有几个草原王朝,初时不可阻挡,战力强盛至极,可一旦入主中原,腐化便非常之快。

  以小族凌大国,全靠无与伦比的武力,略微出现虚弱,便会人心动荡。

  周柏抓住这个机会,由俘虏们大肆宣扬,道山大捷出现的种种异象,将其奉为天命象征。

  赤色炎龙化为铁骑,此为太祖在世,必将再造大炎。

  接着更是将道山大捷,和鞑靼朝廷对剃发易服作出的让步联系起来,说明鞑靼人由盛转衰,底气开始不足。

  他们没有天命,气运已经走向衰弱,无法久据大炎领土。

  天命之论很快深入人心,暂时中止剃发易服,有缓和趋势的抗鞑热潮,被掀得更高更大。

  是时,周柏给南方诸省义军领袖,当地资助义军的乡绅,赏官封爵,提拔了不少草莽英雄。

  一份份告身如同针线,将互不统辖的零散义军势力联系起来,然后由朝廷统一指挥发动大规模攻势。

  南方光复之望触手可及,某些义军可不敢在这个时候,还在阳奉阴违,保存实力。

  三月十日至三月二十日,益川、湖广、岭南、海西等地的义军,联合发动光复攻势。

  各部均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岭南和海西的义军,已经攻占相当数量的府县,正谋划省城。

  最为突出的则是李定国部,在经由朝廷整编军制后,照样连战连捷,现已收服湖广和益川长江以南的全部土地。

  针对大炎光复攻势,还有己方朝野上下的压力,在江南初步稳定后,江南鞑子坐不住了。

  三月三十日,额尔克令已进驻道山府的六万江南鞑军,对洪都府发起进攻。

  力争在李定国和朱均还未合流时,将其缔造的道山大捷之神迹,给打下云端。

  一千破五万,赤龙异象,人人都是巴图鲁……

  这些“谣言”,鞑靼朝廷,包括额尔克在内的主要将帅,一个字都不会信。

  在他们看来,那晚之所以失利,只是阿保和赫图阿产生矛盾,其中有人被收买叛变。

  甚至额尔克的手下,还立马找出赫图阿贪污受贿,拥有大量不明财产的证据。

  加上有逃回江南的真鞑军将,声称赫图阿临阵叛逃,是以这个忠心耿耿的一品武臣,居然被自己人打为叛逆,使其背上sp;最为突出的则是李定国部,在经由朝廷整编军制后,照样连战连捷,现已收服湖广和益川长江以南的全部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